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把握统编教材特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2021-06-15陆常波
陆常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清晰地为我们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对于指导一线语文课堂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程所有目标的落实必须落脚在课堂。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教材则是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2016年投入使用的统编版教材在一线课堂使用了三年,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好评,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自统编版教材投入使用以来,笔者在一线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大量实践,本文结合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具体教学,略谈笔者对统编教材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粗浅认识。
一、理清统编教材编写“核心特点”,准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
统编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注重国家意志的传承,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教育等内容都在教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准确定位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点,这样才能有效做好渗透。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是备好课的前提,这是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什么”的问题。
(一)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一是准确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点。《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该篇文字清新优美,富有哲理性的语言非常多。在研读三年级下册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时,笔者就结合统编教材的特点进行了有效解读。第一课时针对“余晖”与”光辉”两个词进行比较,从中得出“晖”与“辉”的不同。再进一步以“余晖”为契机,巧妙地引入“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诗句。学生美美地读过诗句之后,品味其中的意境,感受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奇妙,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二是在具体的字词训练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在教学“蜡烛”一词时,首先注重观察两个字中的“虫”,左右结构中注重相互谦让,体现汉字结构的美。在讲解“蜡”的时候,穿插介绍其文化背景和丰富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奇妙。
(二)融合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准确定位学科教学特点。“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统编教材的显著特点,单元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也都清晰地表现在教材中。本篇课文的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充分理解生活的事物的奇妙,暗藏在文中的一条人文主线是:让学生能建立自己对社会、宇宙和天地间生命万物的独立思考,理解这个世界的奇妙在于对万物有丰盈的情感。在准备教学设计之前,充分考虑到几条线的有效整合和相互促进。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设计了“整体感知课文——寻找主要线索——自由品读感悟——整体提炼主题”的过程,学生在理清了天空和大地的珍藏之后,重点品读天空的珍藏,引导学生去理解奇妙的世界,需要去寻找和感知。这个世界不缺少美,而是却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强化生活与语文的联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外延,语文学习也一定要建立大语文課程观,让语言文字实践在生活中得到联系与强化。每节课教师要有充分的意识,并且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做语文训练的事情。在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的过程中,从板书课题开始就努力将语言文字训练与生活进行有效联系。教师先板书“奇妙的”,然后让学生读一遍,尔后问:“孩子们,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奇妙的东西呢?”学生争相回答:“奇妙的音乐、奇妙的合流、奇妙的天空等等。”师进行小结:“是啊,这些奇妙的东西就组成了奇妙的世界。”生齐读词语之后,再次提问:“孩子们,这个奇妙的世界是我的,是你的,更是……”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大家的!”这时,教师就及时进行总结并板书:我们奇妙的世界。齐读课题: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这个环节中语言文字表达和生活之间建立了有效的联系,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辩证关系”,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效益
语文课堂其实很简单,笔者认为是师生在一个空间一起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有效整体。师生(文本或者其它的资源)在同一时间内之间的对话,或生生之间,生本之间,自我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同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把握好“三个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效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对于落实教材编写意图十分关键,也是解决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核心问题。
(一)处理好“进与退”的尺度,保障学生课堂语言实践。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构成了教与学的两个重要关系,而把握好师生之间的进退关系尤为重要。一是在学生“困难”时及时跟进,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在课堂中,若学生有需要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时,学生读得不够流畅。这时,教师应及时地说:“孩子,别紧张。大声读,你就会感受这句话的奇妙。”学生自信地读了两遍之后果然好多了。二是在学生“思考”时及时后退,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课文,从读中感悟和理解。执教的过程中,当学生自主学习找出“我们这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后,教师可提出问题:“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谈谈自己的想法?”起初,学生对“生命”一词不理解,教师及时结合自身经历讲述故事:小时候自己最喜爱的玩具丢了,经过寻找之后找到了,狠狠地亲了一口。然后问:“同学们,你们有和老师一样的经历吗?”学生这个时候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课桌是有生命的,因为它每天都陪着我学习,看着我成长;我感觉铅笔盒是有生命的,他每天帮助我学习……“孩子们,那你们带着这种感受再去读读课文,想像一下这个奇妙的世界!”这个环节中,教师进退关系把握得较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