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助学课堂中展翅翱翔

2021-06-15卢妙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0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意识

卢妙霞

【摘要】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助学课堂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体现和发展新课程理念,对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发挥了“助推”的作用。

【关键词】助学课堂;创新意识;助学单;宽松氛围;“容错”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的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因此,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并不是意识不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营养不良”,也不是没有改革课堂的热情与勇气,而是在课堂改革的探索中,我们出现了方向性的偏差。助学课堂确实是一种让学生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助学课堂要求问题由学生自主提出,概念由学生自主概括,规律由学生探索发现等。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中展翅翱翔。

一、助学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动力“引擎”

助学课堂倡导先研后教,把“先学”活动推至课前,与传统的部分作业进行置换,让“先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性的学习,让不同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所有的人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创造的发展。因此,助学单是助学课堂的一个重要抓手。一份高质量的助学单,不仅能把学生引领上乐学、会学、勤学之路,而且能引领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提供动力“引擎”。在助学单中,一般先安排一道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给学生预留了宽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不受限制地尽情探索,让学生的学习资源变得丰富。学生既可以动手做、动眼看、上网查,也可以走进社区、走向社会进行参观访问和实地调查;既可以独立探索,也可以伙伴共学,或是向教师、家长求教等等,这些都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比如,围绕“三步混合运算”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可以这样设计助学单:

二年级“有趣的七巧板”的助学单可以这样设计:

助学题是核心的、开放的、块状的,学生在大问题的引领下,恣意发挥,勇于创想,标新立意,在助学单中绽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

比如,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大部分学生把圆平均分成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但是,有个别学生大胆猜想、充满创意,拼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此外,还有学生拼成一个近似的梯形来推导圆的面积:

又比如,“运算律”单元复习,学生们对运算律的整理也是创意无限:

像这样令人赞不绝口的助学单屡见不鲜,它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创造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因此,课堂“解放”了学生。其实,“创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常态。反观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不能绽放出这样的精彩呢?究其原因有:一是我们没有转变观念,总是以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种理想性的教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教师思想要创新,要将课堂的空间更多地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二是我们的课堂没有以核心问题引领,像牵着一头蜗牛散步一样碎步走,学生不能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思维难以被激发;三是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恣意发挥的空间与时间,没有让学生在真正的“先研”中探究知识,学生的灵性没有得以迸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像生命离不开水和空气,学生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

二、宽松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展示舞台

长期以来,教师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要在课堂中领略学生的精彩,的确是件奢侈的事。所以,不能“秀学生”的课,很难让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与其相反,助学课堂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让学生处于放松的警惕状态。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可以畅所欲言。学生成了课堂中的“小老师”“小辩手”,学生各种相异构想相互碰撞,让高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展示舞台。如,请看王希老师三年级“间隔排列”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设计了一道很值得思考的题,你们想知道是怎样的题目吗?

生齐:想。

师:现在有请~同学揭密。

生1:我的题目是:围着一个圆形水池种树,每相邻的两棵树之间是8米,我栽了42棵,这个泳池多少米?

生2:我有疑问,两棵树之间没有中间物体,所以这道题属于间隔排列问题吗?

生3:我认为不属于,因为间隔排列一定要在两个物体之间有中间体。

生4:我认为是间隔排列,因为两棵树之间有8米的路,这8米就是中间物体。

生3:这只是长度,不是中间物体,所以不是间隔排列问题。

生5:我认为是间隔排列,因为8米的路面就是两棵树之间的间隔。

师:大家各抒己见,我们冷静下来,用数学的知识来分析。先不要看两棵树之间的长度,两棵树之间有什么?

生齐:路面。

师:路面就是两棵树之间的什么?

生:中间物体。

师:因此,~同学这道题是不是间隔排列?

生齐:是。

生6:老师,我有疑问,为什么说树的数量与间隔数是一样的?

生1: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通过数一数,就知道。(学生指着图数)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渗透模型思想强化化归意识
科比:写给17岁的自己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