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正确认识”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2021-06-15宋超
宋超
摘 要:“四个正确认识”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要以厘清“四个正确认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为基础,充分认识“四个正确认识”的价值导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等现实依据,遵循问题导向原则,从组织、内容、方式、媒介四个方面完成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的顶层设计。
关键词:“四个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6.03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以下简称“四个正确认识”),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深刻理解“四个正确认识”的科学内涵,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对于扭转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过程“两张皮”、教育方式单一、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局面,提高思想政治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1 “四个正确认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厘清
习近平“四个正确认识”的论述,是站在中国梦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地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四个正确认识”是一个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是“四个正确认识”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是“四个正确认识”的价值遵循,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是“四个正确认识”重要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是“四个正确认识”的最终落脚点。“四个正确认识”逻辑严谨,对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了描述,集中体现在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上,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和着力点。在当前的新时代,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变化要求我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不断创新,要抓牢“四个正确认识”,根据社会发展和变化适时调整,为培养符合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提供重要保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四个正确认识”养成的重要途径。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性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包括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还要包括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2 “四个正确认识”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依据
2.1 “四个正确认识”的价值导向
一是“四个正确认识”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要求大学生形成完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度自信,学习好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好学科领域专业技能,时刻准备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四个正确认识”要求广大大学生要充分了解中国的历史,要不断学习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的发展史和近现代中国的创业史,了解中国近五千年的文明史,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和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文化习俗,树立世界格局和眼光。
二是“四个正确认识”要求当代大学生形成强烈浓厚的爱国精神。学习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要培养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信情感,号召青年大学生要理性爱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主权完整,为伟大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三是“四个正确认识”要求当代大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要求广大大学生认真学习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了解祖国历代建设者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青年大学生要学会吃苦的精神,提高自己的道德操守,培养坚韧的优秀品质。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
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遵循,党的理论政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四个正确认识”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提出的科学论断,是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的重要目标。因此,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要以“四个正确认识”作为重要指南。随着时代变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实施路径也要不断发展变化,无论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还是一线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都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发展的规律,在理想信念及价值引领上都要着眼于“四个正确认识”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2.3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随着时代的变化,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随之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更深入的了解新时代大学生,才能准确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新时代的大学生都是“95后”甚至“00后”,大学生要实现“四个正确认识”就必须要从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养成期,且个体差异较大;对当代社会出现的新事物、新理念比较容易接受,且关注学习事物、新理念的主动性较强;当代大学生个性独立、自信心强,且竞争意识强。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也具有学习自觉性低、抗挫折能力差、消费习惯差、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等特点。如何让当代大学生继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从而形成“四个正确认识”,需要各高校充分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四个正确认识”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设计
探寻“四个正确认识”下大学生思政精准教育思路,要遵循问题导向的原则,从组织、内容、方式、媒介完成提升策略的顶层设计,探寻“四个正确认识”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路径。
3.1 组织设计—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搭建政校企家综合思政教育平台
从“共同体”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四个正确认识”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建立健全师生共同体组织,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尤其是教师要根据学生是否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以及“四个正确认识”实现的情况改变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参与者。另一方面搭建由政府、学校、企业、家庭组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使得大学生思政各要素之间和諧运转,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发展。
3.2 内容设计—形成完善理论体系,拓展实践培育视角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一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多渠道激励广大大学生主动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使其树立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二是优秀文化教育,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等;三是家国情怀教育,突出中国梦教育、发扬中国精神、凸显中国力量,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视角和使命担当,培养有责任、有能力、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一代大学生。
3.3 方式设计—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发掘思政教育阵地
一是向课程思政要接受性。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内涵,围绕立德树人理念,大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高校每堂课都是一堂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二是向实践育人要现实性。除了第一课堂以外,推动高校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联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及校外实践活动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全方位育人。三是向阵地拓展要发展性。高校要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挖掘网络思政、红色教育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地区精神、城市精神、时代精神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在大学生群体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四个正确认识”教育。
3.4 媒介设计—丰富思政教育媒介,提升师生媒介素养
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媒介要不断丰富,网络新媒体要不断融入、红色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模范典型要持续发掘、具有特色校园文化要适时营造、时事热点新闻要恰当引导,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要科学指导等。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要不断创新,重塑新时代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的师生关系,注重“以生为本”的理念,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尤其要根据时代发展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和理念。三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通过培训和教育引导的方式提升其判别不良信息的能力,从而避免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思想造成的损害。
参考文献
[1]沈自友.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的实践路径[J].北京教育(德育),2019,(10):27-29.
[2]方正泉,白冰.四个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和着力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7,(04):9-12.
[3]王谦.“四个正确认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