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

2021-06-15徐静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徐静

【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进行设计。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概念,即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创新性、系统性等思维能力,并介绍了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施策略,通过开展生活化、猜想性、问题性、联系性等教学活动,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教学策略

数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学科之一,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和系统性,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思考[1]。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问题出发,研究数学内容,掌握数学知识,使其形成创新性、灵活性的思维能力,夯实文化基础,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更为严谨的知识系统。

一、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小学数学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能用数学的观点思考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对数学问题的相互转化,找到问题的内在规律,从一般知识看特殊知识,明确各数学知识的构成体系,夯实基础[2]。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联想力,拥有对数字的敏感度,学会观察,验证真理,对比概念,猜想结果,分析问题,总结结果,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1)小学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形成不一样的见解,使其保持应用知识的好奇心,养成质疑的思考习惯[3]。在此过程中,学生不能墨守成规,而要以创新的方式思考数学知识,找到与众不同的学习思路,在探讨问题中求同存异,愿意求变,注意发现问题,探究答案,得出不一样的解题思路,为练习题找到多种解法。

(2)小学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灵活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角度思考问题,给予学生全新的数学体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相同的问题,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同时,学生形成灵活性思维能力,善于运用数学规律,能够找到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实现触类旁通,通过一个知识点掌握另一个知识点,灵活运用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灵活分析问题解决方案之间存在的共性,吸收和消化数学教材上的内容,不再停留在课本上,而是将其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3)小学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方方面面,重视数学知识的细节之处,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引导他们思考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理智地思考知识点,统筹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将相似的知识点整理在一起,形成完善的知识树体系[4]。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思维,建立系统性的知识网络,能够以旧知识解决新知识的问题,挖掘知识之间的共性,分离出每个知识的个性,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融会贯通每一个知识,形成系统化的数学概念,掌握核心内容。

(4)小学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形象化思维能力,利用图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引导他们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从图形看出数字背后的文化知识,利用图形解决汉字问题,灵活运用图形明确知识概念。同时,学生运用树状图、表格等整理知识概念,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能够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应用领域,形成良好的形象化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用具,培养学生的形象化思维能力

多媒体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用具之一,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5]。小学数学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展现出来,利用图形表达文字信息,能够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懂得如何利用图形,学会用图形简化数学内容,形成形象化思维能力。例如,数学教师讲解“圆柱与圆锥”数学知识时,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圆柱与圆锥形成的过程,展示如何利用长方形和三角形构成圆柱与圆锥,带领学生认识几何体,从圆柱与圆锥几何特征出发,讲解圆柱与圆锥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逐渐明确圆柱与圆锥各面的构成图形,认识到如何求解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具备形象化数学思维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能够为数学教学奠定基础,通过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能够从生活角度看待数学问题,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懂得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生活为基础开展数学活动,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着手逐步理解数学知识,从生活出发,找到数学知识的规律[6]。同时,教师可带领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创新性意见,根据生活中对数学的感触,说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案,形成创新性思维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讲授“方向与位置”知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学生以自身生活体验为基础,提出“太阳升起的方向为东方”“教学楼位于食堂的东北方向”,从生活中找寻与位置相关的例子,提出创新性描述位置的方法,更容易理解方向与位置的知识内涵,懂得如何辨别方位。

(三)组织猜想活动,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能力

猜想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强化他们灵活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组织猜想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延伸更多知识内容,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发散自身思维,从一个问题出发,猜想多个答案,自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探索问题的答案,形成灵活性思维能力[7]。例如,在学习“除法”知识时,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提出问题:“小军家距离学校1570米,而小军4分钟走了444米,小军到学校还需要走几分钟?”并让学生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算法,使学生从不同方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灵活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有的学生提出解决方案1:“小军用4分钟走了444米,那么小军按照这个速度继续行走,也就是(1570-444)÷(444÷4)=10.14分”。有的学生提出解决方案2:“按照小军的速度,走完全程共需要时间:1570÷(444÷4)=14.14,再减去已经走完的4分钟,所以小军还需要走10.14分钟”。还有的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乘法知识,提出解决方案3:“把小军已经走过的444米看作一个整体,看总路程共包括多少个444米,计算出所需的时间,4×(1570÷444)=14.14分,减去已经走过的4分钟,小军还需走10.14分钟”。这样,学生能够调动灵活的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多種解决方法,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形成发散思维。

(四)联系新旧知识,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新知识与旧知识存在密切联系,学生能通过旧知识推理得出新知识,构成完善的知识树系统。小学数学教师可联系新旧知识,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划分知识的层次,形成完善的知识系统,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已有的旧知识为基础,学习新知识,充分利用旧知识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明确思考方向,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形成具有逻辑性的知识系统。

(五)设计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小学数学教师应设计数学问题,以问题为基础,引发学生的思考,利用问题逐步提高知识的难度,用问题展现知识的逻辑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的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前后逻辑性的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多边形是什么?如何认识多边形?”“如何分析多个多边形面积的大小关系?”“大家能提出哪些求解多边形面积的方法?”学生从认识多边形到对比多个多边形面积,最后,找到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能利用网格法和分割法求出多边形面积,建立逻辑性知识系统,逐步探寻知识的形成规律。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找到适宜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从问题中、生活中了解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李文梅.在小學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19(43):81.

薛玉芝.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137-138.

刘志彪.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J].数学大世界,2017(04):85.

徐佳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94.

刘会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李月霞.思想方法:数学教学之灵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18,7(24):123-124.

温玉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168.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