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尺度下的绿道网规划探索

2021-06-15张玉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生态

【摘要】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标准,为了更好的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贯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理念,应当重视绿道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关键词】绿道网;规划设计;生态

1、绿道在城市规划中的研究

绿道(Greenway )是一种线型开敞空间。

通常沿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骑行者以及依靠其他非机动交通工具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以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城乡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

绿道网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其中绿廊系统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人工系统包括慢行系统、服务设施系统、交通衔接系统等。

绿道是集民生、环境、生态、经济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生态、社会、文化、经济四大主导功能。

生态功能:连接各类生态地区,贯通生物迁徙廊道;增加土地植物覆盖,完善雨洪安全格局;增加通风降温廊道,减缓城镇热岛效应;串联城市特色景观资源,改善城乡环境风貌。

社会功能:提供连续线性空间,增加城镇救灾通道;串联户外休闲空间,倡导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化功能:串联文化魅力地区,形成文化遗产廊道;涵盖多样生态资源,提供科普教育平台。

经济功能: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城乡开敞空间,提升沿线土地价值。

绿道是以自然风景和人工风景为基底,串联成网的线形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空间。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是美国波士顿绿道系统,国外建设绿道网已有百年的历史,但绿道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自2010年广东开始了绿道网建设规划,绿道建设才在我国逐渐开展起来。

2、绿道建设的主要意义

2.1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宜居性,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构建集生态保护、生活休闲和生产发展于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体系,能够有效遏制城市蔓延、改善城市生态本底,从而将绿色引入城区,依托城市山、水、林、田、城的景观风貌基础,强化绿道建设,有力推进宜居城市的建设。

2.2有利于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绿道系统建设,可构建生态廊道,串联景观资源点,强化自然资源保护,将历史文化资源及其周边环境有机融合起来,加强城市各片区文化的整合,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彰显城市的特色。

2.3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绿道建设可以将各孤立和破碎的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与城市的肌理缝合起来,有利于生态网络的完善,有效构建人居环境廊道,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2.4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内外城市绿道建设的经验表明,绿道是一条旅游观光消费之道,除生态效益外,还能直接拉动旅游观光、运动健身、宾馆餐饮等休闲产业和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直接壮大城市的旅游业,提供就业岗位,拉动城市经济的增长。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为基础,严格保护和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绿色开敞空间,在城市绿道网建设中,努力打造成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惠及城市居民的民生工程。

3、绿道建设的主要原则

3.1生态性原则

发挥城市绿道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乡生态环境的作用,保持和修复绿道及周边地区的原生生态功能,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绿道充满“乡土的气息”。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城市内外绿道贯通成网布局,并成为城乡生活融合的通道。

3.2安全性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突出以人为本,以慢行交通为主,避免与机动车的冲突,同时通过制定绿道安全使用指南,完善绿道的标识系统、应急救助系统以及与游客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安全防护设施,建立紧急救助机制等措施,充分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让绿道充满“人文的关怀”。

3.3便利性原则

绿道网规划选线与城市的功能分区相衔接,通过城市绿道建设强化城市之间的联通和对外交流的便利,加强城市绿道网与公共交通网络及慢行系统的衔接,完善换乘系统,提高绿道网的可达性;并采用“大集中、小分散”的方式进行设置,提高设施使用效率,方便居民使用。

3.4可行性原则

因地制宜,尽量结合现有的城市道路、滨水路径、乡村小道和闲置地、废弃地等进行规划选线和设施布置,减少开挖、拆迁、征地等工作;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既要易于施工建设又要方便维护管理,降低工程量和经济成本,又好又快地完成绿道网建设。

3.5特色原则

充分挖掘和突出城市的自然人文特色,立足于城市历史文化遗迹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结合各条绿道的自然特色,优先选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和铺装材料,注重绿道的景观休闲功能和文化功能,将城市特色充分展示在绿道之中。

4、城市绿道建设的内容及建设指引

(1)绿道自身需要建设的内容

主要包括道路路径的改造或新建,以及慢行道的建设。

(2)绿道配套建设的内容

主要包括服务驿站、标识系统、景观绿化、安全防护设施和必要的市政基础设施。

(3)绿道需要控制的内容

主要包括绿廊的建设和绿道景观视廊的控制。

5、关于铁岭市的绿道建设指引分类

结合铁岭市城市绿道网建设来分析,除在铁岭新城现状部分道路已经构建了城市的慢行系统,绿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城市建设活动中才刚刚开始。

根据铁岭市城市的具体情况,按照绿道依托的生态基底、建设条件及功能要求,综合确定铁岭市城市绿道分为滨河休闲型、山林运动型、田园风光型、都市风貌型和城市生态型五种类型。

根据各种类型绿道所处的区位条件以及资源禀赋和现状特征,对各类绿道在绿廊控制、建设方式、慢行系统建设、植物配置和照明等方面确定相应的要求,指引各类型绿道建设。

绿道建设是一项集文化、经济、社会和生态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从目前国内其它城市绿道建设实践来看,许多绿道依然停留在低层次的美化环境、联通景区等基本功能上,未真正实现绿道的多功能的效益。铁岭市中心城区绿道只有通过合理的开发,方能在深层次发掘绿道各项功能,全面发挥绿道综合功能效益。

结语:

城市绿道网建设规划作为一个专项规划,是指导城市绿道网建设的总纲领。规划的实施和落实必须加强对城市绿道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城市绿道网规划是事关城市居民生活工作环境的重大工程,必须尊重城市公众意愿,加强公众参与。要将规划向社会进行广泛持久的宣传,增强城市居民的绿色生態山水城市的意识,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董茵子.浅析城市规划与绿道网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23).

[2]胡剑双,戴菲.我国城市绿道网规划方法研究[J].中国园林,2013,(024).

作者简介:

张玉(1988.10.10),女,锡伯族,籍贯:辽宁铁岭,吉林艺术学院毕业,现就职于铁岭市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学士学位,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生态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规划的设计与实现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提升榆林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实现林业健康稳定生产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