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若干思考
2021-06-16杨坤陈雪飞
杨坤 陈雪飞
摘 要:红色基因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高校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新时代高校传承好红色基因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本研究从红色基因的科学内涵入手,论述新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从历史方位、传承对象、传播方式三个维度对高校传承红色基因进行探索,并从加强党的领导、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校地结合三个方面指出优化新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红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高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新时代高校要认识到红色基因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承担好将红色基因守护好、传承好、发扬好的责任,并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红色基因的科学内涵
红色是充满了革命内涵的文化元素,代表着喜庆、热烈、正义,基因象征着传承。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以及形成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总和,是流淌在中国人民血液里最积极、最具有战斗力的因素,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的品质和精神特征。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军区视察时指出,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一)红色基因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信仰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带领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红色基因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先进文化的代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发展,自身内涵不断丰富。红色基因既彰显中华民族坚定追求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又代表中国人民的美好憧憬。新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追求,坚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二)红色基因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基因植根于华夏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又在近代的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色基因一方面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另一方面结合中国国情,根据时代变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内涵。新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做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三)红色基因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红色基因的形成离不开无数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崇高精神品质,是革命先烈优良作风的完美诠释。随着红色基因的凝聚,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确立了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这一系列崇高的精神品质、优良作风、工作路线、思想精髓正是红色基因的内核。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要继承好革命前辈的优良作风,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
二、新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指引其人生道路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从红船精神到延安精神,从西柏坡精神到改革开放精神,正是在这蕴含着伟大民族精神的红色基因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信仰坚定,勇往直前,取得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东西方文化交融,对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思想冲击。理想信念的颜色在大学生中会不会逐渐褪去?青年学生是否还能品味到信仰的甘甜?这是来自时代的考问,也是令人深思的警示。新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就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关键法宝和有力武器,有利于坚定其马克思主义信仰,指引其人生前进道路。
(二)有利于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民族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红色基因植根于民族精神的沃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历史的车轮滾滚向前,无不源于伟大民族精神的推动;时代的发展浩浩荡荡,无不源于伟大民族精神的助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新时代高校传承发展红色基因就是传承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力手段。引导大学生弘扬好民族精神,坚守好红色文化,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三)有利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陶冶道德情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建设目标和美好追求,与红色基因中所蕴含的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个人全面发展的精神品质遥相呼应,是红色基因在现代的传承发展。红色基因时刻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新时代高校传承发展红色基因,利用好红色基因的强大感染力,在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提升个人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三观”,而且有助于提升其道德修养。
三、新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多维思考
(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把握好新时代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方位才能保证传承红色基因的正确政治方向。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导大学生赓续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传承民族精神,与时俱进,正确理解红色基因的科学内涵,客观把握红色基因的历史发展,解决新的社会矛盾,才能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
(二)传承对象更加年轻
当前,“0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群体,受家庭环境、社会发展等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有了新变化。一是思想观念更多元。“0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观念更开放,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更高,更加寻求个性化发展,以实现个人价值为人生追求。二是兴趣爱好更广泛。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00后”大学生对网络愈发依赖,一些新兴娱乐活动也受到他们的偏爱。三是自我意识更强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等思想会对“00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影响,导致其自我意识更加强烈,更加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只有把握好传承对象的新特点,高校在红色基因的传承过程中才能做到传承质量有保障,更好地发挥红色基因的影响力。
(三)传播方式不断更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及生活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媒体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便捷性。新媒体传播信息方便,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越来越注重智能化与交互化的拓展。二是复杂性。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都有着各自辐射的领域,新媒体传播手段则复杂多变,传播内容多、信息量大,填充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跨时空性。新媒体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受众群体大、辐射范围广,如博客、短视频等,通过大数据的云计算,可以将各种信息传播到各行各业的人群中。高校要精准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发挥新媒体优势,使其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载体。
四、新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党的领导,落实高校工作责任
第一,高校党委要立足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把稳政治方向。新时代要与时俱进地传承好红色基因,就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确保红色基因传承的政治底线。第二,要着眼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崇高使命,因事而化传承好红色基因。高校要在培养时代新人的过程中结合红色基因的传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握时代特点,深入挖掘新时代的红色基因,在与时俱进中拓展红色基因的当代价值,做好新时代红色基因的守护、传承、发展,将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融入大学生的灵魂血脉,引导、教育好大学生。第三,不断优化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环境,形成全校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浓厚氛围,加大红色基因的传承力度。高校要优化教学环境,打通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融入红色基因,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内容、方法,将传承红色基因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把握时代特征,完善传承长效机制
第一,把握新媒体特点,因势而新。高校要不断完善宣传机制,将新媒体打造成新时代强有力的红色基因传承阵地。利用传播方式便捷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搭建新媒体矩阵,打造全媒体宣传平台,拓展宣传渠道,形成传承红色基因大众化的局面。第二,加强红色基因传承与思政课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平台,还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切入点,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把握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推动红色基因入脑入心,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的灵魂血脉。第三,高校要加大各部门合作力度,形成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传承红色基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不是单个部门可以完成的,高校应加强整体规划,根据各个部门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协同育人。
(三)强化校地结合,创新传承方式方法
第一,因地制宜,发挥地缘优势。我国许多地区保留着红色文化、红色遗址,这些都是当地独具特色的宝贵财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资源,能够更好地引发大学生的共鸣。因此,高校要利用好当地的红色文化、红色遗产,充分挖掘所在地区的红色基因,打造好红色典型。第二,大力开展红色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要多开展如红色基因探访、红色遗产寻根等红色社会实践活动,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加深红色基因与社会实践的融合程度,发挥好红色基因的当代价值;在常规社会实践中融入红色元素,提升红色基因在大学生中的感染力、吸引力。第三,加强红色基因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高校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如设立红色文化长廊、宣传栏等,潜移默化地使大学生受到教育熏陶;加大对红色社团的支持力度,深化第二课堂的作用;举办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感兴趣的文艺活动中,如红色观影活动、红歌大赛等,促进红色基因的全方位融合,从而培养出理想信念坚定、永葆爱国之情的时代新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紧紧围绕强军目标 全面加强部队建设 为确保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力量支撑[N].解放军报,2014-05-0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7/c414
395-29613458.html.
[3]沈千帆,付坤,马立民,等.“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及教育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
责编:初 心
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辅导员专项任务项目“紅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研究”(编号:20JDSZ3068);2020年河南省社科联项目“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编号:SKL-2020-108);河南中医药大学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高校思政类社团在大学生中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探索”(编号:HZYSZ2020-11);河南中医药大学2020苗圃工程项目“‘星光研习社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探索与研究”(编号:MP2020-102)
作者简介:杨坤(1995— ),男,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陈雪飞(1998— ),男,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