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案在中考物理复习中应用的思考与收获

2021-06-15范慧婷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堂模式导学案课程标准

范慧婷

摘 要:课程标准中规定教学要完成三大类目标: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认知性目标的完成又分为了解、认识、理解三层水平;技能性目標的完成要达到独立操作的水平;体验性目标的完成分为经历、认同、内化三个水平。后一个水平比前一个水平要求更高。中考对于不同目标不同水平的考察采用的方式不同,考察的深度也不用,这不仅能指导教师把握正常授课深度,也能启发中考复习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导学案;课程标准;中考物理复习;课堂模式

基金项目:2019年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专项研究课题+导学案在中考物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ZZ1819025。

毕业班教师承担着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考点进行有效教学的任务,但对于市面上参考资料的使用不恰当,不仅对教师把握考点和安排教学内容起不到好的指导作用,还会让学生也疲于应对参考资料中繁多的知识点回顾和重难点突破。在学校的鼓励下,我们开始了以解决参考书盲用盲从和复习效果减退为目的导学案编写。在导学案的编写、使用和修改中,我对导学案的认识更加全面,有了自己对于导学案的相关思考。

一、编写复习导学案会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观念陈旧,维稳维轻。就像校本研修总结的教师问题一样,刚开始教师难从安逸的使用环境中跳出,先成为“改革”阻力。参考书的知识点全面,教材光盘一应俱全,只需学生教师人手一本,按照书上流程完成教学和学习即可。而编写导学案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边摸索边改进,相比于已成型的参考书会被认为是无意义的尝试。

其次容易出现换汤不换药,应付了事。照搬参考书的结构设计和题型内容,只改了名称。比如将“知识回顾”改为“基础知识清单” 。教师缺失了面对多样内容的挑选和甄别精神,认为只要是参考书上有的,就是必须要再现的。

最后课堂形式与学案结构不匹配, 沦为“工具人”。思维受参考书模式限制,瞻前顾后,容易从基础知识说到做题方法。整堂课学生只参与盯着答案改错环节。老师离不开有课件的讲台,底下学生改错千奇百怪。

二、使用课程标准把握导学案的“导”向和“导”度

(一)了解课程标准,明确学习深度

课标中规定教学要完成三大类目标: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认知性目标的完成又分为了解、认识、理解三层水平;技能性目标的完成要达到独力操作的水平;体验性目标的完成分为经历、认同、内化三个水平。后一个水平比前一个水平要求更高。中考对于不同目标不同水平的考察采用的方式不同,考察的深度也不用,这不仅能指导教师把握正常授课深度,也能启发中考复习的方式方法。

(二)导学有针对,考“度”驱动“导”法。

1.“了解”水平。不同深度的考察方式使用不同的知识回顾方法,填空是导学案常用的基础知识回顾方式,一般从考点一到考点几进行罗列,重点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参与填写。这样一般能完成课标要求中认知性目标的“了解”水平。在课标要求中,使用“了解”“知道”动词的要求都可以继续使用填空形式来进行知识回顾,但是对于使用“描述”“说出”“列举”“举例说明”“说明”动词的课标要求,建议当堂提问进行知识回顾。

2. “认识”水平。“认识”指的是学生能区分是这个人或者事物而不是其他。重点在于“区分”。比如中考题对光现象的考察一般是“以下几种光现象中,应用光的反射的是?”,选项给出三种光现象的图片和文字,用这种方式考察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认识”程度。

3.“理解”水平。“理解”是能力要求最高的层次,对知识的深度要求也最高,学习中对这样的章节就要深度学习,理解知识并能综合应用。所以复习过程也要深度复习。可以将这部分知识的回顾拆分为2个环节设计:(1)设计完整的实验研究过程;一般这类理解性知识点都需要实验为基础,不仅需要设计有实验仪器、实验图像、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实验结论、替换方案、误差分析的导学环节,而且课堂需要再现实验;(2)寻找同类知识点进行经验汇总或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例如可以将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物质的密度、导体的电阻、物质的比热容甚至燃料的热值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知识迁徙和归类(见下图);这样学生能从学懂的知识点出发来理解新知识点。

三、课堂模式配合导学案进行优化

(一)教师改变考查办法

导学案在使用时,为了避免学生只抄写知识点造成的一知半解,可以用提问法和情景导入法来帮助学生梳理。课堂不要着急切入主题,学生进行知识点纠错后可以计划3分钟的知识点记忆和5分钟知识点提问,提问可以是面对个人或者集体,可以是师生提问或生生提问,也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提问回顾,比如给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图,可以指出光心、主光轴、焦点的位置,说出焦距定义以及对光的作用是什么。

(二)再现实验,借助有趣的实验解说视频

不仅导学案设计要层层递进,课堂组织形式也要和导学案相辅相成。课标“内容要求”中,凡是用“通过实验”这一措辞陈述的知识内容,都必须通过实验来学习,这些实验是必须做的,是课标对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认知性目标中“理解”层面的知识点需要实验来架构基础,体验性目标的完成更是和实验分不开。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和实验环境采用现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实验视频回顾等方法达成学习,配合的导学案中设计实验知识回顾环节。借助网上有趣的动画讲解也能达到效果,而且能有效预防学习困乏。

四、借助教育软件,精准反馈导学成果

导学案和课堂组织形式的改变不仅要能突出课标要求,同时课后习题的使用和处理也要为二轮复习侧重点的把握和下一轮导学案优化提供参考。一般都是同一个老师在批改完所带学生作业后生成学情的认识,但是这对人力和时间消耗很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借助教育公司研发的软件,通过自己设计作业试卷、手动批阅、扫描上传的方式将学生作答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将统计结果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形成复习侧重点。教师也可进行错题组卷或相近知识重组,形成专题试卷。这种错哪教哪、错哪练哪的方式,能让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中去,极大的推动了专题复习效率。针对学生作业的数据反馈,也为修正导学案的知识结构和课堂的组织模式提供依据,让复习导学案的设计更“导学”。

五、结语

导学案怎么使用?复习课堂怎样组织?这些问题的答案一直是教师成长道路上写不完的解,课堂是导学案成果升华的重要场所,导学案的设计不只是一场学法的变革,也是教法的变革,还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不断地探索与思考。

猜你喜欢

课堂模式导学案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宽与活小学教育阶段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