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旗颂

2021-06-16

中国火炬 2021年6期
关键词:青马延安精神南湖

中国共产党通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二十八年红旗不倒,二十八年不懈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南湖革命纪念馆 一条红船,孕育党的初心使命

浙江省嘉兴市关工委

五老杨开颜在红船旁给孩子们讲红船的故事(嘉兴市秀洲区关工委供图)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因遭到法租界巡捕的袭扰,8月2日,中共一大代表们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百年后,这艘红船静静地停在湖心岛的岸边。这就是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脉之地

能同一个大党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城市,是何等的荣光!能守护这根脉之地,作为南湖儿女,又是何等的荣耀!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倾注了一代代南湖儿女的尊崇与自豪。

2011年建党90 周年前夕,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南湖会址的保护管理、宣传教育机构,是全国唯一的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专题纪念馆,位于南湖南侧,由“一主两副”三幢建筑组成。建筑群造型呈“工”字形,代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四周56 根檐柱,寓意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这条小船叫“红船”

“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1959年,经一大代表董必武和一大会务人员王会悟审定,制成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纪念船。这是一艘中型的单夹弄丝网船,全长约16 米,最宽处3 米,由船头、船身、船艄组成,船后有一小拖梢船。1964年,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重访南湖,他仔细察看纪念船后,即兴挥毫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刊发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将“红船精神”的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嘉兴瞻仰南湖红船,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那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说:“从纪念馆奠基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想着落成后要来看一看,今天如愿以偿了,确实深受教育和鼓舞。”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直以来,嘉兴市关工委结合嘉禾大地特有的红色文化,以“老少携手同走一大路”“红船小讲解”“红色研学”“水上特殊党课”等形式,面向青少年讲党史、颂党恩,致力于将红色基因、红色根脉耕植于青少年的心中。

讲好红船故事,当好小护旗手

在传承“红船精神”的过程中,嘉兴各级关工委立足本地红色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挖红船背后的故事,当好护旗手。“每一位老兵的故事都是一部历史。寻访这几位老兵的过程,也是我再次了解历史、贴近历史的过程。”这是市关工委联合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组织上门访问的“老少互动”活动后,学生李斌的感言。

南湖区关工委开展“五老带五小,培育红船好少年”系列活动。纪念馆根据红船小讲解员的特点,专门编写适合青少年的展厅场景讲解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并进行岗前培训。红船小讲解员用独特的讲解方式出色地完成了每个场景的介绍,成为纪念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129 场次,参与五老406 人,参与学校近30 所,覆盖青少年19350 人。

秀洲区关工委主任吴顺荣,2020年11月,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多年来,他热爱红色文化,爱好红色收藏,他的红色藏品在机关、村、社区、学校进行展出,让下一代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继承革命传统。2021年4月8日,吴顺荣参加了嘉兴市关工委组织开展的“老少携手同走一大路,红色百年行”红色文化基地体验活动,并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马健等10 位五老携手10 位少先队员,以当年中共一大代表嘉兴南湖行踪为脉络,边走边讲,互动交流。吴顺荣拿出精心收藏的中共一大会址证章,宣讲中共一大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召开的原因,并寄语少先队员,要以红船为引领,以首创、奋斗、奉献精神助力人生航程。少先队员纷纷表示,做红船好少年!当红船护旗手!

延安革命纪念馆 一座宝塔,见证党的发展根基——本刊特约延安市关工委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活动的故事

本刊记者 孟德成

五老魏协武给孩子们讲毛泽东与小青马的故事(延安市王家坪红军小学提供)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一想到延安,就想起贺敬之的《回延安》。眼前总会浮现陕北那朴实的风土人情和特有的乡土美感。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枣园油灯亮,红日照延安。”每次看到这些话,就激动不已,心中总能涌动对红色革命圣地— 延安的无限向往。

延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从1935年到1948年,在这里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实现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坚固基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近距离触摸“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其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想近距离的触摸“延安精神”,就必须要到延安革命纪念馆看一看。因为这里是浓缩了红色延安的各种故事。纪念馆成立于1950年7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纪念馆建筑面积近3 万平方米,陈列面积为1.067 万平方米;拥有馆藏文物3.6 万多件,历史照片1 万余张,图书3 万余册。每年接待观众人数近400 万人以上。

五老讲述毛主席在延安的故事

带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记者走出延安革命纪念馆,看着蔚蓝的天空和清澈的大山,心中泛起涟漪。

红色延安,那是历史岁月的见证;英雄延安,那是红色精神的传承。在延安,您要去追寻一名五老,就一定会追出一群英雄五老。

记者在纪念馆前毛泽东的雕像下,就遇到一位86 岁的五老魏协武给孩子们讲“毛主席和小青马”的故事。记者就驻足倾听。魏老抑扬顿挫地说:“毛主席虽骑马,但他不会去刻意挑选。在长征途中,曾有一匹小黄马,他常把这匹马让给战士骑而自己徒步。这匹小黄马随他到达延安后,不久在凤凰山下死去了。毛泽东为此流下了泪水,他特别指示:一不准剥皮,二不准吃肉,三不准拔毛尾,要完整地埋掉。小黄马死了,他就换了匹小青马。那时,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还没有汽车,毛泽东外出,全靠骑马或步行。”小青马成了毛泽东唯一的交通工具。在辗转陕北的过程中,毛泽东对小青马特别爱怜,每碰到路难走,他就下马徒步。一次,小青马掉了马掌,他就坚持步行,以免磨坏了马蹄。小青马对毛泽东也特别温驯,只要一见他走近,就欢快地嘶鸣。毛泽东骑在它背上,它就特别小心地行走。最后东渡黄河时,还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船到河中心,浪头汹涌,搭载牲口的船剧烈颠簸。马和骡子互相挤撞,小青马掉入河水里。毛泽东在船上,望着在水里挣扎的小青马,十分着急。这时奇迹出现了:小青马游到了对岸。毛泽东上岸不久,小青马又搭了另一艘船,回到毛泽东的身边。

1949年3月,毛泽东进了北平后,小青马作为军功马被安置在北京动物园,由老红军周根山精心饲养。小青马老了,毛色渐渐由青变白。

1962年,功勋卓著的小青马老死,被制成标本。1964年8月,延安革命纪念馆派专人运回,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对外展出。

听到这里,魏老继续说:“小青马随着毛主席,踏遍整个陕北,它是毛主席在延安13年的见证。”孩子们说:“毛主席心疼小青马,宁愿自己走路,也不愿骑它。” 孩子们听了这个故事都深受感动,都想去亲眼看看这匹小青马。

忆往昔,中华民族历尽苦难,看今朝,中国的变化天翻地覆。每次活动,魏老都给孩子们讲“毛主席和小青马”的故事,是希望孩子不忘历史,牢记自己的使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弘扬“延安精神”,做党的好孩子

在这片土地上,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一个新中国。他们靠的是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红色精神宝库,这些是关工委和五老对孩子们传承红色基因的传家宝,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全市各级关工委深入开展了“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延安精神’,实现中国梦想”“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学习法律知识,争做守法公民”“拜读国学经典,争做道德少年”“铭记抗战历史,开创美好未来”等主题教育活动,打造了“弘扬‘延安精神’,培育四有新人”这一具有延安特色的工作品牌,使青少年在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中受到了深刻感染、启迪和教育。延安市关工委主任刘兆年这样说。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宝塔区青少年参观革命旧址必去的地方。每年的重大节日,宝塔区各级关工委都要组织宝塔区的中小学学生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和革命旧址。据不完全统计,宝塔区每年去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的中小学学生达10 余万人次。通过这些有益活动,帮助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宝塔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郭春兰说:“延安革命纪念馆是全区最大综合纪念馆。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再现了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的光辉业绩,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革命斗争史,是教育青少年的好课堂。”

参观过延安革命纪念馆的青少年纷纷表示: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3 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我们要发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做党的好孩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一条山脉,扛起民族兴亡大任——本刊记者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感受太行精神

本刊记者 孟德成 李凌波 文/图

讲解员给孩子们讲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英雄事迹

巍巍太行,雄踞华北,俯瞰中原,天下之脊。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武乡县,回望八路军将士与太行儿女万众一心、并肩抗敌的那段难忘历史。

“举步皆八路军文化,处处展现根据地特色。”武乡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今日踏访,果然名不虚传。全县境内,各种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有40 余处,其中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最为出名。

“太行精神”在这里孕育

“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步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耳畔便传来这首脍炙人口的《在太行山上》,这段陪伴人们走过83年的激昂的旋律,瞬间将记者带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由邓小平同志题写馆名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我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太行精神,光耀千秋。”八个大字印刻在太行山的浮雕上,气势辉煌。馆内布置了许多反映八路军故事的场景,如平型关大战战地模型、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大生产运动、狼牙山五壮士塑像、白求恩大夫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八路军军歌歌谱,等等。

太行山山形奇峻,有的地方高耸入云,峭壁连绵数十公里,是天然的伏击敌人的好场所。平型关大捷就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胜利,消灭了日军1000 多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听着讲解员田悦慧声情并茂的讲解,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我们认真听着,仔细看着,近距离感受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当看到一幅幅敌军侵我中华时惨无人道的罪行照片时,身边的人都紧握双拳,同仇敌忾的样子,恨不得自己要上战场。当站在英勇牺牲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的雕像前,听着“名将以身殉国”时,所有人都靠拢过来,对着雕像三鞠躬,并且久久伫立,不愿离去。

经过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太行精神”洗涤的我们,将秉持革命先辈的意志,把“太行精神”发扬光大。

唱起“红星杨”之歌

太行山区的王家峪,是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在这里,我向往那苍翠如画的山峦,向往那清澈见底的小河,向往那勤劳勇敢的人民,更向往当年抗日时期,朱德总司令亲手栽植的白杨树和流传已久的“红星杨”之歌。

在去的路上,县关工委五老武承周给我们讲了这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当年,正值初夏,武乡县王家裕总部旧址外,在这一排排看似平淡无奇的杨树林中,有一棵杨树外表看起来与其他杨树并无差别,但在这棵杨树下面掉落的树枝中,随便捡起一个,沿着树枝的横纹轻轻掰开,在树枝的断面就出现一个红色的非常清晰的“五星”图案。记者走到这棵白杨树下,随手拾起几根白杨树的小枝条掰开,顿时,每个断面都呈现出一个非常清晰的端端正正的红五星图案。后来,经过当地人介绍,原来这是一个杨树的品种。但在当时,朱德种下这棵杨树时,并不知道这个品种。这也正说明,王家峪这个指挥敌后各抗日根据地抗日斗争的心脏,是给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长骨气、争志气的地方。

从那时起,王家峪的劳动人民一边唱“红星杨”之歌,一边种“红星杨”。歌从1940年唱到现在,白杨树也从1940年栽到现在。武老回忆到这里,接着说:“你看!”我顺着武老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红星杨”周围山山岭岭,沟沟岔岔里的白杨林一层层,一茬茬,如股股绿云,从山脚直涌向每座山峰,而朱德栽的那棵,突出其上,好像他还在带领千军万马守护太行。

“红星杨”寄托了太行人民对八路军深深的怀念,也表达了太行人民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苦干的精神。准备返回的时候,有位老大爷风趣地说:“过去栽的那些树,现在已长成参天大树了,俺们要用那新培育出来的树苗,把这个革命老根据地打扮成一个最美的绿色小姑娘。”

小小八路传精神

在武乡这片红色热土上,从不乏热血青春的少年。市、县两级关工委利用各种形式,在知行相融、点滴浸润中,潜移默化培养青少年的爱国心、报国志。

长治市关工委组织五老党史宣讲团深入市区各大中小学校,以“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通过国旗下讲话、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座谈会、“传红”宣讲活动等形式,近一年来,开展活动50 余场。五老用自身的革命经历,讲述当年八路军在太行山上浴血奋战的故事,每次同学们都聚精会神聆听,认真写感想。

武乡县关工委充分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工作品牌;先后创办了“红色特色学校”,编辑出版了《红色武乡》等传统教育教材。并在各中小学校创办“红色长廊”“红色特色学校”,联合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举办“小小八路讲解员培训”,在太行少年军校开展“小小八路培训训练”等活动。培训结束后,“小小八路讲解员”要向家长进行汇报表演,整个汇报的流程包括:升国旗、唱国歌、向革命烈士敬献小白花,展厅讲解、文艺表演、打军体拳、礼貌礼仪展示,抗战史、知识竞赛等项目,最后为合格者颁发“小小八路讲解员”结业证书,合格者将有机会进入下一次寒暑假的继续培训。现在,每到节假日和双休日,“小小八路讲解员”都自愿为游客在展厅讲解,并参与青年志愿者深入学校、敬老院、社区、部队进行弘扬民族精神的宣讲。这样的红色教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对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太行精神”,实现个人美好理想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红色为魂,红色精神在太行激荡!

猜你喜欢

青马延安精神南湖
南湖之春
全景呈现延安精神——评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南湖
追寻红色记忆(节选)
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
参考答案
青马学子赴兰考
南湖早春(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