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建设探索

2021-06-15宋泽章陈冬霞姜福杰高岗白国平刘成林

高教学刊 2021年4期

宋泽章 陈冬霞 姜福杰 高岗 白国平 刘成林

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积极构建资源勘查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建设具有必要性和急迫性,对培养高素质的资源勘查工程国际化综合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指导思想的要求,确定了《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建设目标,制定了该门课的建设方案,并对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为更好地推进课程建设,《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将以过程性教学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室等软硬件条件,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互动性,在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英文文献查阅、归纳整理、专业英语汇报、表述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优化课程。

关键词:《全球油气分布》; 全英文课程;资源勘查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4-0093-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t's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actively build an intern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for Resource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full-English course on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It'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talents majored in Resource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projects-2018"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the construction objectives of the full-English course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are determined,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the course is formulated, and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are discussed. To better promote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is full- English course will be guided by Process-teaching and Student-centered disciplines, making full use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conditions such as "Rain Classroom" and "Future Classroom", promoting Online-Offline-Mixed-Teaching, to fully mobiliz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enhance interaction in class. On the basis of expand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is full-English course focuses more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to search and summarize English literatures, making reports and expressing in professional English. Also, this course will be continuously optimized with the help of student-feedbacks.

Keywords: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full-English course; Resource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一、《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强国要求教育必须更加国际化。2010年5月5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扩大教育开放,重点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1]。2015年10月,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国开启了双一流建设——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教育国际化成为评估大学办学质量的一项关键指标。

中國石油大学(北京)以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为目标[2],致力于不断提升各个专业的国际影响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化、国际化人才。为把“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办成“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优势专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的国际化:一方面引进国际化课程,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全英文课建设。

《全球油气分布》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旨在让学生了解、掌握全球重点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油气分布规律、资源潜力、油气勘探现状,了解未来世界重点油气勘探领域、方向及潜力。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经过大学前三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油气地质与勘探的基础知识,形成了油气地质基础理论体系,但对全球乃至我国目前的含油气盆地分布、油气资源分布规律、勘探现状等方面的了解极为有限。该课程被设置在大四上学期,是一门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石油地质专业基础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石油地质综合素养的课程,对培养知识体系全面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双一流”建设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指引下,继续推进《全球油气分布》的全英文课——《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对培养知识体系全面的资源勘查工程国际化人才有重要意义,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材内容相对落后。《全球油气分布》中文课参考资料、数据主要还以2015年之前的为主,不能很好地跟进并反映当今世界最新的油气资源现状。推进全英文课建设,引用石油天然气公司(BP等)、美国国家能源署(EIA)等权威机构发布的世界及各个地区最新的年度能源报告、能源展望,结合欧美类似课程的全英文教材,建设能够反映最新世界能源格局、匹配最新石油天然气成藏理论体系的全英文课已迫在眉睫。

2. 教学对象更加多元。随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留学人员数量不断上升,本科班级的学生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土学生和来自中亚、非州及拉美洲的留学生混合上课。一方面,推进全英文课建设可以帮助国外学生更好地接受本门课的知识,另一方面,推进全英文课建设还可以促进本国学生使用专业外语与同班级的外国学生的交流。

3. 全英文专业课需求增长。随着教育国际化的推进,中国学生的英文沟通、交流水平显著提升,但专业英文写作、阅读、表达能力尚需提高。作为一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能否用英文流利地描绘当前的世界能源格局、油气资源分布及规律、资源潜力,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推进《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建设具有急迫性、必要性,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国际化建设的必然需求。

二、《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建设目标和方案

根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指导思想的要求,《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系统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开拓国际视野,熟知并能用英文阐述国内外重点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油气分布规律、勘探现状、资源潜力及未来勘探方向。

(一)课程安排

在充分调研国际一流高校相似课程(国外高校并未开设《全球油气分布》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参考我校《全球油气分布》中文课程授课内容以及培养目标,《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总共设置32学时课程,其中,理论课24学时,研讨课8学时。理论课内容包括:绪论,亚洲、欧洲、北美洲、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北极以及全球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潜力;其中,亚洲油气分布特征占用6学时,全球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潜力占用4学时,其余内容均占用2学时。

(二)全英文教学

《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以国际化学术人才培养为目标,将采用全英文授课,配套全英文授课课件、教材和参考文献、课后作业、期末试卷,全力打造全英文授课、学习环境,提高学生专业英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教材采用外文辅助教材以及中文译著教材作为参考,并选择与《全球油气分布》课程配套的课外阅读材料,注重拓展学生外文阅读量,提高学生在相关领域的知识面,并提倡学生主动跟进全球油气资源动态。

(三)小班教学与研讨课结合

《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将采用小班教学,控制学生规模在25人以内,便于研讨课的开展和提问环节的进行。研讨课总共设置四次,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全班学生将分为四个小组,每组6人左右。每组同学须选择授课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一个主题进行文献调研,结合本课程授课内容,制作幻灯片和课堂互动材料,并由该组学生自行分配研讨课任务并共同主持完成研讨课。

(四)实时教学数据更新

由于全球油气勘探发展迅猛,关于各大含油气盆地地质认识和勘探现状的文献、专著不仅更新快,而且数目庞大。《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将在相应的中文课程框架基础上,优选适合本科生的、与本课程相关的、近几年发表的期刊、专著,归纳整理知识点,调整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全球石油天然气巨头公司(如BP公司等)以及国际知名能源机构(如美国能源署EIA、中国国家油气中心、中国自然资源部等)的最新年度能源报告、未来能源展望,跟进全球和区域油气勘探、开发动态,并将之纳入《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建设中。

(五)重实践的考核方式

《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在考核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课堂表现进行考核。因此,本门课程专业知识考核成绩仅只占总成绩的40%,平时课堂表现与考勤占30%,研讨课表现占30%。专业知识考核主要通过期末闭卷考试进行考核;平时课堂表现则主要通过互动式情景对话等方式进行考核,教师应提前准备情境考核题卡,并保证一学期在课堂中与每一位学生都能有2至3次的情境对话;研讨课考核则主要考核PPT及相关材料的制作情况、研讨课的组织参与情况。《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将以成绩为导向,以學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多参与、多练习,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建设的困难和挑战

(一)教材建设滞后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石油地质教学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完备的《全球油气分布》中文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PPT等中文授课材料。然而,由于全球油气资源动态每年都在更新,变化快,甚至油气资源体系都会有极大的变动(比如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出现带来的能源结构、知识体系的变化等),导致本门课程的内容更新率快,不像《石油地质学》等课程一样有相对固定的中、英文参考教材。在此之前,本门课一直由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教授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授课。目前,石油地质教学团队正在主编“十三五”重点规划教材《全球油气分布》,这是作者所知与本课程完全对应的第一部中文教材,而英文教材则一直缺失。因此,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找到一本完全对应的英文参考教材,必须从各种英文文献、数据资料中搜索、整理对本门课有用的信息。

(二)教学材料更新速度快

世界的能源格局处在不断的动态变化中,全球各大能源机构几乎每年都会发布最新的年度能源报告。这种动态变化导致了《全球油气分布》的教学资料每年都必须进行一次“大更新”,这种快速更新,是在其他课程建设中很少遇到的,给教师的工作量带来极大挑战。授课教师能否实时跟进最新的世界能源动态,并根据最新的油气资源体系对课程的数据乃至框架进行调整,以适应最新的授课需求,是本门课程能否有效、顺利进行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内容繁杂

《全球油气分布》授课内容涉及全球典型含油气盆地,内容多而杂,知识点零散,各个章节之间的关联性较差,学生掌握知识点困难[3]。在《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的建设中,教师能否从全球视觉为学生建立起资源体系框架,并从油气地质条件、油气勘探现状、资源潜力及未来有利勘探方向这三个层次对不同含油气盆地进行对比性的分析,建立起各个含油气盆地之间的关联性,对学生掌握这门课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知识框架下,学生有意识地对不同的含油气盆地的盆地类型、区域大地构造特征、地层和沉积特征、典型油气藏特征、油气资源分布規律、资源潜力、未来重点勘探方向等方面进行对比,增强知识点的概括性和系统性、分析的条理性,不仅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形成对全球油气资源分布的整体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较为系统的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分布的分析方法。

(四)合理设置课程难度,同时面向中外学生

《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将开放选课,同时面向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的建设更注重知识的广度,而非深度。授课的目标更侧重于让学生了解世界的能源格局以及重点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油气分布规律,并能流利地使用英文进行阐述,而不要求对某一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及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本门课对留学生来说,可能稍显容易,而中国学生由于英文水平的原因,可能觉得英文阅读量大,课业相对繁重,造成了学生的“群体差异”。如何适当控制课程难度,或者进行差异化的培养,是未来面向所有学生授课的一大挑战。

四、《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建设的思考

根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指导思想的要求,《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的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以过程性教学方法为指导

当代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何良仆先生最早针对数学教学提出“过程性教学”的概念,强调“数学过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探索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全球油气分布》涉及全球各大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分布及其规律,知识点多且分散,学生要学好本门课程,不能仅仅靠识记,而应该在建立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主动去探索、对比各个含油气盆地、各个研究区的油气分布规律差异性。同时,由于全球的油气动态时刻在改变,甚至在上课的过程中,还会有新的、变革性油气资源框架变化,因此,本门课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知识点,为己所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具备固定的教材,教师将会以过程性教学为指导,重点培养学生查找、阅读、分析、归纳参考文献和最新油气资源动态数据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到相关知识,更掌握了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锤炼科学思维。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将借助新媒体(如雨课堂、微信群等),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授课体系。首先,由于本门课程知识点较为零散,课外阅读资料较多,借助雨课堂,教师将上课的资料提前一周发给学生们用于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了解授课内容,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学习效率。其次,雨课堂能够较好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互动性弱。通过提前设置课堂提问内容,教师在课上利用雨课堂对学生进行在线提问,使得课堂互动从“一对一”变为“一对所有”,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互动参与度”。同时,借助雨课堂,教师及时搜集学生的回答,并将正确答案发给学生,形成一个提问闭环的同时,学生不像在传统教学的提问环节一样,因为担心回答错误而“羞于表达”,在让学生获取相应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互动积极性。教师在课后可以借助雨课堂,对学生在课上的回答进行分析,掌握学生在该节课知识点的盲区和弱区,有针对性地补充课后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最后,微信群可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更为通畅的“双向交流”——学生能在课下及时地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教师也能更加及时地为学生答疑,更好地保证学习效果。

(三)反馈式课程优化

为更好地优化课程,《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将定期设置电子调查问卷,搜集学生们对本门课程知识体系、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授课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相应的改进,让学生参与课程建设,“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不断优化、完善本门课程。

(四)智慧教室助力教学

为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于2019年对部分教室数字化环境进行了智慧化改造,形成了一批智慧教室。智慧教室致力于打造智慧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数字教室,教学形式和手段信息化程度高,有利于教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促进智慧化教学、学习和管理,打造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智慧教育环境。

受信息传播媒介的限制,传统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播的信息量相对受限。《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需要整合最新的油气动态,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内容,需要准备的参考资料更多。利用智慧教室,教师能够及时的整合线上、线下最新的资源,并在课堂上及时地展示给同学。此外,老师和学生的电脑、手机、云盘中的学习资源还可借助智慧教室实现实时共享。

《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将充分发挥互动探究型智慧教室的优势进行研讨课的开展。互动探究型“智慧教室”打破传统教室“排排坐”的布局,以“学习小组”的布局模式促进讨论交流。“小组讨论模式”“小组展示模式”等特色授课模式能更好地促进项目式学习、小组交流合作的开展。借助互动探究型智慧课堂,学生可实时地将自己的问题呈现在教学端屏幕上,反馈方式新颖。智慧课堂的一些技术(3D图画、自动函数图像生成等)还可以辅助教师更形象地传达自己的教学思想;还会对授课内容进行云录播,方便学生随时“回放”教学过程进行复习。

五、结束语

作为资源勘查工程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全球油气分布》全英文课重对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增强专业英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相应的中文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全英文课归纳整理最新的文献、专著成果,结合全球知名机构颁布的能源动态,对授课内容进行系统更新,调整知识体系框架,增强知识点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在拓宽学生的油气资源国际视野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专业英文文献阅读、归纳能力、英文汇报能力、专业英文表述能力。在授课中,《全球油氣分布》全英文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过程性教学为引,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室等软、硬件条件,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小班教学与研讨课相结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并在学生的参与下不断推进课程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北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2010.

[2]张来斌.面向中国石油工业 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大学(学术版),2012(09):53-58+52.

[3]高岗,陈冬霞,孙明亮.本科生《全球油气分布》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265-266.

[4]何良仆,何燕妮.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原则[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02):59-62+73.

[5]徐潇.“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机遇与挑战[J].管理观察,2019(13):113-114.

[6]陈冬霞,高岗,宋泽章.《全球油气分布》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144-145.

[7]王赫名,詹亚力,陈春茂.《石油污染控制工程》全英文课程初步建设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06):146-148.

[8]林伯韬,林青,庞惠文.石油工程专业材料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6(01):77-79.

基金项目:2018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教学工程”项目“《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全英文课程建设”(编号:2018-14);2019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级教改项目“资源勘查工程一流专业建设”(编号:2019001)

作者简介:宋泽章(1988-),男,汉族,福建宁德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致密储层评价。

通讯作者:陈冬霞(1974-),女,汉族,四川隆昌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