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肾强骨方对肿瘤中后期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形成及骨吸收的影响
2021-06-17孙庆山白田雨
刘 峰,孙庆山,白田雨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 济南 250100 )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群体常见疾病,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中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质量改变、骨密度下降[1-2]。OP的发病率随年龄递增,常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身高降低及脊柱畸形,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3]。中医学中并无骨质疏松症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属“腰痛”“骨糜”“肾虚”“虚劳”“痹症”“骨极”等范畴。中医的五行和藏象学说认为人体的脏腑各司其职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骨质疏松症和肾、脾、肝等多脏腑相关[4-5]。OP的常规治疗方法为激素、降钙素等药物,这些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一定治疗作用,但继发其他疾病的现象也不少见。近年来,中医对OP的治疗效果逐渐凸显,临床中补脾益肾方、独活寄生汤等效果较好[6]。温肾强骨方由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具有补肾健骨的功效,可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膝骨关节炎等骨疾病的治疗,但该方在肿瘤并发症中的应用较少[7]。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比较患者骨密度情况、骨形成指标、临床疗效、骨吸收指标、血清生化指标、中医症状评分等,探究温肾强骨方治疗肿瘤中后期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患者用药意向将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54例肿瘤中后期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5例,男4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9.34±8.43)岁;肿瘤类型为肺癌12例,胃癌14例,大肠癌11例,肝癌16例,其他癌症22例;平均BMI(21.02±2.43)kg/cm2;平均病程(7.15±1.43)年。治疗组:79例,男39例,女40例;平均年龄(70.01±8.63)岁;肿瘤类型为肺癌15例,胃癌13例,大肠癌16例,肝癌12例,其他癌症23例;平均BMI(21.04±2.91)kg/cm2;平均病程(7.34±1.8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纳入标准:病理确诊为肿瘤Ⅲ或Ⅳ期,且符合中国骨质疏松委员会制订的诊断标准,即X 线吸收测定法测定[8];符合中医脾肾阳虚证的诊断标准,即患者出现畏寒喜暖、腰髋冷痛、五更泄泻、面色萎黄、面浮肢肿等症状;对本试验所用药物无过敏的患者。排除标准:调查期间无故退出者;神志不清、智力障碍者;有慢性传染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肿瘤药物治疗,并给予碳酸钙D3(300 mg/片,国药准字H10950030)治疗,1片/次,1次/d,口服21 d。
1.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肾强骨方。组成:熟地黄30 g,枣皮、桂枝、山药、当归尾、菟丝子、怀牛膝、络石藤各15 g,枸杞子、白芍各12 g,制附片3 g,鹿角片24 g,杜仲20 g。每剂方药水煎煮成100 ml药液,早晚分服,50 ml/次。连续治疗21 d。
1.3 观察指标 中医症状评分:根据腰脊酸痛、屈伸不利、眩晕耳鸣等症状,按症状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计0、1、2、3 分。骨密度: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进行骨密度检测;患者取坐位,采用定量超声对患者前臂桡骨远端处进行扇面扫描,后由专业操作医生应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分析、计算。骨形成: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ollagen type Ⅰ carboxyl terminal peptide,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I of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Cross-linked N-telopeptides of type 1 collegen,NTX)等指标。骨吸收:采用ELISA法检测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等指标。试验过程控制在20 min内完成,重复3次试验,取平均值为最终结果。血清生化指标:分离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得出血浆和血细胞,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钙、磷浓度。
1.4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骨密度(Bone mineral desity,BMD)增加,PINP、NTX、CTX等指标显著改善;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OPG、PINP、NTX等有所好转,BMD无下降趋势;无效:临床症状、OPG、PINP、NTX等指标无改善,BMD下降。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3.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骨密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骨密度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治疗组骨密度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骨密度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形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TX、PINP、NTX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CTX、PINP、NTX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CTX、PINP、NTX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形成指标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骨吸收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OPG、ALP、OC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OPG、ALP、OC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患者OPG、ALP、OC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骨吸收指标比较
2.6 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后3周,治疗组患者骨钙、磷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催乳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后3周血清生化学指标比较
3 讨 论
OP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发病原因为人体椎体部位钙质异常流失,导致骨质质量下降,进一步出现骨质疏松[9]。该病患者的骨量和骨密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其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发病人数较多。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一种低能量损伤,好发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对疼痛反应迟钝,易造成病情延误,影响治疗效果[10]。肿瘤中后期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治疗方法多采用放化疗,其中FOLFOX4 联合用药为国际上公认治疗肿瘤中晚期的方案,其相关不良反应逐渐彰显,骨质疏松症是其中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1]。
中医学认为肿瘤中晚期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核心病机是肾虚、脾虚,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根本,二者相辅相成,在本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12]。本研究结果表明温肾强骨方能够改善肿瘤中晚期并发骨质疏松症且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腰膝酸软、腰脊酸痛、眩晕耳鸣、屈伸不利等症状,提高患者骨密度、血钙、血磷指标水平,促进骨形成及骨吸收相关指标的改善。温肾强骨方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脉之功效,方中枣皮、山药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效果;枸杞子具有补肝肾之阴的作用;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益气,共奏止痹止痛效用;桂枝、制附片有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作用;鹿角、熟地黄、怀牛膝、杜仲具有补肾益精、强健筋骨的功效;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菟丝子有补肝肾、益精壮阳的作用[13-14]。温肾强骨方能够平衡患者气机,使脾胃气血平和,促进症状改善[15]。研究显示,温肾强骨法联合针灸推拿治疗骨质疏松症脾肾阳虚证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16]。
研究认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吸收增加,因此观察骨吸收指标的变化对评价临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7]。另外,骨形成作为骨代谢过程中的另一类重要指标,正常人体中其与骨吸收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18],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对骨形成指标也做了观察。骨形成指标中的CTX、PINP、NTX在骨重建与生成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对骨矿化情况具有调节与反应效果;骨吸收指标OPG、ALP、OC对骨胶原降解及破骨细胞调节作用明显,对骨吸收有促进作用[18-19]。研究表明[20],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作用增强,而骨形成作用减弱,两者间作用失衡,骨矿化情况异常,表现为骨质形成过程异常,导致骨骼状态变差,且骨质疏松越严重,其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异常幅度越明显。王新春等[21]研究显示,补肾强骨方联合依降钙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骨代谢和骨转化指标,增加骨密度。王春雷等[22]认为补肾益骨方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同时不影响血糖控制。刘芳等[23]观察发现,在常规疗法基础上使用补肾活血方能够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骨代谢水平,提升骨密度。上述研究均与本研究结果吻合。
综上所述,温肾强骨方对肿瘤中后期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方能够通过改善患者骨密度、骨形成及骨吸收相关指标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