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附子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太阳病阳虚表证)的临床研究
2021-06-16刘鑫杨雷王浩翔聂颖李兆勇张晨阳杨少锋
刘鑫 杨雷 王浩翔 聂颖 李兆勇 张晨阳 杨少锋△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指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的病理组织压迫或者刺激神经根,出现相应神经分布区域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2],是4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残因素之一[3],严重困扰人们生活[4]。对无神经损害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常用药[5]。但其不良反应多、停药后症状反复、不能长期服用成为其治疗的弊端,而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而愈发受到关注。本科根据《伤寒论》以病-证-方组合模式,以桂枝附子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太阳病阳虚表证)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医院伦理审查。
1.2 诊断标准
1.2.1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现代医学诊断标准[6]1)存在神经根性压迫,出现于颈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一致的典型根性症状和体征。2)上肢牵拉实验或者压头试验阳性。3)影像学检查(X线及 CT)提示颈椎退行性改变,神经根周围出现骨质增生或骨赘,甚至出现椎间孔狭窄等。磁共振(MRI)显示神经根受压,水肿、变性等。4)排除其他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如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及颈椎骨质实质性病变(如 TB、肿瘤等)。
1.2.2太阳病阳虚表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根据《伤寒论》条文和六经辨证,拟定神经根型颈椎病(太阳病阳虚表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由三位副主任中医师及以上人员确定;有异议者删除。
神经根型颈椎病之太阳病阳虚表证:1)主证:颈、肩、上肢部位疼痛,活动受限、身体沉重、怕冷。2)次证:汗出、肢体乏力、上肢麻木。3)舌苔:舌淡,苔薄白或白腻。4)脉象:浮虚或涩。
主证满足2项以上或者次证符合3项,结合脉、舌象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1)符合现代医学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符合太阳病阳虚表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年龄18~60岁,无复杂内科疾病者;4)可按要求完成治疗者;5)可配合随访判断疗效者。
1.4 排除标准
1)有药物过敏、服药禁忌证或不愿意接受中医中药治疗者;2)因颈椎外伤或手术等原因引起类似颈椎病疼痛表现;3)有肝肾功能、造血系统等原发疾患、严重外伤、感染性、精神病、皮肤病、肿瘤、内分泌等疾病的患者;4)疗程中出现其他疾患,或者需要手术干预的疾患,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干扰;5)妊娠以及晡乳期妇女。
1.5 方法
1.5.1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以桂枝附子汤治疗。方剂组成:桂枝15 g、制附子15 g(先煎1 h)、炙甘草10 g、生姜10 g、大枣12枚。由本院药剂中心煎煮。规格及服法:每付煎煮400 mL,均分2包,早晚分服。
1.5.2对照组 对照组参考2015年《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制定,予以西药治疗,具体如下:1)塞来昔布胶囊(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72,0.2 g/粒,6粒/盒),口服,每次1粒,2次/d 。2)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7,0.5 mg/片,20片/盒),口服,每次1片,3次/d。
1.6 观察指标
时间节点: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3个月末次随访进行评定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症状和体征(颈椎疼痛、肢体麻木、颈项活动)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
具体参数:1)临床疗效[7]: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症状及体征积分[8]:采用4级评分法,0分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分别评定颈椎疼痛、肢体麻木、颈项活动前后变化。3)患者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0~10分表示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4)颈椎功能采用NDI评定[9]:主要对疼痛强度、阅读、工作、驾驶、睡眠等10项内容进行评定,评分为0~5分,分数越高说明颈椎体功能影响越大。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VAS评分比较
治疗组各个时间节点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周和3个月后末次随访比较,P=0.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两个时间节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前具有可比性而治疗后疼痛缓解效果相仿;3个月后末次随访,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分)
2.3 症状和体征总积分
由表3可知: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在治疗后2周和3个月后末次随访两个时间节点比较,治疗组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总积分比较分)
2.4 颈椎功能评分(NDI)比较
由表4可知: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个时间节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后2周和3个月末次随访两个时间节点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NDI积分比较分)
2.5 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工作性质出现较大改变,伏案时间延长,屈颈频率增加,导致颈椎病成为骨伤科门诊中最常见疾病,也是引起颈、背、肩、臂和上肢等部位疼痛的常见原因[10],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60%~70%,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目前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临床指南、临床研究、案例报道及预后研究实验、荟萃分析都承认保守治疗的有效性[11-15],对不伴有神经和脊髓损害的,保守治疗是首要方法[16]。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常用药[5],但其不良反应多、停药后症状反复、不能长期服用,成为其治疗的弊端。神经根型颈椎病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而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17]。同时,中医药又具有抗炎、止痛、解痉等作用,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适宜长期服用[18]。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痹证”,对于痹证早在《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并将其描述为 “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热,或燥,或湿……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但《黄帝内经》却未提出系统的治疗方法,直到张仲景才将理法方药融合痹证的治疗,在《伤寒论·辨痉湿暍脉证第四》中首次提出痹证,提出湿痹和风湿等病名,使中医痹证理论趋于完善,并且在太阳病的基础上论证痹证,强调了太阳病与痹证关系,还在“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等条文中强调湿邪与痹证的关系。太阳外感病多招惹湿邪为患,常因外湿引动内湿,从而出现内外合并致病的情况,而外湿多侵袭肌表,内湿则可流窜全身、流注关节,出现关节疼痛不利的痹证。此外痹病日久,无论是痰浊瘀血,还是毒邪凝寒,大都属于阴邪范畴,阴胜则阳微,造成痹证胶着难治而不能速愈,而风寒湿致痹,经脉不利出现身体疼痛,所以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病程长、症状反复、得温痛减、遇寒加重为致病特点,综合可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与外感风寒湿邪的侵袭息息相关,与湿邪关系重大,这一点呼应了《内经》的理论[19]。还提出“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和“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化之”的“温化”治疗大法,故治疗当以助阳气、解表寒、散风邪、化湿气,所以用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汤以桂枝祛风解表散寒,附子助阳化气祛湿,二者合用可祛风寒化湿邪,温经助阳而止痹痛;甘草、姜、枣调和营卫,该方为阳虚表风寒湿胜者而设。
本研究以桂枝附子汤为处方,结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太阳病阳虚表证)上,可以降低患者的VAS、NDI、症状和体征、中医证候总积分等评分,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所以桂枝附子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太阳病阳虚表证),可以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项、肩、上肢等部位出现的僵硬、活动受限、怕冷、困重、乏力、疼痛、麻木等症状,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深挖完善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