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多元多维度评价研究
2021-06-15王晶甘阳张丹
王晶 甘阳 张丹
摘 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学位授权单位培养博士研究生质量的集中体现,博士学位论文不仅能够反映出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同时也是其取得博士学位的重要保证。对博士学位论文做出科学、合理、有区分度的评价不仅有利于提升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审制度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探索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多元多维度评价方法:第一,完善博士学位论文分类评审制度;第二,建立多元主体评阅机制;第三,制定博士学位论文外审多维度评价标准。
关键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多元多维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1-0016-04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is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 quality of doctoral students cultivated by the degree-authorized units. The quality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can not only reflec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nnovative ability and academic level of the doctoral students, but also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obtaining the doctor's degree. A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differentiated evaluation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will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but also affect the whole process of doctoral cultivatio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in China is put forward, and the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methods of the quality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are explored. First, the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should be finished; second, a multi-subject review mechanism should be constructed; third, the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external review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should be formulated.
Keywords: doctoral dissertation; quality;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博士學位论文质量不仅能够反映出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潜质、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也是其取得博士学位的重要保证。在我国,许多高校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在正式答辩前将博士学位论文通过匿名评审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指标由学位授权单位制定,主要包括选题与综述、创新性、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及科研能力等。然而在工科博士学位论文外审过程中各培养单位并没有对不同研究类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分类评价,一些侧重于解决工程实践或科学技术问题的应用型博士学位论文外审时,评阅专家通常会倾向于按照从事基础研究的学术型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评价,从而导致评价的不准确、不合理、不公平。新形势下,工科博士学位论文研究肩负着国家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繁荣的使命,各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输送不同类型的高质量人才,以推动社会进步。那么,探索科学、合理、有区分度的工科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多元多维度评价方法,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而为社会输送不同类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博士学位论文类型解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人类从事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R&D)活动分为基础研究(Fundamental Research)、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和试验发展(Experimental Development)三类;而我国在1989年全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基础性研究的概念,其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并确认应用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一部分[1]。虽然我国对科学研究的分类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名称略有不同,但其内涵基本一致。挪威学者Magnus Gulbrandsen认为,绝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均掺杂着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要素,只不过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只有20%的受访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研究只包含其中一种研究。在挪威大学,基础研究占主导地位,32%的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研究属于应用研究范畴[2]。
二、国内外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审制度现状比较
为保证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国内外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均对学位论文的出口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包括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论文预答辩、专家评审、论文答辩等诸多贯通串联环节。其中,专家评审是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聘请校外相关领域专家对论文进行同行评议、并就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授予标准做出明确的判断[3]。清华大学于1995年首次对申报“校优博”的学位论文进行同行专家匿名评审,此后又将这种方式在全校逐步推广,2001~2002学年博士毕业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比例约占博士学位论文的40%,匿名评审方式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把关起到了震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低水平博士学位论文都能顺利通过的现象,正因如此,其他高校纷纷效仿,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实施了匿名评审制度[4]。除此之外,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二次评价也是保证学位质量的重要方式。二次评价是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2014年)的规定,由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10%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抽检;专家从学术专业角度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评价,通过打分和评级的方法来判断论文的质量或对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以此来衡量一篇博士论文的质量或一所大学培养博士的水平。
德国博士培养单位对学位论文质量的把关是十分严格的,主要表现在论文评审的三重审核制度:导师对论文的审核与鉴定,考试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的审核;导师在论文审核中起到主导作用,三重审核一旦一方有异议,都要召集会议对学位论文进行评估和决策。评阅人的意见不仅可以在考试委员会与评审委员会中传阅,而且还要与论文一同公开展示,以起到其他师生对论文和评审的监督作用,委员会对论文的处理决定要实名投票,公開签名,以此彰显评审的公平与公正[5]。
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审采用正式评阅和非正式评阅相结合的方式。正式评阅是指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邀请专家、导师和评阅单位对申请者的学位论文进行评阅;非正式评阅是指其他相关单位和专家对学位论文的评价[6]。实行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了评阅人的范围,不仅有利于全方位审视博士论文、修改论文,同时也能促进学术交流。评阅人与评阅单位相结合能够从不同角度全方位评价论文的质量和作者的科研潜力。正式评阅人主要对论文的论点、结论的创新性、建议的可信性等进行学术评价;而论文评阅单位注重从作者科研成果和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价;导师则负责对学生的科研能力、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三位一体”的评价主体使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更加科学和全面。
在英国,博士生须提前三个月提出学位论文评阅的申请,同时提交一份300~500字的论文摘要和反映自己学术水平的已发表论文、专利、技术成果等以证明自己的学术功底。英国的评审属于署名评审,也就是博士生了解评阅人员名单,论文评阅人通常是3人,包括学生导师、校内专家和校外专家。博士学位论文初审通过后,方可进行正式答辩,如果答辩未通过,可在2年内重新申请二次答辩[7]。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基本一致。博士论文由一名大学内部专家和两名校外专家审查(一名为本国专家,另外一名为国外专家)。每位专家对该论文撰写一份独立报告,并就结果提出建议。所挑选的校外和国外评阅人均为该学术领域的高水平专家,他们通常在论文评价方面能够提供国际和国内的视角和观点,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博士论文近一半的评阅人来自海外。
三、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外审未进行分类评价
我国各高校在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外审时,虽然对不同学科进行分类送审,但并未对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类型(基础型、应用基础型、应用型)进行分类。评阅专家惯性地按照从事基础研究的学术型博士生培养模式(即倾向于发表SCI 收录论文)来评价从事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的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这对于评价工程应用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不利的也是不公平的[8]。
(二)评审周期时间短
我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博士学位论文或摘要,应当在答辩前3个月印发有关单位,并经同行专家评议[9]”。然而,一些学位授权高校为了尽快让专家返回意见而缩短了评审周期,一般定为30-40天。有些署名评审的博士学位论文,由于导师或博士生本人与评审专家比较熟悉,博士生为了上学位会,甚至催促评阅人在几天时间之内把论文审阅完,评阅人还有大量的本职工作,可想而知对论文质量如何把关?如何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三)评价主体单一,国际同行尚未参与评价
科学无国界,科学研究的成果也应由国际同行进行评价,并获得国际认同。由于我国多数博士学位论文为汉语撰写,导致博士学位论文无法送给国际同行进行评价。虽然我国制定的博士学位标准基本是参照了国际标准,但由于评审专家对标准的理解有差异,也就无法保证我国博士学位论文是否达到国际公认标准。另外,通常情况下,外审专家库一般为我国各高校具有博士授权点的博士生导师构成,缺乏具有工程背景的专家,在评价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论文或应用型博士学位论文时,由于评审专家缺乏这类背景,必然会存在不合理或不合时宜的评价。
(四)评价标准单一
为了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我国很多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均制定了相应的办法,要求博士研究生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方可进行外审和答辩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外审专家在评审博士论文的时候会受到发表论文数量和期刊质量的影响,例如,当评审专家审阅一本论文时,他看到该作者发表了几篇学术论文,且期刊影响因子较高,那么可能会理所当然认为该博士论文属于优秀范畴,反之亦然。另外,各高校制定的外审评价指标可以保证对基础型博士学位论文进行科学的评审,但对于应用型博士学位论文略显偏颇。
四、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多元多维度评价探索
(一)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多元评价内涵
如何评价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一直是国内外很多学者探讨的问题。多元多维度评价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参与评价活动并按照一定标准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个人或团体,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评价内容多维化,不能单独从一个方面评价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好坏,而是应综合各方面内容对论文进行客观评价;评价方法多样化,依据博士学位论文的类型不同、内容不同,可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进而对博士学位论文做出价值判断。
(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多元多维度评价探索
1. 完善博士学位论文分类评审制度
现阶段,我国博士学位授权点在送学位论文外审时并未对研究类型进行分类,只对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进行分类送审,例如:化工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送到对应相关学校化工学科的专家进行审阅,至于该论文研究内容是属于基础前沿研究、工程应用研究并没有进行分类送审,从而导致评阅的专家可能对该领域并不熟悉,或对内容有偏见等,导致评审意见不公平、不合理。因此,本文建议,在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时,由预答辩专家委员会根据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和研究方向等对其进行研究类型划分和界定,博士授予单位根据不同的研究类型,将博士学位论文送到相应的外审专家进行评审,进而保证同一学科同一类型研究能获得科学、合理的评价。
2. 建立多元主体评阅机制
目前,我国博士学位论文一般采用的是校外专家匿名评阅,没有学术单位和非正式评阅人的补充,这样的评阅主体就显得十分单一。为此,可借鉴俄罗斯的多主体参与的评阅机制,逐步建立多元主体评价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依托各高校、科研院所、学术单位、专业学会、省级权威学术机构、国家图书馆等建立专家库。一些从事工程研究的行业专家也参与到学位论文的评阅中来,既能形成优势互补,进行学术交流,又能克服評审专家单一的局限。哈尔滨工业大学目前执行的是外审论文聘请2位校外专家进行评审,略显单薄,应扩充为3~4位评审专家,尤其是在2位评审专家意见完全不一致时,可参考其他评审专家的意见。另外,对于英文撰写博士学位论文或留学生学位论文可以尝试送国外专家进行评审。1998年中国地质大学对矿产普查与勘探和构造地质学(部级重点学科)两个学科专业进行了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评审的试点,为了国际化评审,中国地质大学前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方案,建立英文论文格式审查制度,制定在国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试行弹性学制等保障措施。从结果来看,论文国际审查促进了学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英文撰写水平的提高,有力于学术国际化交流,但仍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例如评价标准各要素权重的分配,经费投入,论文内容保密审查制度等方面[10]。
3. 制定博士学位论文多维度评价标准
评价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优劣不能只关注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数量,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博士发表论文对评审专家的影响做了研究,研究发现,多数评审专家在评审一本学位论文时会受到发表论文的影响,尤其是对发表在国际高水平期刊的博士学位论文特别青睐。这一现象不难理解,评审专家普遍认为,当申请者能在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高质量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这就意味着申请者的研究已受到国际同行普遍认可,同时,其论文写作也受到过专业的训练。但是对于应用型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也许整本论文讨论的是如何解决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际问题,而这类论文很难拆成小的文章,有的论文即使拆成小的文章也无法在国际学术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因为它要解决可能是国内重大科技问题或涉密的课题。这类博士学位论文就不应当仅以发表论文作为考虑因素,可以考虑发明专利、出版专著、科研奖励、确定为行业标准或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的研究成果进行评判。因此,本文尝试制定博士学位论文多维度评价标准。(见表1和表2)
参考文献:
[1]刘影.基于PDCA理论的重点实验室产业化导向管理模型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
[2]Gulbrandsen, M. and Kyvik, S.. Are the concepts basic research, applied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still useful?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mong Norwegian academics[J].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2010(7):343-353.
[3]郭海燕,刘春荣,张志斌,等.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改革及其成效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9(3):28-31.
[4]孙炘,高虹,刘颖,等.谈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方式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7):23-26.
[5]王道红.学位伦恩质量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6]黄思记,李申申.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博士及其合理借鉴[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6):92-95.
[7]苏兆斌,李天鹰.中美英法博士研究生培养及学位授予制度比较研究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2(3):51-56.
[8]施亚玲,李若英,杜娟,等.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华南理工大学近五年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结果的统计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1(10):105-110.
[9]徐渭,张文修.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46-48.
[10]王宇飞,牛雅莉,张均.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评审的尝试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3):21-23.
基金项目:2019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化工学科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多元多维度评价研究”(编号:SJGY20190226)
作者简介:王晶(1977-),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学院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通讯作者:甘阳(1974-),男,汉族,四川资中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系主任,研究方向:能源材料表界面物理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