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新中国教材编研出版故事
2021-06-15曹周天
2020年11月29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迎来建社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人教社老同志回信,充分肯定了几代人教人辛勤耕耘、接续奋斗的敬业精神,寄语人教社要“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国教材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出版界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努力耕耘、久久为功,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1]
2020年11月,人教社组织编写的社庆70周年献礼图书《人教名人录》(人教社2020年版)正式出版。这本书收录了人教社初创时期(1950—1954年)入职的30位名人的传记或相关文章,通过回顾、总结他们走过的历程和留下的印记,从一个侧面展现人教人的作为和风采,反映人教社对新中国教育和出版尤其是教材建设的贡献。本书的出版不仅可以激励新时代的教材编写者凝心聚力、拼搏进取、再创佳绩,而且对人们了解和研究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和教材建设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人教名人录》编写特点解读
总的来看,《人教名人录》在选题站位、编写思路和设计理念三方面呈现出较为突出的特点。
选题站位:聚焦名家,讲好故事。70年来,人教社名人荟萃,群星云集。他们驰骋在教育界、出版界、学术界,特别是学科教育和课程教材领域,既有来人教社工作之前就闻名遐迩的,也有不少曾在人教社工作后来又调走的声名远播者,更多的是一直在人教社工作直至退休的功成名就者。[2]本书收录的30位人教名人是新中国教材建设和教育出版事业的奠基者、开拓者,他们中有:教育家叶圣陶、戴伯韬、辛安亭、叶立群;课程学家陈侠;心理学家朱智贤、陈元晖;文史学家宋云彬、王泗原;文学家吴伯箫、陈伯吹、张中行;语言学家魏建功、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家蒋仲仁、张毕来;历史教育家丁晓先、巩绍英、陈乐素、苏寿桐、邱汉生;地图学家曾世英;地理教育家陈尔寿;生物学家方宗熙;数学教育家刘薰宇、张玺恩、张孝达;学校体育专家王占春;出版家吉少甫。他们共同致力于新中国课程教材建设,系统完整地搭建了我国教材的基本格局,为亿万学子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入选本书的文章,在内容上主要侧重传主在人教社,特别是参与新中国教材建设工作方面的经历,融故事性与学理性于一体。
编写思路:潜心策划,精准编校。在内容编排方面,本书编者精益求精,始终以研究的姿态酝酿策划,在宏观设计与微观编校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首先,这本书的目录按传主到社工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划分为“1950年到任”“1951—1953年到任”“1954年到任”三个阶段,体现出尊重历史事实的严谨态度。其次,每篇文章的正文之前,在一组蝴蝶页上安排了对传主生平履历的简单介绍和传主单人照,全面呈现传主的人生经历、工作情况和学术成果。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中所选入的文章,大多数已在某些期刊、书籍中刊发过,也有一部分是专门为本书出版而新撰写的。从作者的人员构成来看,既有在学界颇具影响力的知名专家,也有传主的亲属和生前好友,还有部分是退休和在职的人教人等。在这次编校中,本书编者和责任编辑对所有入选文章中所谈及的重要史实进行了一一核查,特别是对过去一些已几乎成为定论的某些讹传或谬误,都做了修订和重新表述,力求做到精确。
设计理念:图文并茂,装帧别致。全书插图种类多样,包括传主的单人照、生活照,传主出版专著、编著书籍的封面等,这些插图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情境性和生动性,有效地实现了书面文字的理性表达与图片的视觉形象表达的完美融合。本书在排版时巧妙地采用了在不改变行间距的情况下灵活调整版心大小的方式,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在同一张蝴蝶页上呈现传主的个人简介和照片,便于读者在阅读每一篇人物故事前,能通过翻看这一对蝴蝶页,迅捷且全面地了解传主的基本情况,为阅读后续文章做好铺垫。此外,这本书的外观装帧也独具匠心,采用锁线裸背装帧方式,便于读者翻阅,再配上压制有烫金书名字样的书腰,摆放在书架上显得十分美观。
教材编研出版故事内含的三重意蕴
这本书中的30篇文章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见人见事,读者读后可获得对参与新中国教育出版和教材建設的诸多人和事的感性认识。对历史细节的描摹,往往最能拨动读者的心弦。笔者体会,本书所记述的教材编研出版故事内含着工匠精神、教育情怀和使命意识三重意蕴。
工匠精神。书中所记载的人物故事体现出人教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为编好书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比如,首任社长兼总编辑叶圣陶主持编辑出版新中国几套人教版教材,魏建功主持编写《新华字典》,曾世英领导编制中小学教学地图,刘薰宇主持编写数学教材,吴伯箫主持编写《文学》课本,陈尔寿编写《地理》课本,朱智贤、陈元晖编写教育学科教材和教育图书,戴伯韬、叶立群领导人教社教材建设事业发展等,这些故事生动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教材建设者筚路蓝缕的心路历程,读后令人不禁生发出由衷的敬佩之情。
教育情怀。书中所记载的人物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大家编小书”,字里行间彰显出浓浓的教育情怀。书中所记述的这30位人教名人有不少都是学有专长的名家学者,他们在各自的学术领域有重要影响,比如吕叔湘的语言学研究,王泗原的《楚辞》研究,张毕来的《红楼梦》研究,巩绍英的史学研究,陈乐素的宋史研究,邱汉生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吴伯箫、张中行的散文创作,陈伯吹的儿童文学创作等。他们之所以愿意倾心为中小学生编写教材,就是因为他们始终心系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上能有这些名家学者加盟,是一段令人倍感温暖与荣幸的宝贵记忆。[3]经由他们之手所推出的一套套教材,为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茁壮成长提供了优质的精神食粮。
使命意识。书中所记载的名人故事对年青一代教材编写者很有教育意义,继承教材名家优良传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我国教材事业贡献力量,是每一位教材编辑肩负的神圣使命。方宗熙在人教社工作短短两年时间就编写了多本生物教材,撰写了多部论著,足以见得其当时的勤奋与投入;王占春自调入人教社工作以来,参与了历次体育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是我国学校体育教材的开拓者;陈侠为重建课程论著书立说,是课程论学科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和奠基人,等等。这些教材名家的光辉事迹和奋斗精神,值得作为晚辈后生的年轻教材编辑认真学习。面对新时代教材事业的蓬勃发展,教材编研人要发扬“科研立社、编研一体”的优良传统,向老编辑老专家看齐,既做教材的专业编辑者,又做教材的学术研究者,[4]牢记老一辈教材人身上这份心系人民的教育初心和情系教育的出版情怀,反复体验并积极运用于教材编研出版的伟大实践。
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博士后、报刊社编辑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8批面上资助项目“新中国统编教材建设史的系统考察(1950—2000年)”(资助编号:2020M680605);人民教育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项目“人民教育出版社与统编教材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强. 培根铸魂 启智增慧[N]. 人民日报, 2021-02-19(9).
[2] 郭戈. 《人教名人录》人教人的学术风采录[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21-01-28(T5).
[3] 曹周天. 吕叔湘的人教情缘[J]. 中国教育科学, 2020(3):129-138.
[4] 郭戈. 为育人育才把好前沿关口[N]. 光明日报, 2020-1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