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路上“新农人”

2021-06-16罗芳菲

民生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农人治沙林场

罗芳菲

5月,春暖花开,又是养蜂人一年中最为忙碌的季节。清晨5点,四下安静而微凉,陈明涛在此时出门。不到5分钟的脚程,就来到自家的养蜂基地。他熟练地套上防护装备,燃草熏蜂,割下蜂巢,收集蜂蜜。

谁也想不到,这名养蜂人是个辞去公职的985大学硕士。

作为陕西宜君最偏远村庄太安镇寺坪村第一个考上985大学的孩子,身为蜂农的父亲对陈明涛寄予厚望。他却有自己的想法:做出中华蜂行业标准,带动全村人在家门口就把日子过好。“学知识是为了建设家乡,不是为了摆脱家乡。”2011年4月,陈明涛辞去工作,返乡成为蜂农。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农业正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三农”产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也经历着深刻变革。

陈明涛在养蜂基地。

在时代洪流中,出现了很多像陈明涛一样的新农人。他们大多来自农村,而后走向城市,但始终钟情于土地;他们有知识,有技术,有情怀;他们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新的元素和能量,成为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一支生力军。

做蜂蜜的陈硕士

林间的野树野草肆意生长,绿色叶子在夏天的阳光下尽情舒展,土地和乡间的小路无需过分平整,偶尔可以看见养蜂人的蜂箱……这是陈明涛所在的大山。

陈明涛当过白领,当过公务员,最后选择回到家乡做养蜂人。

农业领域创业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不光要有热情和梦想,也要能耐得住性子,深耕细作。陈明涛把家里100多亩核桃园作为中华蜜蜂保护和繁育基地,寻找野生种群,改造蜂巢,摸索养殖技术。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渐渐走上正轨。

问题突如其来。野生中华蜜蜂野性难驯,极易相互攻击。一次,好不容易收集到的几个蜂群相互撕咬攻击。“虽然我及时采取了保护措施,但仍旧没能挽回损失,有一群甚至集体逃离。”

雪上加霜的是,“一场连阴雨浸塌了刚盖好的3间土坯房,积攒的钱也用完了,四处借钱,四处碰壁。”但陈明涛坚信,中华蜜蜂是大自然给宜君的馈赠,更坚信通过中华蜜蜂带着大家脱贫致富是一条行得通的路。

在各種教训中,陈明涛不断积累经验,并注册成立了宜君县大美林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53户贫困户建立帮扶利益联结机制,希望通过成熟的技术、规范的养殖带领全村脱贫致富。

目前,陈明涛已带动100多户蜂农。这些蜂农都是当地村民,平均年龄50多岁,可谓“半百养蜂团”。陈明涛统购蜂蜜,免费为蜂农做技术培训。其中,一部分蜂农年平均收入为两三万元,最多的能赚到四五万元。

将大山中的优质蜂蜜卖到全国,这是陈明涛下一步要做的。

“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辨识度不强,内外包装与商标没有凸显我们蜂蜜的优势。”陈明涛曾找当地设计师设计包装,却亏了三四万元。“有一次花了7000元,但对方随便给我发了个PPT,实在无法入眼。”

2019年6月,阿里巴巴将资深员工派驻国家级贫困县定点助力扶贫工作,助力互联网脱贫振兴模式落地生根。2020年9月22日,在铜川市扶贫产品交易会上,陈明涛第一次遇到了阿里巴巴派驻到宜君县的“特派员”刘亚辉。

陈树君将蚂蚁森林从手机上种到了八步沙。

“刘亚辉说,我是科班出身,还是硕士,如果产品叫‘陈硕士老蜂蜜,是不是让别人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也觉得这个名字非常好,便立马注册了商标,经营范围包括蜂蜜、蜂蜜深加工、蜜饯核桃等农副产品。”

刘亚辉还给陈明涛带来了个好消息,阿里巴巴设计师们发起了一个设计公益项目—“寻找远方的美好”。一群热心的设计师,业余时间无偿修改“土丑”设计,用美的力量助力乡村发展。

2020年11月24日,陈明涛向阿里巴巴写了一封求助信,希望能够受到设计品牌的帮扶。不久前,设计师“讲讲”用陕西当地农民画元素,为陈明涛的蜂蜜设计了品牌方案和产品包装。

蜂蜜包装升级后,加工、品控也亟待提升。近日,陈明涛开始与韩城市丁家园养蜂专业合作社合作。“每一批货都会出一批检测报告,车间对原料也会检测,是不是真蜂蜜、检测微生物是否超标等。另外,销售方案也基本确定,针对直播,做了小容量的产品包装;针对日常消费者,做了一斤、半斤规格;针对节气、节日,还设计了礼盒装。”陈明涛介绍。

关于未来,陈明涛信心满满:“希望未来一个月时间,所有新品能够上市,借助互联网将大山中的优质蜂蜜卖到全国。”

第三代治沙人

80后的陈树君是八步沙林场第一个大学生。

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境内最大的风沙口。20世纪80年代起,这里常年风沙肆虐,侵蚀村庄和农田。为了守护家园,40年前,当地6位年龄加在一起300多岁的老汉组建八步沙林场。如今,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治沙造林24.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3万亩,栽植各类沙生植物4700多万株。

陈树君是土生土长的古浪人,听着六老汉“白发换绿洲”的故事长大。2016年,从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毕业几年后,他应聘回到八步沙林场,参与林场沙产业发展,负责梭梭接种肉苁蓉的栽培和市场推广,正式加入第三代治沙人队伍。

“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想在家乡工作的同时保护家乡。”说起选择回家乡植树造林的理由,陈树君轻描淡写。

但对林场来说,八步沙来了大学生,这可是不小的新闻。“这儿常年户外作业,风吹日晒,条件艰苦。年轻娃儿们不愿意来,大学生更罕见。”八步沙林场场长、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说,老一辈治沙人受教育程度低,年轻化和机械化是林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渴望有新鲜血液加入。

为了尽快“入行”,陈树君每天跟着师傅扛铁锹、爬沙丘,学习压麦草方格治沙的方法。为了尽快“成长”,每次林场来了农学专家,他都去“蹭课”,学习肉苁蓉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

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树君听到支付宝“蚂蚁森林”项目,觉得可以引入林场。他把自己的想法讲给老职工们,“发动网上的力量,以获得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一起在咱们古浪治沙造林。”“互联网+治沙”“云种树”“偷能量”……这些新鲜词大家听得似懂非懂,但都愿试一试。

2019年春天,蚂蚁森林项目正式落地古浪县。通过与3家公益基金会合作,蚂蚁森林共在古浪县开展梭梭、花棒造林项目约13万亩、超1000万棵,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000万元。

此外,林场近两年还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间空地散养沙漠土鸡。陈树君和同事开展线上线下销售,注册了“八步沙溜达鸡”商标。

眼下,林场人以蚂蚁森林为“绿色基建”,精养梭梭和嫁接肉苁蓉,肉苁蓉经过两个生长季后,已经可以采收。在此之前,陈树君和数家企业、研究所接洽,希望引进肉苁蓉深加工企业落户古浪县。

近两年,林场又陆续招来几名大学生,陈树君的团队不断壮大。“老一辈治沙人艰苦创业,我们年轻一代将传承发扬,并努力探索一条治沙与致富双赢的路子。”在将治沙和村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的这条路上,陈树君越走越笃定。

注入新能量

如何为致力于乡村振兴的新农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能量?

在5月17日举行的“希望的热土—2021阿里巴巴乡村致富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从科技、产业和人才3个方向推出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土计划”。同时,成立于2017年的阿里巴巴脱贫基金会,也升级为乡村振兴基金会。

热土计划包括14项措施。在科技振兴领域,阿里巴巴将投入专项资金,加大包括智慧育种技术在内的农业技术科研投入,以蚂蚁链技术助力农产品溯源,让新科技在乡村落地生根。

在产业振兴领域,重点打造8个十亿级品牌农业产业带,建设县域生态农产品品牌,并将打造10个乡村旅游标杆县。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将重点资助1600位乡村校长、教师和师范毕业生,为县域中职学校打造职业人才培养范式。同时,提供1000门专业课程,培养100万乡村电商从业者。

此外,第三批7名阿里乡村特派员也整装出发,奔赴乡村一线。

“乡村特派员是一项创新。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也感谢全社会和地方政府,给这些年轻的阿里特派员机会,把数字生態力量带到贫困地区,做些实实在在的事。”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说。

2019年起,阿里巴巴陆续派出两批11名资深员工全职驻扎贫困县,首创阿里乡村特派员模式。他们给乡村带去阿里关于农村数字化的一整套思考方式、创新科技和运营经验,不仅和当地干部、村民一起推动电商产业发展,更为多个县域引入客服中心、社区假发工厂、AI数据标注等新产业,在教育发展、医疗健康、生态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将阿里的优势与乡村需要紧密结合的路径。

商务部研究院电商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表示,阿里的特派员举措,为农民通过互联网与外界建立链接提供了可能,使农民眼界得以开阔,并通过特派员获得了自信与认同感。

张勇说:“一定还会有更多机会诞生在数字经济的广袤土壤中”,要将过去敲锣打鼓送出去的大学生,敲锣打鼓地迎回来建设家乡。

猜你喜欢

新农人治沙林场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治沙专家郭普
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
林场住宅
大数据时代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研究
“新农人”吴迪,互联网+农业+现代管理,玩转现代“酷农业”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