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走班式”策略家长学校课程的昆山样本
2021-06-15沈亚琴
沈亚琴
【摘要】要形成昆山模式的“走班式”家长学校,首先要构建相应的课程样本。本文将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来阐述基于“走班式”策略家长学校课程的昆山样本是如何构建的。
【关键词】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昆山样本
“走班式”家长学校是由苏州市智慧爱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率先提出的。“走班式”家长学校是借鉴基础教育“走班制”理念的家长学校模式,给家长以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家长的主体地位。要让“走班式”家长学校项目化运作,首先要构建“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的昆山样本。如果将“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比喻为“饭菜”,将编制“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比作制定“食谱”,将实施“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比作是根据“食谱”烹饪“饭菜”,再由家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饭菜”,那么我们就要让家长在“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中“品尝出幸福的味道”。
一、“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的设置
课程如何设置,也就是要解决“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食谱”如何编制的问题。
(一)“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目标
根据全国妇联与教育部、中央文明办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目标确定为: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促进子女健康成长。也就是说,课程的落脚点是为了支持、帮助、引导孩子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是为了让孩子收获一生的幸福,课程最终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并提出了“学家教课程,做幸福家长;育健康儿童,建美好家庭”的课程理念。
(二)“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依据
1.以文件政策为依据
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苏州市家庭教育家长读本》《昆山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试行大纲》为依据,编制具有“共育、共建、共享、共生”家校合作昆山模式的“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
2.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依据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的建设者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赋予时代新人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时處新时代,面对新要求,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家长,都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明确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
3.以孩子发展需求为依据
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在建设“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需求,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4.以家长的现实需求为依据
通过分析家长及教师的调查问卷,收集现场咨询、热线咨询、网络咨询中家长最集中、最关心的问题来设置“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如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等困扰家长的现实问题等。
(三)“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内容
为增强“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我们将课程设置为通识课、唤醒课和赋能课三类。通识课主要是普及家庭教育通识,让家长了解学生发展的一般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原则和建议,授课的方式以讲座为主;唤醒课主要是唤醒家长的责任主体意识,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授课方式以互动式为主;赋能课主要是赋予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授课方式以体验式为主。
二、“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的实施
课程如何实施,就是要解决如何将所编制的“食谱”烹饪成可口“饭菜”的问题。
(一)确定课程实施人员
也就是要解决可口的“饭菜”由谁去烹饪、谁来掌勺的问题。昆山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汇聚了苏州市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70余人,并通过项目化运作,邀请名师对讲师团进行专项培训,使家庭教育指导师具有实施“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的专业水平。
(二)确保课程实施质量
也就是要确保烹饪“饭菜”的味道,即课程的质量。每一堂课家庭教育指导师都要经过几轮的研磨—修改—再研磨—再修改……直至指导师自己以及团队负责人都满意为止。课磨好了,等于把烹饪“饭菜”的食材都准备好了,最后就要看掌勺者的烹饪水平了。我们要求指导师声情并茂、风趣幽默,以吸引家长倾听的兴趣;要求指导师站在家长立场换位思考,与家长共情,激发家长表达的愿望,用心聆听家长的表达,适时给予回应,解家长心中之惑;要求指导师与家长有效互动,让家长有参与感、体验感和认同感,从而让家长感受到参与“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学习是有收获的,引发家长继续参与课程学习的愿望。
(三)赋予家长选择的权利
“走班式”家长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让每一位家长都拥有选择和自主的权利,打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界限,打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平衡,打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壁垒。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从没有选择到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孩子的成长需要以及自己的成长需要来选择自己需要的或者是喜欢的课程内容,是选择通识课、唤醒课还是赋能课,全由家长自己做主,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动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发挥现代媒体手段的作用
现代化媒体手段能让家长在短时间内不受地理限制而高效地完成课程报名。我们经常采用的报名方式是:让家长通过手机、网络预约的方式完成“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的选择与报名。在预约单上我们会简单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组织方式、活动地点、参与人数以及指导师的个人简介,这样家长在初步了解课程内容、指导师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针对性、个性化的选择,也才能让家长感受到被尊重,而指导师也能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感受到被需要。
三、“走班式”家长学校的课程优化
课程如何品味,如何优化,即课程评价,就是要解决如何让家长在“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中“品尝出幸福的味道”的问题。
(一)根据家长评价优化课程
“走班式”家长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所实施的课程对于广大家长来说是否适宜、有效,以便及时进行调整与改善、选择与推广,以提升课程质量。对于通识课和唤醒课,我们主要采用发放纸质或网络反馈表给家长,了解家长听课后的收获、感受。而每一堂赋能课后,我们都要设计训练表和评估表,同时建立交流群,指导家长带领孩子进行家庭练习。除了授课老师通过网络进行跟进外,还落实到班主任进行后续的追踪了解,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是否得到改善,孩子是否受益。如果孩子受益,那么家庭也受益,家长就能从中品出幸福的味道了。通过课程评价,指导师可以进行分析与判断,因为家长群体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家长学校课程的内容、形式也要根据家长的不同而进行调整与优化,以符合当下家长的需求。
(二)依据教师评价来调整课程
课程是需要不断调整与优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对课程实施的自我评价以及同行的评价,对“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的调整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指导师能否把每个课程的方案有效地完成,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是否能引领家长一同完成活动,这些对于指导师来说都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在进行评价时,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活动进行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帮助指导师及时发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不断调整与完善“走班式”家长学校课程。
(三)收集学生反馈反思课程
因为家长学校课程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那里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收集:“你知道爸爸妈妈最近在参加哪些家长课程内容的学习吗?”“最近爸爸妈妈跟你沟通的方式、教育态度等与之前相比有变化吗?有哪些变化?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促使爸爸妈妈发生改变的?”对于从学生那里收集来的反馈信息,我们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思考。如果大部分学生反馈家长的变化不大,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是课程内容设置得不够合理,还是家长在选课的时候只看标题,未了解课程内容的介绍,是组织课程的指导师讲得不够生动还是与家长互动得不够,找出原因后对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再做进一步优化。如果大部分学生反馈家长有变化,变得更和蔼可亲了,变得更有亲和力了,那么就说明我们的“走班式”家长课程取得了成效,我们需要进一步梳理并进行推广。
基于“走班式”策略家长学校课程的昆山样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与完善,还需要立足昆山,却又要努力走出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