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堆花糕团的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

2021-06-17沈铱赵静

西部皮革 2021年10期
关键词:花糕肌理常州

沈铱,赵静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堆花糕团,俗称“堆花团子”,是以糯米为主要材料制作的一种传统民间面食,其中常州堆花糕团在江南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常州地处三吴之中,贯通长江太湖[1],盛产糯米,色泽洁白莹润,质地柔软韧滑,除具备食用功能之外,还具有较强的造型可塑性,成为当地制作堆花糕团的重要食材之一。常州堆花糕团手艺人对其造型的塑造手法多样,形成了独特的造型特征,具备一定的工艺美学价值。同时,常州堆花糕团还常常被应用于当地的新房上梁、宗教祭祀等文化习俗场景中,具备深层的民间文化内涵。

1 糕与团——常州堆花糕团的造型结构

常州堆花糕团的造型结构通常分为“糕”与“团”两个部分。“糕”是处于糕团底部10 厘米见方,高约1 厘米的方形糕体,是常州堆花糕团的基座部分,俗称“四方糕”。方形是一种稳定的造型结构,可以使底部为半球形的“团”能够稳固站立。“团”是常州堆花糕团造型的主体部分,它位于“糕”之上,其造型为底部呈半球形的圆锥体,直径约6-7 厘米,高度在14 厘米左右。这种下方糕上尖团的造型结构使糕团外观貌似一座小型佛塔。在摆放时,“团”的椎体部分常向后倾斜15 度左右,以便更好地展示其造型形式。

糕与团的组合,是常州堆花糕团的典型结构特征。糕团作为造型基底,一方面起到承托装饰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常州堆花糕团呈现出立体的造型形式。

2 堆花——常州堆花糕团的装饰要素

常州堆花糕团的堆花部分依附在圆锥形的“团”上,多以人物、动物、植物等为主要造型形式。制作工艺常用糯米以切、磋、压、揉等造型手法制作成球、条、饼状等造型元素并进行叠加塑造,色彩常由红、黄、蓝、绿等艳丽色彩构成。常州堆花糕团的造型以写实手法为主,装饰繁复俏丽,为当地民众喜闻乐见。

堆花的造型题材多样,依据场合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在祝寿贺喜的场景中常使用福禄寿三星、万年青题材的糕团;在上梁仪式中采用招财进宝、五谷丰登题材的糕团;宗教活动中则常采用八仙过海、双龙戏珠等与宗教神话相关的造型题材。

3 堆花糕团的造型特征

3.1 源于自然的造型风格

常州堆花糕团的造型多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物等形态。其塑造手法多以对自然形态的描摹为主,造型、色彩、肌理等的处理都追求与自然形态的形神毕肖。如图1 所示,常州市堆花糕团非遗传承人华焕仁先生作品中的芍药花造型,从形态、色彩等角度精妙地还原了自然界中花卉的造型形式。他在讲述创作过程时曾谈到,常在散步时观察公园中的花卉造型,并用手机拍摄记录作为糕团造型创作的素材。

图1 芍药

同时,民间艺人对堆花糕团进行造型创作时非常注重对自然物神态的捕捉和表达,如上述的芍药花层叠相倚,极尽翩然。花蕊通过夸张的创作手法向四周延伸,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蝴蝶轻飞曼舞的动态被精准地捕捉,底部的小弹簧装置使其在花朵上方颤动,精妙地还原了蝴蝶飞动的节奏与律动,增加常州堆花糕团画面的生动性。

东晋顾恺之在绘画中提出“传神写照”[2]的观点,这在常州堆花糕团手艺人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自觉体现,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态的毕肖,体现了民间工匠对“传神写照”审美层级的自发追求,是对自然形态高层次的审美探究。

3.2 明艳鲜亮的设色风格

常州堆花糕团呈现出的色彩效果具有高纯度、高明度的特征,手艺人在创作过程中善于运用对比色,如黄与紫、红与绿、蓝与橙的撞色组合,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加强视觉冲击,更加引人注目。再如在多色并用的彩条装饰造型中,黑色条常被放置于浅色彩条中间,以加强对比。常州堆花糕团色域宽广,高饱和度色彩使用频率较高,高明度色彩的使用面积较大[3],色相对比强烈,形成了明艳鲜亮的设色风格,在使用场景中营造出浓烈鲜艳、热闹喜庆的氛围,较好地迎合了其作为节日祝贺以及宗教祭祀道具的使用需求。

同时常州堆花糕团的糯米材质经高温蒸制,色泽更显莹润透亮、通透明艳。作为糕团装饰的洁白基底,更能凸显堆花色彩的绚烂瑰丽。

3.3 细腻多变的造型手法

细腻多变是常州堆花糕团重要的造型特征。体现了南方工匠精工细作的工艺手法和造型理念。尤其是相较于北方面食豪放夸张的造型特点而言,常州堆花糕团工艺将刻画重点放在了形体比例的准确和细节造型的精妙上。以凤凰题材为例,如图2 所示,常州堆花糕团中的凤凰造型追求形体比例准确,细节刻画精准,其头、颈、翅、尾部的翎羽刻画细腻,纤毫毕现,而北方花馍中的凤凰羽毛造型手法则相对简洁抽象。再如北方“双凰”花馍造型中以黑豆为眼,简单镶嵌,而常州堆花糕团中的凤眼则更显细腻,分为上眼皮、眼白和眼球三个部分,刻画细致,手法精妙。

图2 凤凰

同时常州堆花糕团中的造型手法较为多变,如凤凰造型中翅膀边缘的毛羽和尾部的羽毛同样采用剪塑的手法,但前者刀法浅,后者刀法深,使二者粗细、长短、疏密等均有变化,形成了羽毛造型丰富的层次变化。

再以树叶造型为例,其形状、刻画方法都表现出手法的多样化,如图3 所示,树叶造型中叶尖有钝形、芒尖、掐丝翻叶的卷须状;叶缘有全缘、波状、皱波状、圆齿状、锯齿状、细锯齿状、重锯齿状、睫毛状[4]等。针对不同造型的需求,变化多重造型手法。比如树叶造型中常以刀、镊等工具压制的手法,塑造平行、网状、发散状等叶脉纹理;在塑造“掐丝翻叶”造型时,常采用掐制手法,形成卷须状的形态;而松针造型的塑造则采用剪制手法,快速形成放射状的扇形针簇形态。造型手法多样化的原因,其一,来源于其所模仿的自然物本身的形态多样性;其二,工具的形状、特性及使用方法的多样化为民间手艺人进行多种造型的塑造提供了便利条件;其三,工匠创造过程中的个体性和独特性也是促使常州堆花糕团工艺手法多样的重要因素。

图3 叶子的不同形态

3.4 层次丰富的视觉肌理

常州堆花糕团手艺人在创作过程中同样注重视觉和触觉肌理的创造。其肌理形态以点状与条状居多,点状肌理以点阵的形式形成,常见的形态有:莲蓬孔、鸳鸯腹部的羽毛、麒麟周身的鳞片,花卉装饰纹样等;条状肌理的常见形态有:发饰纹路、花瓣纹路、装饰纹路等。不同的肌理形态对应不同的工艺手法,如点状多以搓、捻、揉等方式呈现;条状多以剪,刻等方式呈现。各种肌理形态根据造型的需求灵活运用,丰富造型的层次和视觉语言形式。

4 常州堆花糕团的文化内涵

常州堆花糕团不仅是一种民间工艺形式,更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婚礼、满月、寿辰等人生礼仪活动中,或节日、祭祀、竣工庆典等活动中都经常有堆花糕团身影的出现。其造型的题材往往与礼仪场合的主题相关,如在祝寿民俗活动中,常出现福禄寿、万年青主题的糕团形式,寓意长寿吉祥,万年长青,天长地久,长盛不衰;在满月礼仪式中,常出现笋、菱的糕团形式,分别运用比喻、谐音的手法,寓意节节高中,孩子聪明灵巧;在工程竣工仪式庆典中,常出现八仙过海、姜太公钓鱼等形式,寓意祛祟驱魔,平安健康;在婚宴场合中,常出现龙凤、石榴的形式,寓意吉祥喜庆,多子多福。

常州堆花糕团的造型是与当地民众的文化诉求和文化观念相关联的。吕品田先生在《中国民间美术观念》中指出,“……文化观念,构成了操控人类行为的无形的‘实在’;构成了支撑和规范老百姓用文化方式表达自然要求的有力的‘东西’”[5]。常州堆花糕团的造型主题中的福禄寿三星、龙凤呈祥、摇钱树、八仙过海、姜太公钓鱼等创作主题分别表达出当地百姓对延年益寿、幸福吉祥、招财纳福、趋吉避凶的文化诉求,表现了当地民众的生命观、财富观、生存观等,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表1

猜你喜欢

花糕肌理常州
重阳花糕
常州的早晨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花糕,我爱摆弄
取一朵花入肚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