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高校思政课教师勇担历史使命
2021-06-16彭慧敏赵鑫润
彭慧敏 赵鑫润
摘 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以及到二○三五年要达到“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远景目标。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要不忘初心,勇担历史使命,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要讲好思政课、育好接班人;要与时代共进步、与学生共发展。
关键词:十九届五中全会;高校;思政课;教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并审议通过。会议描绘了国家未来发展蓝图,明确了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所召开的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指出,“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取得伟大成就,即“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并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以及到二○三五年要达到“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远景目标。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地、人才与师资培育的摇篮、科学与研究的主要机构,对建成教育强国起着关键的作用。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要不忘初心,勇担历史使命,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为祖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信仰是个体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高追求与反映,是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思政课教师讲的就是信仰,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我党在近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并且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就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只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马克思主义传道者。
首先,讲好思政课,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把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讲清楚,把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规律讲透彻。青年学生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剩余价值学说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才能更有效地明白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历史必然,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其次,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思政课中,通过理论与具体实践的结合,不仅能检验理论的科学性,还能对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使理论更加完善。
最后,思政课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成为学生真正需要、终身受益的理论工具,进而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为了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二、讲好思政课,育好接班人
列宁曾在1918年全俄国际主义者教师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师大军应该向自己提出巨大的教育任务,而且首先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教育的主力军。……新教育学的任务是要把教师的活动同建立社会主义的任务联系起来。”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樹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并针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有”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因此,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发挥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对象正处于“拔节孕穗期”,这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期。所以,思政课教师要能够抓住学生在这个特殊阶段心理和生理的成长特点,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在此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以及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新需求,运用教育智慧,有针对性地进行施教。思政课教师要把思政教育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结合起来,让思政课既充满理性的光辉,又饱含人性的温度,实现学生在知情意行上的统一。
当今国内、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特别是互联网、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各种腐朽文化、扭曲的价值观和错误思潮充斥在现实生活和网络中,这对思想还未完全成熟、“三观”还未完全确立的青年学生的思想有很大冲击。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主阵地,抓住学生思想上的混乱与矛盾,旗帜鲜明又有理有据地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三、与时代共进步,与学生共发展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今天的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新时代对当代的青年学生有着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同时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对思政课也有着新的需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教育强国的建设离不开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师奋斗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第一线,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祖国发展和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紧密结合。思政课教师要通过不断创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满足新时代青年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新需求。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较强的学习和转化能力,并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为实现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高校思政课教师任重道远。因此,在立足本身、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做到知行合一,用扎实的理论去说服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用坚定的信念和十足的信心完成使命,并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04.
[3]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列宁.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责编:桃 子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与河南省贯彻实践研究”(编号:2020ZT12);河南省教科规划一般课题“新时代河南省高等教育主要矛盾与新发展理念研究”(编号:〔2019〕-JKGHYB-0071)
作者简介:彭慧敏(1972— ),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赵鑫润(1994— ),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