浅谈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2021-06-17张德智
张德智
摘 要: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科学技术进步促使农业新技术被进一步开发,大量种子新品种得到推广与开发,实现了种子供应与市场间的平衡稳定,为种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满足了种子市场规范管理的要求,促进了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对种子产业新品种推广、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种子产业;发展;措施;建议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7-002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志码: A
1 种子新品种推广的重要性
种子产业处于农作物种植与发展的上游环节,不但关系到农作物产量、销量的平衡,也决定着作物生长质量、抗性等重要因素,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种子行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6年,《种子法》修改并颁布,提升了种子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明确种子产业扶持与改革政策,为种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基于此,应积极推广种子新品种开发,鼓励种业创新,不断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加强和规范市场管理,实现“育繁推一体化”目标,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1]。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生物种类多样,种质资源丰富,但基于综合因素影响,种子“土品种”在各地农业生产中仍受欢迎,“卡脖子”等问题大大影响了农业经济效益提升和农产品产量、质量的提高。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这充分说明种子对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当于工业生产中的芯片。基于此,应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着眼种子新发展格局,结合市场需求,依托市场管理进行合理化推广,全面对种子进行技术创新与改造,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种业体系,提高当地良种化水平。
2 种子新品种推广与市场管理形势分析
2.1 种子市场化改革使经营体系呈多元化发展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种子市场开发与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目前种子市场在质量、品种特色、购销方式、新品种引进、试验与推广等领域都得到了优化和改善,种业规模不断扩大,多数传统种子产业逐渐过渡到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多元化、国际化特点。根据ISF统计,自2016年起,中国已成为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种子需求国。
自《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颁布以来,甘肃省臨夏县种子管理站加大育种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占有率优势,开展规模经营,通过资源整合重组,强化了种子市场监管,规范了市场秩序,使农业生产逐渐实现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现代化,优势明显,种业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
2.2 种子品种多样化与危机性的思考
目前,种子除了按照结构、传播方式、农作物属性分类,还按照种子农作物属性分为粮食作物种子、经济作物种子、工业原料种子、饲料作物种子和药材作物种子,具有多样化特点。2020年8月联合国农业数据显示,全球已种植的食用植物达6 000多种,但少数的品种占总产量的大部分,基于工业化和日益加剧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气候危机,全球作物种子多样性持续下降[2]。
3 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措施
3.1 引进与推广新品种
提高种子自主研发能力。脱离计划经济体制,加大研发力度,并开展自主研发育种项目,多途径加快资本、科技、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在种子产业间的流动与融合速度,加强种子研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依托临夏地区优势,推进优良种子资源科研成果转化,实现“育、繁、推”为一体的高质量品种推广、转化,提高种子自主研发能力,拓宽推广路径。
提高种子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建设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甘肃地区生态条件的新品种,并以市场依托为导向,探索其栽培技术,发挥创新能力,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引进新品种与“土品种”结合,引导农户改变传统的栽培方式,为大面积生产和良种主推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种子创新、考察、观摩、推广的作用。
提高经济效益能力。优良种子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基于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应结合市场需求,依托临夏地区农业发展新政策,通过项目带动战略,适应新常态,融入国内大市场,多方面促进优良种子生产,选育出新品种,掌握农业技术与发展主动权,自主研发能够增产增收、优质高效的优良品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3.2 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
整合行业资源。加速种业与粮油加工、农药等产业间融合,提高种业链内部环节的整合度,基于甘肃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高,种植产业集中,优势明显的特点,种业市场应集中优势,壮大市场。
规范种子市场交易制度。农作物种子生产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方面至关重要,基于全球种业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种子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规范交易制度,加强对新品种培育、种子生产、经营模式、质量管控、发展规划的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超范围生产等行为,促进种子生产企业把好种子质量关,从源头上保障种子质量安全,对种子经营门店进行督导检查。对经营范围的标签、档案、经营主体备案情况、品种审定和登记等情况进行抽样送检,为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严格种子市场观察点备案管理。为提高临夏县种子市场观察点建设质量,构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市场环境,应从源头上保障种子市场监测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与代表性。严格种子市场观察点备案管理,综合考虑作物的重要性和区域代表性,并向省站推荐经营规模较大、区域代表性强的县级种子市场观察点,经省级单位遴选后进行推荐,以此规范市场秩序。
种子经营应加强绩效管理。可采用一种或多种作物种子为主,兼营其他作物种子的经营模式,降低交易成本;对观察点进行年度绩效评价,规范工作要求,每年定期将初评结果上报,审核汇总后,将结果报至全国农技中心,由全国农技中心进行综合评价,以此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种业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3.3 搭建种业发展载体
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关注产品的配套技术服务,健全和完善科研机构和试验平台,建立门类齐全、品种多样、规格合理的种源基地,提高育种能力,巩固种业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提高生产加工技术,提高种子培育、扩繁、推广一体化的全流程服务能力,健全市场营销网络,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建立育种信息化平台,提高育种效率。种子繁育过程中,育种材料和应用数据较多,测配组合规模较大,试验基地分布区域也较广,可通过物联网、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市场信息有效结合,以性状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为核心,建立作物育種信息管理平台和种质资源库管理系统。详细体现种子出入库和库存信息,实现仓储种质材料基础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实现从年度育种计划制订、组合亲本材料选配、田间杂交配组、农艺性状采集和分析的全过程数据采集和管理,对育种的信息化管理数据进行科学化分析,提高育种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降低育种劳动强度,为育种工作开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3.4 强化种子质量,加强种子市场的监督
加强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管理。梳理群众举报和违法线索,联合公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农作物种子,规范种子市场,维护临夏县种子市场秩序,确保种子质量和农业生产用种安全。种子管理站应积极开展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检查行动,对种子质量进行监督抽查,严厉打击种业领域的不法行为,维护农业用种安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结合“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增强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广大群众的安全用种意识。
加强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种子质量监管,不定期检查各种子经营门店,抽取种子样品,进行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真实性及转基因检测,并加快培育第三方检测机构,推进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检测、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的研制,鼓励开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修订工作,提高标准质量。不断完善种子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发展壮大第三方检测机构,全面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
建立作物品种登记制度。印发《关于加强种子经营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种子监管工作的通知》,推进种子经营管理,检查种子经营厂家,抽查种子样品,造册登记,并开辟品种审定绿色通道,颁发审定证书。
4 结束语
推广新品种,加强市场管理,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应提高种子自主研发、科技创新与经济效益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种子的市场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整合行业资源,规范种子市场交易制度,搭建种业发展载体,强化种子质量,加强种子市场的监督,提高育种技术,实现种子商品化。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最终实现稳定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 1 ] 杨媛媛.农业推广中种子管理服务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7):61.
[ 2 ] 李世德.关于加快清水县农作物良种推广应用的措施与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