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责任

2021-06-15杨静然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6期
关键词:新时代教师

杨静然

摘 要:新时代,意味着新使命、新责任,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必然有新的内涵。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教育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在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必然会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关键词:新时代;教师;使命与责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6.03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被视为是最崇高的职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也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意味着教师肩负着更重的使命与责任。

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教育兴,则国家兴。无论处于哪个时代,教育都影响着一个人,甚至一个社会的发展,因而每一个时代的教师都肩负着不同时代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他对教师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新时代的来临,使中国社会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教师的使命与责任也有了新的内容。没有使命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的教育是轻薄的。新时代教师不仅需要认清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更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笔者认为,新时代教师担起新的使命与责任,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 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一名教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那么他必定不是一位完全称职的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师职责的第一位就应该是“传道”。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也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应将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立德,就是以德育为先,通过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品格,树立正确的志向;树人,就是通过教师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改变、发展人,使学生逐渐具备形成良好道德品格和实现远大志向的能力。

一名好教师,在选择职业之初,就应明确自己所担的责任,时刻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教师要善于在课本中提取能够用来进行“立德”教育的素材,将其与单纯的文本知识相结合,适时教育。在课堂中,要善于发挥教育机制,将立德树人教育贯穿于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之中。但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不能仅停留于课本中和课堂上,更需要扎根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引导、激励学生,同时将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努力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中去,从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新时代的来临标志着时代的更替,新的时代对于教育也必然会有新的要求。因此,学校的发展也不能因循守旧,应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事物、创造教学新方法、形成教育新思想、制定教育教学新制度,切实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身处新时代,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到学生的心中,积极宣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帮助学生建立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树立向上拼搏的志向。教师应将教育理论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增进学生对实际社会发展的了解,进而促使学生具备实现梦想、为国奋斗的能力。

2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做好引路人的角色,就必须要以身作则。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往往比单纯的语言教导产生的作用更大。当教师自身都没有做到某件事,而一味地教训学生,要求学生该如何做时,学生是难以服气的,甚至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模范比教训更有力量。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离不开于公于私、于国于民的价值观。教师的思想品质、文化修养、知识水平、治学态度、生活作风以及处事方法,处处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传教。教师需要修炼自己的语言。教师生动而富有文采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到如沐春风。所以,教师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的语言,提升自身语言的感染力,让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享受与教师的语言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行为体现着情感,学生与老师终日地相处,必定会受到教师行为的熏陶,进而产生了師生情感与心灵的触碰。在学校,教师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面镜子,学生将教师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行、治学态度等作为自己生活中最直观的榜样,并逐步将这一榜样深化入自己的内心,内化成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品行,才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教师需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和着装,干净、素雅的仪表和庄重、整洁的着装,能够体现出教师稳重的精神面貌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爱之情,对文化知识产生崇敬之情,从而树立教师的威信,也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 争做“四有”好老师

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首次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了广大教师莫大的鞭策和引导,指引着新时代教师不断朝着新的道路前行。

做一名新时代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理想信念,就是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白自己作为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党和国家的忠诚信仰者,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追梦者和传播者,用自己的行动燃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有理想信念,也要求教师对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充满理想和期望,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砥砺奋进,追求梦想,遇难不弃,遇败不馁。理想信念是人不断发展的动力,是人在前进道路中的指路明灯。一位拥有理想信念的老师,能够在自身的教育事业发展中不断取得飞跃,能够帮助孩子筑梦、追梦、圆梦,能够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智慧与希望。

做一名新时代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学习能力和学识上,更体现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态度与观念上。为师,就是为人、为范。人做好了,才能做好教师。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应是全社会的榜样,是社会文明风尚的领袖,应具备相较于其他职业更优秀的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素养决定着其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方向,时刻影响着学生道德行为和思想品质的发展。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够在为人处世、治学态度等方面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能具备一个良好的道德修养,那么他将难以担当起立德树人的大任,对学生的成人成才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极为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品质,带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成为人格高尚、情趣高雅的模范。学校也应不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会教书,更会育人。

做一名新时代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作为一名职业教师,有扎实的学识可以说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这信息技术发达的新时代,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和长远的目光。具备扎实学识的老师,才能具备优良的自身素质和智慧,才能在各个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在书本中学。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主动吸收新的专业知识,学习人类的文明成果,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教师还要在实践中学。在具体的情境中,将所学理论结合实践,积极适应时代需要,创造性地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获取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

做一名新时代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心的仁师才会真正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宽容学生,才会实现正确、合适的教育。教师要用爱培育爱,用自己真诚关爱学生的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做一个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要以爱为出发点,当一个教师具有仁爱之心时,他才会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需求、感受学生的情感、发现学生的优点、包容学生的不足,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用之才,从而能够为社会贡献力量。

4 学海无涯,终身学习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有人类而必有教育,有教育则必有教师。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而取得发展进步的根基就是教育,因此,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教师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教育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要求。如果教师不去经常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就有可能落后于时代的浪潮,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也将不能够适应这个时代,时代的发展也会因为墨守成规的教育而停滞不前。知识领域在扩展和更新,教材在不断改革,新时代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在此情形下,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符合时代要求,才能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更能够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积淀知识以形成较好的品质,也能在学生心中树立出一个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榜样,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优良的品行。

社会是发展的,人的思想也應不断前进。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

总之,新时代教师肩负着新的使命与责任,除了要从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也要立足于新时代,从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去认识教师职业的伟大和使命的崇高,为党和国家的未来而奋斗终生。

参考文献

[1]罗来金.新时代教师之责任、使命与风范[J].人民教育,2019,(23):66-69.

[2]冉继龙,李伟琼.潜心教书用心育人:新时代教师的初心与使命[J].科教导刊(下旬),2020,(02):71-73.

[3]韩喜平,李帅.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教师职业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9-16.

[4]王光明,张楠,卫倩平.使命责任、专业发展、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教师工作重要论述文本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2019,12(04):9-16.

[5]张瑞甫.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担当[J].山东教育(高教),2019,(09):12-14.

猜你喜欢

新时代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