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林基金惟一权益类舵手“一拖六”小基金公司人手不足短板显现

2021-06-15曹井雪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格林权益经理

曹井雪

自6月以来,在股市回暖的背景下,新基金发行热度直线上升,易方达权益类新基率先突破百亿规模。冰火两重天,排名靠后的小基金公司新品依然少人喝彩,例如6月9日成立的格林鑫悦一年持有基本踩线成立,募集金额只有2.67亿元。

《红周刊》记者注意到,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为李会忠。作为格林基金惟一的权益类基金经理,在此之前他已经合计管理了5只权益类基金,而这5只基金的持股如出一辙。虽然业绩尚可,但是从此前的财报来看,其主要投资核心资产的策略并没有明显差异化优势,所管理基金的规模也是每况愈下。

格林基金面临的窘状在小基金公司中颇为典型:例如总规模只有1.17亿元的国融基金,不仅旗下基金规模悉数迷你,而且发行也出现了“停摆”。对于小基金公司而言,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业绩中规中矩似乎已经无法让投资者太过关注。对此,基金分析师常玏指出,“小而美”是小基金公司发展的方向。只有在赛道选择上先人一步,或许才有机会突围。

惟一權益类基金经理“一拖六”同质化思路难助产品规模实质性提升

6月9日,格林鑫悦一年持有发布了合同生效公告,该基金募集到的份额为2.67亿份,几乎“踩线成立”。数据显示,其募集日期为5月24日至6月4日,同期市场还有民生加银价值优选6个月和鹏扬中国优质成长两只基金发行。而同为主动权益类基金,后两只产品的募集份额分别达到20.2亿份和16.02亿份。

在成绩单分化的背后,公司的实力和拟任基金经理的知名度或许至关重要。发行资料显示,民生加银的新基由权益研究总监王亮管理,鹏扬的新基由权益团队负责人朱国庆担纲。相比之下,格林新品的基金经理李会忠显得逊色一筹。

《红周刊》记者发现,该产品是格林今年发行的第一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公司上一只主动权益类产品还是去年10月成立的格林稳健价值,而两只基金的共同点便都是由李会忠担纲。去年三四季度,基金发行因为股市火热而达到沸点,但格林稳健价值的募集成绩仅4.51亿元。

在市场号召力缺乏的情况下,缘何公司还一直派他来担纲新基金呢?天天基金网显示,公司共有5位基金经理,但权益类基金经理只有李会忠1人。在没有第二选择的情况下,格林目前发行权益类产品,必须押注到他一人身上。

从历史管理业绩来看,似乎还不能证明他具备挑起公司权益产品大梁的能力。在去年6月加入格林前,李会忠是在新华基金任职。虽然从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管理新华行业轮换配置期间,他取得了40.53%的阶段性收益,在445只同类基金中高居第三,但彼时另一位基金经理栾江伟也共同参与管理。

短暂闪光后,李会忠管理年限较长的产品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例如管理超过4年的新华鑫利只有32.4%的任职回报,在236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139位;新华灵活主题的任职回报更是只有-33.44%,在462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295位。而进入格林基金后,截至6月10日,其管理期限最长的1只基金为格林伯元,近一年的时间里取得了45.83%的回报,表现中规中矩。

从管理风格看,最早在新华管理基金时,李会忠主要投资化工、地产、机械等周期股;而在2017年前后,他的产品投资主线开始向消费、医药、科技靠拢。进入格林基金后,李会忠整体保持着核心资产与周期成长股并重的持股方式,其中不仅有茅台、格力、五粮液、伊利、美的和双汇,也有招行、万科、万华和平安。值得注意的是,自加入格林基金以来,他管理的全部基金,几乎各季度都将上述10只股票作为重仓股。

这种方式弊端明显:首先同质化非常严重,不论是去年6月接管的创新成长基金,还是去年10月接管的稳健价值基金,从持仓来看并无明显差异。其次,他持股的行业跨度非常大,分散化的思路导致基本不可能做出超额收益。

公司权益类产品愈发迷你人手不足加特色缺失成为发展瓶颈

格林基金成立于2016年,2018年初成立的格林伯元是公司首只主动权益类产品,10月,格林伯锐随后成立。从基金经理的更迭来看,以格林伯元为例,在该基金成立的3年间,迄今已经经历了6位基金经理。除李会忠外,此前先后管理过该基金的曹晋文、张兴、宋东旭、王霆和宋绍峰悉数卸任。此外,曾经管理过格林伯锐和创新成长的李石也已经离任。今年2月,当宋绍峰卸任基金经理后,实际便开启了李会忠一人的格林“权益时代”。

查阅相关基金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发现,上述离任的基金经理均未转任公司的其他岗位。目前,在其他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名单中,也没有发现他们的名字。

纵览格林基金历任权益基金经理,除李会忠外,宋绍峰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管理过程中,他率先采用核心资产和周期股并驾齐驱的方式,这一方式在李会忠管理后继续沿用,例如格林伯元基金经理变更前后的重仓股完全一致。

在其他的权益类基金经理中,除在民生加银任职过的曹晋文和在浙商资管任职过的李石外,其他基金经理全是从研究岗转到投资岗的新手。但是无论此前履历如何,他们都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同时也没有打造出个人投资特色标签。

以李石为例,他从2019年4月16日开始管理格林伯锐,并在同年9月2日开始管理格林创新成长。截至2019年9月30日离职,他管理格林创新成长的时间只有28天。而从他管理格林伯锐167天中的表现来看,格林伯锐的净值也回撤了16.78%。

随着人才的流失,公司的权益类基金规模也不断缩水。除去新发基金,今年一季度末公司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合计只有6.19亿元,较去年末还缩水了1.25亿元,其中格林创新成长的规模只有1814万元,远低于清盘线。

但从公司整体产品线的情况看,其一季度末规模达到了138.96亿元;特别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公司产品规模就迅速直线走高。《红周刊》记者发现,这主要由于新发固收类产品增加规模所致。例如,去年11月成立的中长期纯债基金格林泓安63个月定开,产品成立时募集了57.79亿元。但是,新品的募集增量往往昙花一现,在产品度过三个月的封闭期后就快速缩水。

猜你喜欢

格林权益经理
The Cost of Cute
沈阳桃仙机场 :1元停车权益银联
麻辣老师
漫话权益
捎你一程
捎你一程
就我一个人的时候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千万别找人事部
Making Faces做鬼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