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线上信贷业务发展实务研究

2021-06-15余新华周笑实余琨

金融发展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贷款商业银行

余新华 周笑实 余琨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各商业银行抢抓机遇,积极创新,线上贷款业务实现了快速有效发展;同时,也暴露出线上业务发展基础不牢固、风险管理不审慎、贷后管理不规范、资金用途监测不到位等问题和风险隐患。鉴于此,本文系统分析了线上信贷业务的特点和发展现状,精准剖析制约线上信贷业务有效开展的问题及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以期为促进商业银行线上信贷业务发展提供参考。

一、商业银行线上信贷业务特点

线上信贷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信息通信技术,依托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和风险管理,线上自动受理贷款申请,并完成授信审批、合同签订、放款支付、贷后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操作,为符合条件的客户提供用于消费、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等用途的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的业务模式。与传统线下贷款模式相比,线上贷款业务遵循小额、短期、高效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在提高服务效率、创新风控手段、拓宽客户覆盖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客户管理数据化。移动互联时代,客户个体的所有经营行为最终都可以通过数据的形式予以体现,数据涵盖了客户所服务的对象和联系人的广泛信息,具体包括客户基础数据、行为数据、交易数据及信用记录等能够真实体现客户资信和经营状况的各类数据。

二是运作流程自动化。线上信贷业务以全流程线上运作为主,必要时予以人工辅助,主要包括自助申请、自动审批、自助用信、模型风控等环节,实现全渠道客户自助申请和系统自动审批。具体而言,客户通过网银、掌银客户端等渠道进行网上自助申请,采取有效手段验证身份,系统根据确定的准入条件、额度测算模型和业务要素对客户申请信息进行自动校验,校验审核通过的,由系统自动审批。线上贷款业务运作流程自动化节省了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能更加精准地满足市场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三是经营管理平台化。一方面,以掌银为重点,加强线上经营平台建设,通过丰富版本、升级架构、加载产品服务、优化调整客户端布局等措施,提升掌银线上平台创新支持能力和客户体验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做优微信银行体系,打造远程渠道“云服务”平台,做好智能客服、远程视频等重点系统建设,完善掌银、微信及网点之间的协同机制。同时,强化信贷业务线上化运营能力建设,推动产品、平台、用户和场景运营以及营销协同,做实运营保障与风险控制。

四是获客模式批量化。通过加强与第三方合作机构数据系统的对接直连,实现客户信息线上推送、自动审批模式,并批量化纳入白名单客户库,实现批量式获客。同时,加强线上信贷产品的数据、系统和平台建设,增强服务与客户、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进一步增强线上业务批量化获客、活客、留客能力。

五是风险管控模型化。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覆盖信贷业务全流程的线上信贷业务模型,能够充分验证并有效区分客户优劣,合理核定业务额度,及时预警管控业务风险,主要包括准入模型、反欺诈模型、审批模型、贷后管理模型等。

二、商业银行线上信贷业务创新发展现状

近年来,商业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对接市场需求,研发特色产品,创新服务手段,强化风控管理,探索出了独具线上信贷业务特色的实战经验,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一)加大线上信贷产品创新力度

为满足个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的个性化金融需求,各商业银行业创新推出了网捷贷、惠农e贷、纳税e贷、经营快贷、云电贷、收单云贷等50余种信贷产品。

一是积极创新个人线上信贷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各商业银行创新推出的个人(含个体工商户)线上信贷产品有30多种。个人线上信贷产品以信用方式向符合特定条件的个人客户发放,由客户全程网上自助办理、系统自动实时审批、客户自助用信。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渐成熟,各商业银行将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及人工线下采集数据广泛应用于个人信贷产品的授信、用信、营销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对客户多维度的精准画像。

二是拓展上线小微企业线上信贷产品。据不完全統计,为更加便捷有效地服务小微企业客户,各商业银行拓展上线的小微企业线上信贷产品有20多种。该类产品主要面向小微企业,依托贸易流、物流、资金流、资产流等客户经营相关数据,形成可服务于核心企业及小微企业的对公线上贷款产品线,致力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为客户提供可循环使用、纯信用方式的小微企业网络融资产品。

(二)积极探索线上信贷业务获客方式

目前,商业银行线上信贷业务获客方式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线上主要通过微信、网上银行、电台等推送信贷产品,线下主要通过银行网点、推介会、相关部门推送、走访等方式推介产品。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为例,线下获客方式主要为逐户人工营销、面对面方式零散获客,而线上获客方式则为依托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批量化获客(见表1)。

(三)强化线上信贷业务制度机制建设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对线上信贷业务的组织领导。为积极有效推动线上业务发展,各商业银行纷纷成立了数字化转型推进委员会,单独设立线上信贷专业办公室,实行部门负责制,针对线上信贷重要政策和制度制定、重大产品和系统开发、关键业务流程再造等工作,建立跨部门柔性团队,强化公私联动、协同集成,形成对线上信贷业务的有效支撑。比如,工商银行成立了网络融资中心,具体负责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作;农业银行成立了由网络金融部、科技与产品管理部、个人金融部、公司业务部、三农金融部、运营管理部组成的数字化转型办公室,具体负责确立全行数字化转型战略思路、重点任务和行动计划,统一部署和指导督促全行数字化转型工作;建设银行成立了由金融科技部牵头负责的数字化转型推进委员会。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确保线上信贷业务规范开展。为顺利推进线上信贷业务开展,各商业银行根据外部监管要求,结合本行实际,先后出台互联网信贷业务管理办法、小微企业线上业务操作规程、个人自助小额信用消费贷款操作规程等一系列线上信贷业务制度和操作规程,线上信贷产品的配套管理制度需在产品系统研发前制定完成,研发时需将制度要求内嵌于系统控制中。此外,由于线上信贷业务迭代更新速度较快,制度更新和突破制度事项的处理也是各商业银行关注的管理重点。

三是强化贷后管理,严格防控线上信贷业务风险。落实告知责任,通过批量短信告知、上门营销告知等方式,告知贷款人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责任;加强贷款资金流向监控,贷款发放后按月对贷款资金流向风险线索进行监控,发现线索及时处理;加强贷后风险监测,按照“自动监控、系统预警”的原则,通过获取和分析借款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数据信息,由系统自动根据模型策略对借款人进行风险监测。

三、制约线上信贷业务有效发展的突出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了新型经济模式快速发展,客户线上接受度大大提升,在为商业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提供契机的同时,也检视出了商业银行数字化管理和转型实战能力的差距和不足,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数据基础管理不够牢

一是从外部数据来看,由于缺少完整、统一的外部直联数据采集平台,商业银行获取数据渠道不多,数据零散化、碎片化、分散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个人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导致商业银行获取的数据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对于引入的公安、税务、公积金等外部数据信息,没有建立有效的校验机制,可能存在粉饰数据等新型风险点。二是从内部数据来看,目前各商业银行的客户信息以资产信息为主,缺少行为习惯、消费偏好等个性化信息,数据维度单一,不够多元和全面,导致数据分析无法深入,难以对客户实现全面、精准画像。同时,由于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各条线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部门银行”现象存在,部门间数据缺乏相互验证机制,信息孤岛问题较为突出。

(二)线上化运作程度不够高

一是线上产品种类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有效整合和梳理,客户普遍反映难以全面掌握、准确了解。二是抵押类线上贷款尚未实现在线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材料受理与传统线下业务同样烦琐。三是个别流程设计停留在传统线下思维,一些环节还需手工操作,断点多、堵点多、体验差。四是客户签约流程、合同管理不规范,企业评级和分类没有实现同步线上自动化审批,办理业务仍需到网点面签。

(三)渠道建设不够强大

一是线上贷款营销大多聚焦存量客户,精准营销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名单制管理将部分真正有信贷需求的客户挡在门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目标客户群的扩展。二是广告宣传、短信邀约、营销话术不统一、不规范,宣传推广不深入。三是外拓场景以支付输出为主,线上融资产品输出渠道少。

(四)内部联动机制不够健全

业绩分流方面,线上信贷业务营销资源、客户信息、支付工具、电商平台散落在不同业务部门,营销成果难以清晰分成,业绩分流无法准确计量,跨板块、前后台、业务与技术之间的统筹管理、协同联动机制建立困难。授信流程方面,线上信贷授权管理与线下信贷无差异,核心客户服务方案需上级行贷审会审批,新增授信运作缓慢。营销认知方面,基层客户经理存在路径依赖和抵触心理,习惯于用传统方法和思维应对市场,对线上化思维、线上营销、商机捕捉、碎片化营销、线上供应链融资等“新打法”存在观望心态。制度配套方面,没有将线上信贷业务纳入信贷基本制度管理范畴,专项制度的完备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提高,特别是资金监管、贷后管理、逾期催收、不良贷款责任认定、不良贷款核销等还需制定更加细化的政策制度。

(五)合作机构管理不够规范

一是制度建设滞后,对与合作机构开展合作缺乏制度保障。二是对合作机构准入把关不严,缺乏全面有效评估,个别合作机构的信息系统服务能力以及对客户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能力不足。三是对合作机构的持续性管理力度不够。

(六)贷后风险管控难度较大

一是贷款用途及资金流向监测难度大,易导致违规使用。线上贷款多为自主支付,可以通过取现、刷卡、轉账等多种方式使用贷款资金,用途难以控制,极易流入房地产、股市、期市等禁止性领域。二是个人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尚未完全落实,易出现过度授信、多头共债等问题。三是线上贷款业务所有资料均为电子资料,借款合同等缺乏客户面签程序,贷款一旦出现不良或纠纷,法院及法官对线上信贷业务的理解和掌握尺度不一,起诉过程中很容易因证据不足而被法院拒绝立案,商业银行债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四、推动线上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夯实数据基础

一是多渠道拓展数据源,多通道获取客户授权,多角度深化数据应用,多纬度收集数据,汇总形成数据库。二是多纬度设置能够反应客户信用状况的指标,客观、真实、准确地描述和反映客户的真实状况,从不同的纬度对客户做出评价和甄别,力求画像精准。三是建立相互制约的数据采集确认机制,明确客户经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责任,可探索完善防控数据篡改机制,严格落实双人调查采集、抽查验证等制约措施。四是建立科学严谨的数据保密机制,依法保护客户信息,保障借款人数据信息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销毁过程中的安全。五是及时做好客户数据信息的日常维护、更新、完善,增强数据获得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时效性,保证数据连续、有效、实用。

(二)加快产品创新和业务流程改造

一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快现有产品迭代升级、整合优化,积极开发更多模型,不断丰富产品箱,逐步实现前端按客户、分用途统一办贷流程,后端实行信贷模型产品化管理。二是着眼于线上申贷、审贷、放贷、贷后管理全流程、各环节,从影响客户体验和办贷效率的断点、堵点做起,改革不适应线上办贷机理的制度流程,逐步实现线上信贷业务全流程服务。三是做优线上展业渠道,推动线上贷款和场景建设深度融合,加快贷款模块应用,实现贷款信息现场采集、自动上传、一键报批。

(三)大力开展线上信贷业务营销,扩大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知名度

一是规范宣传行为,公开贷款条件、违约责任等业务内容,切实保障客户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二是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社交平台,加大线上信贷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引导优质客户主动认同、积极使用。三是充分利用“地推”营销、“伙伴”营销、“圈链群”营销,综合客户用信和金融资产情况,实行线上差异化利率定价或交易结算优惠策略。四是建立联动营销机制,针对有贷户及关系人实施“信贷+”综合营销。

(四)积极探索线上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模式

一是建立风险预警监测模型,对借款人财务、信用、经营等可能带来风险变动的情况进行常态化监测和预警,及时组织人员排除风险信号。二是加强贷款资金用途监测,严防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资金。三是建立健全具有线上贷款业务特点的风险治理架构、风险管控体系,将线上贷款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四是建立容错和免责机制,落实免责举措。

(五)加强队伍建设,保障线上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一是开展覆盖全部网点人员的基础信贷和风险管理知识培训,打破原有的条线割裂式的人才培训模式,着力解决基层员工的“本领恐慌”。二是多种途径选拔懂业务、懂科技的数字化人才,充实线上融资业务人才队伍。三是积极引入和培养更多的信息技术工程师、软件开发师、数据分析师、心理分析师、场景分析师等,培育强大的科技人才和线上业务运营和营销队伍。

(六)审慎开展合作,防止合作机构风险向商业银行传染

一是分层分类建立各类合作机构统一准入机制,定期对合作机构信息系统服务能力、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敏感数据的安全保护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二是与合作机构签订书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告知双方责任。三是向客户充分披露自身与合作机构、合作类产品的相关信息、各方权利与义务等,避免借款人产生品牌混同。四是按照适度分散原则选择合作机构,避免对单一合作机构的过度依赖。

(七)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增强风险管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对上线运营超过一定时限的产品,依据积累的数据定期开展业务规则评估和优化,从模型设计、参数设置、准入门槛、白名单客户生成和调整、资金流向、贷后管理等环节强化风险管控。二是坚持线上贷款小额、短期的原则,对消费类个人信用贷款授信设定一定限额,对符合条件的贷款采取受托支付方式,坚持精细化受托支付限额管理,切实防范居民个人杠杆率快速上升、贷款流向禁止性领域风险。三是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全面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依托风险预警监测模型,持续性地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预警触发条件的,应及时预警。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贷款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旧信封
破解小额信贷发展难题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增长
俄气从中国银行获得20亿欧元贷款
长白山农商银行一季度贷款实现开门红
你会贷款出国留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