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2021-06-15张启军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对称轴本义轴对称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目前唯一还在使用的自源文字。汉字的发展演变体现了社会历史文化信息,它的构形结构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互证的关系。人们会利用汉字的字形以及演变过程来考证字义,解释其中蕴含的社会文化信息。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却鲜有人将其与数学相联系。笔者从事多年小学数学教育,又爱好汉字字源探究,慢慢找到了两个领域的结合点。在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入汉字文化,既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数学概念,又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一,分析“车”的字形,体会概念本质。小学四年级学习“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得到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定义后,再询问学生对“轴对称”字面意思的理解。虽然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对称”的含义,但对于“轴”的理解卻相当陌生。这时教师便可以展示“车”字的演变过程(见图1),引导学生发现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图1“车”字的演变过程

从甲骨文到现代简化汉字,学生可以看出“车”字发展到小篆时出现了简化,车轮简化成两道横线,车厢简化成一个圆,而那道长长的竖线就是连接车轮、承担车厢重量的车轴。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小篆的“车”字对折,让学生明白折痕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这样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属于运动图形的范畴,即沿对称轴对折,可以通过旋转运动得到。而生活中,轴上承载的物体也是可以转动的,例如旋转门的轴,这恰恰说明了轴对称图形的运动本质。

第二,了解“比”的演变,认识比的意义。小学五年级“比的认识”一课是学生后续学习比例的基础。在课程伊始,教师可以从“比”字的历史演变过程(见图2)导入:

图2“比”字的演变过程

在甲骨文(A)和钟鼎文(B)里,“比”代表两个亲近的人,紧靠相依,并肩向前,这正是“比”的本义:紧靠、亲近、比并。例如,“天涯若比邻”中的“比”就是比的本义。发展到秦代小篆(C)、汉隶(D)、楷书(E),“比”字形中平坐搭肩的姿势没有变,由此产生出比较、并列、挨着、接近等引申义。数学中“比”便取用了“比较”的含义。两个量的比较,就会引申出两个量的关系。

第三,探究“除”的本义,加深等分认识。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除法,是从学习“平均分”开始的。《说文解字》解释“除”的本义说“除,殿陛也”,也就是说“除”是宫殿前的台阶。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的解释为:“‘除字从 阝(阜),本义是宫室前的台阶。”因为台阶每级等高,故引申为数学上的“除法”之意。所以教师讲解除法的认识,可以从等分入手帮助学生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将汉字文化应用在中小学教学中时,一定要有依据,不可主观臆断。汉字的巧妙应用会让学生潜移默化了解汉字文化,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张启军,淄博高新区教育中心,山东 淄博 255035)

实习编辑:刘源

猜你喜欢

对称轴本义轴对称
《轴对称》巩固练习
从对称轴想起
“轴对称”复习点睛
韩嚼牙
抓牢对称轴突破二次函数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有几条对称轴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