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资源,以美育人

2021-06-15任丽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美的情境

任丽佳

幼儿美育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是幼儿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幼儿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文学作品蕴含着极其丰富、广泛、深刻的美学内容,它采用典型化的方法,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形式,活泼的语言来教育幼儿,感染幼儿,使之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充分挖掘幼兒文学作品中美的潜在因素,有机地渗透美的教育,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行为的向往,形成健康独立的审美意识。

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需求的文学作品。幼儿文学作品以具体的形象、艺术语言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以能激发人的感情、情绪为最大特点,与学前儿童的认识心理和情绪特征相吻合,它不仅能够陶冶幼儿的性格,提高审美趣味,催发想象力,发展感受力,给幼儿以美的感受;又能开阔幼儿的视野,增长知识,让幼儿了解和感受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帮助幼儿增强识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给幼儿以思想道德的启迪和教育。那么,我们该如何充分挖掘幼儿文学作品的美育资源,对幼儿进行美育呢?

一、角色描摹,感受幼儿文学作品的形象之美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特别是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认识过程中的情绪性等,决定了幼儿美育的特点是:通过活动,用具体鲜明的形象去引导幼儿直接感受美。幼儿文学作品以具体的形象、艺术语言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以能激发人的感情、情绪为最大特点,与学前儿童的认识心理和情绪特征相吻合。

幼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动物的形象并非千人一面,万类一色,而是把幼儿生活的隐微之处,用作品显现出来,并加以高度提炼,让幼儿发现自己常见却又未引起注意的真、善、美。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作品,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动物等角色描摹的分析理解,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感受作品的形象之美。

1.情感描摹,陶冶美的情感

幼儿的情感体验是肤浅的、朦胧的。一些情感陶冶类的幼儿文学作品,通过准确而又细腻的人物情感描摹,能使幼儿在体验角色的情感过程中,逐渐学会体验别人的情感,逐渐领悟正确的、积极的情感,从而成为情绪稳定、感觉敏锐、情感丰富、情操高尚的人。如童话故事《灰姑娘》,作品中通过准确鲜明的人物形象对比,和具体细腻的人物情感描述,将灰姑娘的纯洁善良和后母的阴险丑陋展示在孩子面前,能让孩子充分确体验人物的情感,激发同情与帮助的美好情感。

2.形象描写,领悟美的品质

不少幼儿文学作品通过形象的描写,使幼儿领悟什么是好的意志品质,而什么样的品质又是不好的。为了使幼儿能够清楚地领悟,文学作品总是把某一种良好的品质确定为主题,再把与之对应的不好的品质拿来对照描写,诸如勇敢与胆小等,鲜明的对比能让幼儿更加准确地领悟作品内容所传递的思想。如故事《谁勇敢》中的小松和小勇,一个敢捅马蜂窝,一个不敢捅却能保护钢钢,两个人物形象描写鲜明,让孩子很清楚就能区别对错。选择这类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时,需要我们将好的一面放大再放大,将不好的一面缩小再缩小,引导幼儿领悟良好的意志品质,并逐步形成为自己好的品质。

3.角色体验,养成美的行为

幼儿许多好的行为习惯的发展是滞后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经验、反省、他人的反馈来逐步认识自己的行为方式,逐渐养成文明的良好习惯。比较常见的诸如谦让习惯、睡觉习惯、生活自理习惯等行为习惯养成类的一些幼儿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很好的镜子,让幼儿借助角色形象的某种行为必然引起一定的后果去省悟:什么样的行为会给自己造成惩罚、痛苦?什么样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尊重、愉悦?

二、经典诵读,感受文学作品的音韵之美

要想引导、启发幼儿对美的向往,就要借助语言来表达,作品的语言若有特色,具有美感,就似一股春风,让幼儿感到自然、优美、赏心悦目。美就是一种形式,即作品是否朗朗上口,韵律清晰,便于欣赏和阅读等。

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与日常生活的语言有很大不同,它充满美的神奇感染力,其语言有节奏,还有旋律,具有一种音乐性的美。文学是语言艺术,幼儿文学作品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语言美。我们可以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让幼儿感受不同文学作品的音韵美。

1.教师范读——感受句式美

幼儿文学作品句式节奏感强,例如儿歌,它语句简短、结构单纯、内容生动、想象丰富,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选择一些句式优美、节奏感强的作品,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配以合适的语气,示范朗读作品,准确到位的语言的表现,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语言的优美。例如,在学习诗歌《我爱我的祖国》时,根据诗歌内容排比的句式,我时而快时而慢,时而轻柔时而激昂的语气,配合自然的肢体语言,让幼儿情不自禁罚分明露出甜美的微笑。

2. 聆听录音——感受节奏美

聆听录音是经典诵读的一种辅助手段。幼儿在聆听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内容外,还会注意到声音的组织,也就是音乐。对于幼儿来说,最容易感受到并理解的是音乐的节奏,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去发现节奏的快慢变化,这其实对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是有益处的。所包含的意义就是通过音乐去影响幼儿的感官,去打动幼儿的心灵,使语言产生音乐的效果。如故事《小红帽》录音,小红帽在去外婆家路上的轻松自在和狼出现后的紧张激烈,音乐节奏的快慢、强弱变化,让幼儿在关注故事内容的同时,对音乐也会细心听辨、感受,为幼儿更好地诵读提供了一个表现的空间。

3.幼儿美读——感受音韵美

汉语本身的声韵和谐动听,声调抑扬顿挫,极具美感。如果结合精彩的幼儿文学作品,通过音调的高低、强弱、快慢、停顿等表情处理进行美读,能在课堂上创造出特有的美的氛围,让幼儿感受诵读所带来的语感美。如在诵读《乌龟怪脾气》这首儿歌时,我就同时选择了性别不同的两位幼儿,男孩子声音比较粗大,听起来有点自由散漫,女孩子声音尖细,听起来显得胆小,而这正是儿歌所要表达“乌龟”发生危险前后不同的心理,再结合两位幼儿合作朗诵,就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语言的表现美了。

在组织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让幼儿自由地表达也是幼儿表现美的一种方式。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体验到孩子们语言的稚拙美。

三、场景再现,感受幼儿文学作品的情境之美

幼儿的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直觉性、形象性和情境性,要使幼儿体验文学作品的美,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幼儿先入境、入境而动情、再由动情而感受美。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幼儿设身处地地感受,使幼儿乐学好学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那么应怎样创设情境,使幼儿置身于优美动人的氛围中,领略幼儿文学的美呢?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观察实景,启迪美

观察实景是理解作品的最好方式。针对一些认知发展类的幼儿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带领幼儿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去亲身观察和体验。如作品《喂,雾!你在哪里》,它不是直白地告诉人们大雾弥漫时会遮住视线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而是把雾人格化、性格化,让接受者──幼儿融入淘气的雾在捉迷藏这一情境之中,把雾幻化成一个淘气的孩子在捉迷藏,他把大海和船藏起来,再把天空和太阳藏起来,又把房屋、大树、桥梁藏起来……没有什么可以再藏了,他又调皮地将自己藏起来(大雾消散)。

2.感受意境,理解美

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描写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幼儿文学作品带给幼儿的美感当中,内涵意境美是最具震撼力的,也是欣赏、理解、传递文学作品美的中心。如文学作品《变色鸟》就是一个奇特的故事,白鸟吃了什么样的果子,身上的羽毛就会变成什么样的颜色,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故事中,幼儿被故事的意境深深地吸引住了,不仅情感得到了充分宣泄,并且随着故事的演绎,他们对果子,对与果子相关的色彩认知以及小白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真挚情感等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感知,经验也会因此而获得拓展。美在传递中慢慢沁入。

3.创设情景,表现美

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大多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在美,对那些色彩美、活动、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因此,教师要根据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幼儿去感受、去体会。如在故事《月亮船》教学中,我运用课件创设了与故事内容相吻合的情景,在音乐的推动下主,让幼儿身临其境般地走进故事,既愉目,又悦耳,将我们祖国的美好山河呈现在幼儿眼前,让幼兒感受祖国之最的同时萌发幼儿热爱伟大祖国的美好情感。我还利用该作品内容展开想象,让幼儿画一画蒲公英如果再去旅行,它还会到哪里,为幼儿提供想象和体验的空间的同时,创设自由表现和表达的空间。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第二幼儿园)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美的情境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打破平衡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美的校 美的人
文学作品与数学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