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1-06-15刘移山李小燕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经济运行科技创新

刘移山 李小燕

【摘 要】高新技术企业是成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主体、创新强度最高的创新主体、经济动能转换中贡献最大的企业群体。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自主创新的核心力量,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2019年度科技部火炬统计数据为基础,参考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广西科技统计年鉴等国家法定统计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规模、科技创新、经济贡献及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出广西“十四五”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经济运行;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3-0001-05

0 引言

“十三五”以来,广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2018—2020),有效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较快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强调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大背景下,研究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经济运行及存在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广西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1 总体发展情况

1.1 政策刺激作用明显,高企数量大幅增加

“十三五”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采取了认定奖励、研发经费补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高新技术企业得到迅猛发展。2019年,全区共有1 557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24.6%,推荐备案的企业总数达到914家,国家备案最终通过87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 388家,较2018年净增长520家,增长率为27.8%。“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中“新增1 0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任务提前1年完成,为“十三五”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再倍增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2019年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及保有量统计如图1所示。

1.2 区域分布不平衡,南柳桂三市占据大半壁江山

从地域分布来看,全区14个地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南宁市高新技术企数量继续稳居第一,达到990家,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41.4%,柳州、桂林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536家和308家,分别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22.4%和12.9%,南宁、柳州、桂林三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据广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大半壁江山,达到全区总数的76.8%,其他11个地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明显较少,地区发展严重不均衡,这也反映了广西其他11个地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科技创新能力较弱。2017—2019年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地域分布统计如图2所示。

1.3 技术领域分布较均,资源新能源及航天航空技术发展不足

从2019年度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领域分布来看,电子信息领域企业有616家,占比为25.8%;生物与新医药领域企业有352家,占比为14.7%;航空航天领域企业有9家,占比为0.4%;新材料领域企业有292家,占比为12.2%;高技术服务领域企业有441家,占比为18.5%;新能源与节能领域企业有103家,占比为4.3%;资源与环境领域企业有155家,占比为6.5%;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企业有420家,占比为17.6%。中小微电子信息领域企业较多,资源与环境、新能源与节能及航空航天技术有待大力发展。广西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领域分布如图3所示。

2 科技创新分析

2.1 科技活动人员总量增加,占比下降

2019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为399 346人,较2018年增长了9.65%,其中科技活动人员为85 678人,较2018年增长了7.66%,占從业人员总数的21.45%。具有中、高级技能人员有41 461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48.39%。高新技术各领域科技活动人员投入情况见表1。

从各领域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看,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最多,2019年为24 915人,占该领域当年从业人数的22.60%;其次是高技术服务领域,科技活动人员为18 340人,占该领域2019年从业人员的24.52%。

从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来看,2019年除去基数较低的航空航天领域,电子信息领域科技活动人员占比最高,为26.53%;其次是高技术服务及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占比分别为24.52%和22.60%。但科技活动人员总体比例较2018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航天航空、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五大领域科技活动人员占比均下降,其中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下降了3个百分点,说明2019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较2018年认定的创新能力弱。各地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投入情况见表2。

从各领域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看,2019年南宁市科技活动人员最多,为26 435人,占该领域当年从业人数的24.16%;其次是柳州市,科技活动人员为 25 264人,占该领域当年从业人员的22.29%。从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看,也是南宁市占比最高,为24.16%;其次是贵港市和桂林市,占比分别为23.48%和22.63%。但2019年南宁、桂林、钦州、玉林、贺州、河池、来宾7市科技活动人员占比较2018年有所下降。

2.2 企业规模越大,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越大

全区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42.51亿元,比2018年的206.09亿元增长了17.7%。从各地市投入情况来,排名前三的地市分别为柳州市、南宁市、桂林市,投入分别为86.33亿元、59.44亿元、18.06亿元,南宁、柳州2市占全区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总量的60.1%。各地市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情况如图4所示。

从技术领域来看,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高技术服务、新材料3个领域的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较大,分别为81.12亿元、59.64亿元及39.98亿元,占全区科技活动经费投入的比例分别为33.45%、24.59%、16.24%。各技术领域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情况如图5所示。

从企业规模来看,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与收入成正比,收入为2亿元以上的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为208.62亿元,占比86.04%;收入为5 000万元至2亿元的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为19.01亿元,占比为7.84%。企业规模对应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见表3。

2.3 科技活动产出大幅下降,企业创新能力堪忧

2019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相关主要产出多项指标明显下降。除新产品产值、期末拥有有效专利数、获得软件著作权及发表科技论文较上年度增长外,其余指标均下降,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下降最多,达到63.31%,专利申请数下降4.61%,申请发明专利数下降11.55%,专利授权数下降10.05%,授权发明专利数下降39.51%,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下降17.30%,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数下降1.76%,说明2019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质量不高,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堪忧。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产出情况见表4。

3 经济运行分析

3.1 总体规模不大,5 0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企业增量偏低

从销售收入情况分布来看,2019年销售收入在5 000万元(含)以下的企业有1 652家,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69.18%,较2018年增长了24.10%;5 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有418家,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7.50%,较2018年增长了24.41%;2亿元以上的企业有318家,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3.32%,较2018年增长了14.39%。2018—2019年廣西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统计如图6所示。

3.2 经济总量保持增长趋势,但总体盈利能力下降

2019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共实现营业总收入7 037.82亿元,同比增长9.01%;其中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17.13%的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了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总收入的40.39%;实现工业总产值5 175.99亿元,同比下降0.8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9.43%;主营业务收入为6 808.31亿元,同比增长9.55%,占全区主营业务收入的40.03%;利润总额为225.30亿元,同比下降14.33%,占全区利润总额的28.34%。说明尽管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了近三成,但企业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总体盈利能力下降。近3年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见表5。

3.3 柳州市经济实力最强,南宁市科技含量更高

从各地市经济数据来看,2019年柳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实力最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出口总额及减免税总额最高,分别占全区总量的39.4%、35.4%、30.7%及24.3%;南宁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含量更高,企业盈利能力较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净利润排在全区首位,占全区总量的比重达25.3%。广西各地市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见表6。

3.4 高技术服务收入增幅最大,先进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净利润降幅最大

从各技术领域企业的经济数据来看,2019年在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分布的8个技术领域中,生物与新医药、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3个领域各项经济指标较2018年度均有增长,高技术服务领域较上年度增幅最大,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79.2%,营业收入增长58.5%,净利润增长66.1%,出口总额增长82.8%,减免税总额增长69.7%。电子信息领域营业收入及出口总额降幅最大,较上年度分别下降25.1%及23.7%,先进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净利润降幅最大,较2018年度下降了29.6%,新材料领域减免税总额降幅最大,较2018年度下降了73%。广西各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见表7。

3.5 经济贡献平稳增长,培育和发展瞪羚企业的力度有待加强

国家火炬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实际上缴税费总额为255.73亿元,同比增长了3.04%。其中,增值税141.24亿元,同比增长8.89%;所得税为44.0亿元,同比降低了2.20%。共有1 314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占广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5.03%,共减免税50.6亿元,同比增长了2.26%;共有735家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共减免企业所得税15.54亿元;共有514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16.43亿元。

截止到2019年底,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共有上市及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120家,占广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02%,较2018年减少了15家。其中,深交所主板4家,上交所(含B股)10家,香港4家,深交所创业板1家,新三板36家、深交所中小板11家,地方四板54家。说明广西受资本市场青睐的高新技术企业很少,培育和发展瞪羚企业的力度有待加强。

4 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规模偏小,创新动力不足

广西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不强,缺乏研发投入所需的资金、人才、设备等创新资源。根据2019年科技部火炬统计数据,广西高新技术企业中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806家,占比为33.75%,其中1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318家,2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505家,这些企业中60%以上的年研发投入在5万~10万元,而政府部门的科研经费投入多集中在大型企业。2019年,广西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各级政府科技活动经费为8.6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获得7.76亿元,可见,政府90%的科技经费投入给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而一半以上的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仅获得10%的政府科研投入,中小微企业没有条件购买先进研发设备、引进一流技术或吸引入高端人才,导致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单一客户现象较为突出,如中小微电子信息类企业多以承担一两个系统建设与维护项目为生,以及柳州和玉林市等一大批给主机车厂配套的企业群,缺乏外部竞争压力,科技创新动力不足。

4.2 技术含量低,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缺乏

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原始创新不足,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较少,绝大多数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是对现有产品和生产设备进行改造或改进。根据近3年企业申报材料统计,企业拥有新产品和新技术类的知识产权不到1%。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不足,据2019年科技部火炬统计数据,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当年申请发明专利3 239件,同比下降11.6%;当年发明专利授权1 035件,同比下降39.5%。当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平均申请发明专利仅1.36件,平均授权发明专利仅0.43件,广西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非常弱。

4.3 创新人才不足,分布不均衡

科技部火炬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底广西高新技术企业中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中,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人员仅为3 411人,占研发人员总数的11.87%,并且集中在大中型企业,超过2 200家企业无高学历研发人员。从行业分布看,高学历研发人员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领域。研发人员分布不均,加剧了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构失衡,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4.4 产学研合作脱节,企业难以获得外部创新资源

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资源不足,高校院所担负着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重任,重视科研本身,对参与产学研合作為企业服务的意识和动力不足。校企双方对接渠道不畅通,高校院所创新成果找不到“婆家”,企业有技术难题找不到解决渠道的问题屡屡出现。2019年,广西仅有363家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了实质性技术合作,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5.2%,“产学研”合作的经济生态链尚未形成。

4.5 企业科技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现象较为突出

企业研发活动中的管理环节尤为薄弱,超过半数的企业未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对企业研发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并设置“研究开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企业研发经费的归集不规范、不准确,导致一部分企业不能享受相关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统计数据显示,广西2019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的企业仅536家,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的企业仅301家,仅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2.4%和12.6%。仅有1 047家企业获得了自治区级财政下拨的2019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补贴,占比为43.84%。

5 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建设

进一步优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群”孵化链条建设,充分发挥孵化育成体系专项资金支持作用,加快孵化培育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继续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和出库奖补政策,积极引导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入库培育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断推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方向发展。

5.2 出台面向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政策

组织部、人社部门出台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支持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培养创新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区、市人才引进重点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家培育工程,加大力度表彰优秀高新技术企业家,宣传其创新创业事迹,营造鼓励创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入户、子女教育、医疗等倾斜性政策,解决人才引进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5.3 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

坚持市场配置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企业主体和产学研协同相结合、自主转化和成果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在广西高新区、经开区、工业园区等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资介”充分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进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核心的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中试、进入孵化、实现产业化,培育和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5.4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传培训

各级科技部门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及其配套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鼓励企业建立规范的研发管理制度,扩大享受研发经费补贴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面,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参 考 文 献

[1]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委员会.中国高新技术统计年鉴(202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2]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2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3]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广西科技年鉴(2019)[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企业经济运行科技创新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变压器经济运行分析与应用
变压器经济运行分析与应用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SWOT分析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监管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2016年1—4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