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教育之花在中学音乐课堂绽放

2021-06-16孙洁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念中学音乐教学策略

孙洁

[摘   要] 现如今,中学音乐课堂教学面临一些方面的问题,以致音乐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开展,教学效率不高且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不够。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这一理念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进而实现教、学、做合一。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念;中学音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5-0014-02

生活教育理念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陶老先生秉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他坚持认为,教育应该源于生活、融入生活,否则就是死教书、死读书。这一观念反衬出我国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即应试教育下有的学生读书比较死板,思维固化,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得高分,进而严重忽略综合素养的培养。

按照生活教育理念,中学音乐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挖掘生活中的相关要素并将它们融入课堂当中,使生活和音乐教学有机地结合,进而让学生获得思想、情感启迪,懂得欣赏和感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和实践音乐。这正是理想的音乐课堂教学。但是有的中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并不重视音乐课堂教学的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不被重视,导致上课时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这便使教师难以达到预设的课程目标。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分数,一味强化中考科目训练,挪用音乐课堂教学时间。这样做,很可能会顾此失彼。若是这种情况长期存在,教育教学将不能有效完成原本的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本文首先分析现如今中学音乐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再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提出多种教学策略,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生活教育之花在中学音乐课堂绽放。

一、中学音乐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不断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将新知识、新手段等带入课堂实践并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音乐是副科且教学压力不大,部分教师产生了教学惰性,不能践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他们在音乐教学结束后,没有与学生进行进一步沟通,也未对课堂教学的优缺点进行反思。事实上,这类缺少专业学科素养和学习反思能力的教师并不能推动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2.教学条件有限

部分乡村中学每学期可投入音乐教育教学的经费有限,这便导致所购买的音乐教学器材,如钢琴、磁带、光碟等质量不高。有的学校没有建构专门的音乐教室,因此不能让学生在更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中進行跟唱练习。事实上,这些音乐资源相对缺乏的乡村中学,只要能联系生活教育理念,抓住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如水流声、风吹过草地的声音、夏日里昆虫的声音等,并把它们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便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

3.学生参与度、重视度不够

中学阶段的学生在音乐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阶段的学生的感悟力、思考力、洞察力不断提高和发展。但是现在,部分学生最熟悉的、最喜欢哼唱的是时代流行音乐,他们对于音乐教材中选编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音乐,并没有很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上音乐课时注意力时常不集中。这样,教师便很难将音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精神情感传达给学生。音乐成绩并未纳入中考总分,以致一些家长、学校并不重视音乐教学,这无形中也让学生自己不去重视音乐学习。

二、将生活教育理念引入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音乐教师,应该贯彻落实生活教育理念,以生活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在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堂中体会音乐、感悟音乐,并最终爱上音乐。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能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提升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下面将对如何实施生活化音乐教学进行论述。

1.巧创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的内容如果是索然无味的,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用心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值得欣喜的是,中学音乐教材选取的教学内容大都贴近生活、具有启迪性,这无疑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支持。教师要学会挖掘教材内容,将它们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以水到渠成地贯彻生活教育理念,让学生领悟到音乐原来不是简单的演唱,而是融入生活点滴的一种艺术形式。当他们领会了这一点,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逐渐提高,想要探究音乐的欲望也会越来越强烈。

在讲授《大海啊故乡》这一首歌曲时,笔者首先设置了一个情境:我的故乡在海边。为了让学生更加投入,笔者带来了先前收集的贝壳等小物件。笔者让学生摸一摸、嗅一嗅,相互讨论他们眼中的海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颜色和气味。面对这个问题,故乡临海或者到过海边旅游的学生都积极做了回答,班中的其他学生则认真聆听。在这一问答过程中,学生有效利用了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接着播放海浪冲击岩石的声音,展示直升机在海上盘旋的画面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海的魅力。在学生学唱歌曲后,笔者继续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如“大海边住着谁?”“你对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情感?”此时,学生由音乐联想到了大海边是亲切的家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了这首曲子所传达出来的对大海、对母亲、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笔者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2.挖掘生活材料,激活学生灵感

陶行知认为,知识要从行动中来,不行动而求知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就是说,音乐教师要让学生开动脑筋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学会观察、感悟、思考和实践,从而在生活中习得音乐、激活音乐灵感。因此,除了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时间之外,笔者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接触生活,在生活中挖掘知识,把社会、大自然当成第二所学校。

笔者利用学校郊游的机会带领学生挖掘音乐要素、感悟音乐魅力。比如某次春季郊游的目的地是一处古村落。笔者鼓励学生在溪水潺潺、树木茂盛的自然环境中发现音乐。笔者引导学生聆听水滴落在石阶上的声音、风吹过不同物体的声音以及不同动物发出的声音等。学生纷纷踏入大自然,用心聆听和观察。集中讨论时,学生提到“水滴落的节奏很快,声音比较清脆”;“风吹过桦树林时的声音很大”;“有只黄色的不知道是什么品种的小鸟的声音十分悦耳……”。他们精彩的讨论源于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随后笔者对他们总结出的关于音乐要素的观点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修正。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发现、感悟、理解、讨论,独立地收获了新的知识。对于这种通过生活实践探索出的知识,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记忆。事实上,生活实践能够激活学生的音乐灵感和学习积极性。音乐教师要使生活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得以有效渗透。

3.依据生活体验,创造表现机会

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认为教学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学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丰富,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鼓励,有一定的表现欲。经历了“教”与“学”之后,最后一步的“做”绝不能缺少。“做”既是对“教”和“学”效果的检验,又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喜欢音乐,十分愿意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

演唱、演奏等是中学常见的音乐表现形式,它们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献上最洁白的哈达》这一课时,笔者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条哈达,让各组成员相互之间模仿献哈达的姿态和神情。这样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深意就在学生的表演中不言而喻了。在全班齐唱这首歌时,笔者组织几位学生在讲台上面带微笑地做出献哈达的姿势。这样,唱歌的学生能更为自然地投入情感,获得更丰富的音乐体验。如果只是看视频而不去实践,学生可能会因为提不起兴趣而比较懈怠,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开展。事实上,有效的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推动了教学的进程。在国庆文艺演出前,笔者组织音乐社团的学生做好主题的研究工作、选定歌曲、确定服装和道具。正式演出时,他们演唱了《我的中國心》及《我和我的祖国》,准备的道具别出心裁。通过学生的“做”,笔者了解到了他们的学习情况。陶行知指出:“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教师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知识。

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启迪人的灵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们能用音乐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单纯掌握唱歌技巧,还是为了感悟音乐所传达出的人文情怀,以及用音乐这种媒介和他人交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无疑为原本单调的音乐教学增添了一点色彩。音乐教师应将生活元素融入音乐教学,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音乐美、感悟音乐情。教育的作用是使人进步,因此音乐教学也应使学生有所收获。当今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支持下逐个解决,从而让学生爱上音乐,让生活教育之花在音乐课堂绽放,让音乐课堂因“生活”而绚丽多彩!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培萍.情景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19-200.

[2]  石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13-215.

(责任编辑   王嵩嵩)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理念中学音乐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探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融入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
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互通
利用网络优化中学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