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MS法测定谷物及其制品中13种元素的方法验证
2021-06-16陈银珊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 陈银珊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谷物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谷物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及一些有害的金属元素[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因其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干扰少、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操作简单等特点,应用十分广泛[2—3]。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仪器
Agilent 79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ML204/02 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微波消解仪,美国CEM公司。
1.1.2 主要试剂
硝酸(优级纯);过氧化氢(优级纯);钠、镁、钙、锌、铬、砷单元素标准溶液(浓度1 000 μg/mL,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钾、锰、铁、铜单元素标准溶液(浓度1 000 μg/mL,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 钢铁研究总院);镉、硒、铅单元素标准溶液(浓度100 μg/mL,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1.2 方法
1.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将13种单元素标准溶液配制成钠、镁、钾、钙浓度为0、0.1、0.5、1.0、5.0、10.0 μg/mL,锰、铁、锌浓度为0、0.01、0.05、0.10、0.50、1.00 μg/mL,铬、铜、砷、镉、硒、铅浓度为0、0.002、0.010、0.020、0.100、0.200 μg/mL的混合标准溶液。
1.2.2 样品前处理
称取试样0.5~2.0 g(空白试验时不称样)置于聚四氟乙烯内罐中(样品加标在称样后加入加标溶液),加入5~7 mL硝酸,浸泡20 min,再加入2~3 mL过氧化氢,放置10 min,盖上内盖,安装好保护套,于微波消解仪中消解。消解完全结束后,将内罐中的消解液少量多次洗涤,转移至50 mL容量瓶中定容。
1.2.3 样品的测定
在仪器的最佳工作状态下,对系列标准溶液、空白溶液、样品以及加标样品进行测定,得到13种元素的标准曲线以及空白溶液、样品和加标样品中13种元素的含量,计算各元素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元素的检出限
测定11组空白溶液中各元素的含量,计算13种元素的检出限,结果见表1,13种元素的检出限均符合GB/T 35876—2018的要求。
表1 13种元素的检出限
2.2 各元素的精密度
2.2.1 大米中各元素的精密度
测定6组大米中各元素的含量,计算13种元素的精密度,结果见表2。大米中13种元素的精密度均小于10%,符合GB/T 35876—2018对于精密度的要求。
表2 大米中13种元素的精密度
2.2.2 面条中各元素的精密度
测定6组面条中各元素的含量,计算13种元素的精密度,结果见表3。面条中13种元素的精密度均小于10%,符合GB/T 35876—2018对于精密度的要求。
表3 面条中13种元素的精密度
2.3 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
2.3.1 大米中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
对大米中各元素进行3个水平的样品加标,分别为钠、镁、钾、钙100、200、400 mg/kg,锰、铁、锌10、20、40 mg/kg,铬、铜、砷、镉、硒、铅2、4、8 mg/kg。计算13种元素各加标水平的回收率,结果见表4。根据GB/T 27404—2008的要求,大米中钠、镁、钾、钙的回收率要求为95%~105%,铬、锰、铁、铜、锌、砷、硒、镉、铅的回收率要求为90%~110%,本实验中13种元素3个水平的样品加标回收率均满足要求。
表4 大米中13种元素3个水平样品的加标回收率
2.3.2 面条中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
对面条中各元素进行3个水平的样品加标,分别为钠、镁、钾、钙100、200、400 mg/kg,锰、铁、锌10、20、40 mg/kg,铬、铜、砷、镉、硒、铅2、4、8 mg/kg。计算13种元素各加标水平的回收率,结果见表5。根据GB/T 27404—2008的要求,面条中钠、镁、钾、钙的回收率要求为95%~105%,铬、锰、铁、铜、锌、砷、硒、镉、铅的回收率要求为90%~110%,本实验中13种元素3个水平的样品加标回收率均满足要求。
表5 面条中13种元素3个水平的样品加标回收率
3 结论
本文选择大米和面条两种基质,通过检出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对《粮油检验 谷物及其制品中钠、镁、钾、钙、铬、锰、铁、铜、锌、砷、硒、镉和铅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T 35876—2018)中的检测方法进行了验证[4—5]。实验结果表明,检出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均符合要求,本实验室具备该方法的检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