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体验式课程构建与效果分析
2021-06-15黄婕叶璐杨
黄婕 叶璐杨
摘 要:文章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全面开展线上教学的挑战和机遇,探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包括构建思路和教学模式构建,并对教学实施以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检验线上教学的成果,为今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抗疫;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3-0033-04
Abstract: Online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carry out normal teaching activiti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online teaching model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hich includes online teaching construction, and effect analysi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experience of online teaching will contribute to informatization reformation in teaching in the future.
Keywords: the epidemi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teaching
一、抗疫背景下開展线上教学的挑战与机遇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为响应疫情防控要求,各大高校都推迟了春季学期学生返校时间,甚至采取了不返校的措施,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通过在线方式进行授课,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受影响。
此次,线上教学基本上覆盖了教学全过程。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熟悉线上教学软件的使用,准备更多的线上教学资源,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对于注重技能培养的高职院校而言,大部分课程还需要转变原有的实践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方式等,也要根据线上教学要求作出改变,同时需要保证教学效果,这对于广大高职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挑战中往往蕴藏着机遇。各高校正好趁此契机,全面开展以适应“互联网+”背景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线上教学资源制作、线上教学组织和实施的能力,为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打下基础。学生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熟悉多媒体学习平台的使用,掌握多途径的学习渠道,为今后适应职业环境做好充分准备。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体验式课程构建
(一)课程构建思路
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在抗击疫情期间,面对疫情形势的变化和居家隔离的苦闷,高职学生难免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各种负面情绪,容易形成各种心理困扰。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应该立足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从“心理防疫”的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着重体验实践学习,帮助学生学会疏导负面情绪,减轻因疫情带来的压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疫情。因此,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课程,既需要与疫情防控相结合,也需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课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确保学生通过线上学习也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观察到,相较于单纯讲授知识点,学生普遍对在线体验活动兴趣更大,完成体验活动时表现出了更高的学习积极性。相比观看提前录制的教学视频或教师直播授课,体验式教学除了能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和发挥的空间,更为直观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之外,也通过学生向教师提问,教师的答疑和点评,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体验成果展示等活动,客观上提高了教学互动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发现也与近期的一个研究结果相符,有研究者通过质性资料分析发现,教学互动、 家庭功能和自主动机是影响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发展(在线学习投入、心理健康等)的重要因素,教学互动可通过自主动机中介影响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和心理健康[1]。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存在单纯的讲授知识点,或者体验活动流于形式的问题,例如,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师只是口述应该如何做体验活动,没有书面文字的指导语,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完成体验,更缺乏体验活动之后的反馈。因此,这一发现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从时间预留、给予清晰的文字指导语、体验结束后教师给予反馈等方面真正把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中。
(二)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出发,基于其功能全面、便于使用等特点,本课程的开设依托超星平台,采用超星学习通作为教学工具。教师提前在超星平台上发布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在学习通APP上进行,分为理论教学和体验活动两部分:
理论教学部分,选取了任课教师自己制作的PPT、微课、超星平台上的优质课程视频,以及国家相关权威机构发布的有关科学防疫和疫情期间心理调适的线上资源等,让学生通过这些资源学习相关的知识点。
体验活动部分,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将原有课堂上的体验项目进行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修改,以设置适合线上完成同时也能达到教学目的的体验任务,以作业形式发布。表1是一些线上体验项目的例子。
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QQ群、微信群、腾讯会议等聊天和直播软件,同时作为线上教学的重要工具,用于对重点、难点问题的集体讲解和实践项目效果的反馈。同时对有心理辅导需求的学生采用QQ、微信等工具作个别的心理辅导。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检验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在学生的成绩评价上采用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主要由签到、观看视频、体验活动和课堂互动四部分构成,根据学生在超星学习通上的参与记录来生成分数,占总成绩的70%。终结性评价由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占总成绩的30%。此外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体验评价也是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之一。
虽然是首次实行本课程的线上教学,但取得的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上体验活动完成情况较好
郭彦霞[2]认为,体验评价是高校互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完成体验活动的积极性高,质量较好,体验活动的平均成绩是72.88,达到中等以上水平。良好的体验活动完成情况,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能够应用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去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自己,思考、分析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优化并提升自我,达到理论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的教学目标。
(二)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有所提升
对去年同一学期同专业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本学期学生的期末考试的平均分(67.92)显著高于去年(62.08)(t=3.59***,p<0.001),及格率、优秀率也大幅度提高。可见线上教学的效果要好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与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有所监控并留下数据记录的原因有关,说明线上教学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提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线上体验活动对学习成绩的提升有一定作用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也着重开展学生的体验活动,但由于受时间与场地等限制,不能逐一检验所有学生的体验效果。而线上教学中,学生在线完成体验项目后需要将相关成果提交并由教师批改后给予一定的分数,这样就可以对所有学生参与体验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也可以进行个别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体验的效果,从体验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也可以通过体验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调适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根据学生体验活动所得的分数与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存在显著的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7**(p<0.01)。回归分析的结果也发现,体验活动成绩对考试成绩回归显著(R2=0.235,t=7.067***,P<0.001),可见体验活动成绩对考试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四)学生对本课程的主观评价较好
结课后,任课教师通过匿名文字访谈方式,收集了10名学生对本课程的主观评价。访谈的问题如下:1. 本学期的心理健康课给你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有哪些(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某个章节练习或者某次小组讨论等)?2. 为什么这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3. 经过本学期的心理健康课,你觉得自己有哪些不同?
关于对哪些内容印象深刻及其原因的提问,多名学生提到了“认识与接纳自我”专题,例如,有同学说: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也发现了更多的优点,让我知道了在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学生提及印象深刻的内容还有“情绪的管理与调试”专题,尤其是怎样区分“想法”与“感受”的知识点,说明该学生对情绪ABC理论已经有了较好地掌握。有学生提到对“积极人际关系的建立”專题的在线体验活动印象深刻,因为教师的评语对其有启发:“看了一些例子发现自己应该也没那么糟,看了老师的评语说可以尝试着以对待姐姐的方式来对待父母,后面我就尝试了一下,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同时练一下耐心吧。”说明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师点评反馈的覆盖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还有同学提到“恋爱与性心理”专题给自己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因为那个专题让我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恋爱观,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会觉得自己最重要,喜欢的那个人并不是全部,分开了难过可以不必颓废。”还有同学提到了对“生命教育”专题中“我的人生清单”的体验活动印象深刻,因为“我的人生清单让我确立了我近五年想要实现的目标,现在正在一个个实现(这个寒假已经完成一个了)”。还有同学提到对课堂气氛的印象深刻,“疫情期间在网上上课,(同学们)更加愿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心理健康课上明显表现的比其余课程要积极”。
关于学习了心理健康后有哪些变化的提问,学生的回答都指向了解和提升自我。例如,“更了解自己了,会给自己跟自己独处时间,会让自己变好。”“我觉得我成长了很多,能够从不同方面去看待问题了。正在朝着我的目标一步步前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我觉得自己更会制定计划去达到目标,还有就是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更合理的宣泄,让自己静下来,学完这门课让我自己不再那么容易发脾气而是去想如何解决问题,脾气不再那么暴躁。”“经过本学期的课程后,我明白了需要对自己的情绪进一步的掌控,以后需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
从访谈结果看出,学生对本课程评价较好,认为本课程对于认识和提升自我有帮助,印象深刻的内容也是本课程的重点专题,反映出本课程的内容设置合理。
四、结束语
抗疫期间的线上教学证明,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教学效果同样得以保证,并且能起到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后疫情时期,仍可以线上教学为参考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尤其是线上体验活动仍可继续沿用,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建卫,周愉凡,宣星宇,等.疫情防控期高校在线教学与学生发展:基于B大学的案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0(6):64-71.
[2]郭彦霞.高校互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构建[J].法制与社会,2020(9):190-191.
[3]傅小龙.战役背景下“线上教学”模式与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5):54-55.
[4]卢志标,等.基于超星平台的线上教学实践研究——以《公共关系实务》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20(6):28-30.
[5]龚素瓅,等.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9(4):430-435.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9年广东省学校德育科研课题“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编号:2019GXSZ09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婕(1984-),女,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叶璐杨(1985-),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硕士,助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