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艺术中的民俗文化呈现研究

2021-06-15袁健燕

大观 2021年4期
关键词:影视艺术民俗文化

袁健燕

摘 要:现在传媒的快速发展,使观看电影和电视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很多人对于影视艺术的需求也一直在不断深化,由此推动影视艺术的研究不断发展。当代的很多影视作品通常脱胎于民间文化,与民间风俗的展现不可分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影视艺术的发展被民俗文化所影响,而影视作品也能够将民俗文化进行多元化再现,这使得影视作品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社会百态。文章从民俗文化的内容、形式以及民间生活等方面来有效谈论影视作品是如何呈现民俗文化的。

关键词:影视艺术;民俗文化;民间生活

当代的各类影视作品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国各地区的民俗文化,而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影视作品能够通过更加艺术化的方式更好地呈现民俗文化。在这些影视作品当中,民俗不像过去仅仅是附庸,而是真正成为整个影片的叙事载体,这也是整个影片风格的关键形成点[1]。

一、民俗与影视文化概述

在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集体中,必然存在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享受和传承的重要生活文化。民俗是非常依赖于民间创造的。而作为生活的艺术再现和社会的艺术反射,民俗文化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在中国影视历史之上有很多反映民俗文化的电影以及电视剧,它们各具特色,有效地取材于民间故事和民俗,然后对其进行有效的再创造并将其搬上银屏。

民间故事不受时空影响,可以代代相传,而之所以其能够超越时空并传承到我们的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相关的制作者和他的后继者对民俗故事进行的不断再创造和复制。很多民俗故事最开始的母题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一代又一代人的相传,民间故事逐步多元化,也更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发展魅力。比如我国对于清官和明君这两大从古代传承至今的民间故事母题就十分喜爱。在民间叙事当中,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民间叙事当中,由于下层民众生活水平较低,因此他们会将对社会的认识和普遍看法寄托在这两类故事之中[2]。加之历史记录使得各类明君和清官的典故以及事迹得到有效流传,诸如岳飞、包青天、杨家将、诸葛亮、刘备等。这类故事里面有明君、贪官、忠臣、奸臣和清官等,而他们之间的强烈对比,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社会美好的朴素愿望,人民群众普遍希望清廉正直的人能够掌管权位,最终使得社会风气走向和谐与美好。直至今日,诸如《铁齿铜牙纪晓岚》《少年包青天》《神探狄仁杰》《李卫当官》等一系列清官凭借聪明才智斗倒人民群众当中的恶势力,或是将贪官、奸臣进行正义制裁的电视剧仍旧深受观众喜爱。

二、民俗生活及其对影视作品的渗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民俗生活也一直是各大影视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思考源泉。这里以饮食文化和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当中的民俗文化进行举例分析[3]。

首先是中国的饮食文化,我国在饮食文化方面以種类繁多和菜系丰富而全球知名。在我国港台地区,反映饮食文化的影视十分丰富。如周星驰所导演和主演的《食神》,就是讲述主人公历经磨难练就绝世厨艺,重夺食神之位的故事。在这个充满奇幻想象力的故事当中,电影有效地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饮食文化,如各大菜系的代表菜以及这些代表菜的制作方法等。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我国美食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快乐而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不可分割的。人物阶层的不同代表了饮食习惯和物质生活的不同,在香港很多涉及底层群众的电影当中,作为小人物的主角,经常会去吃路边摊或是吃菠萝包。而一些宫廷戏剧或是描绘较富裕家庭的影视剧则在食材方面出现中西融合或是精细讲究、种类繁多的情形。饮食文化作为有效描绘人物物质生活状态的一个切入点,对于人物形象是具有极大的渲染和丰富能力的,而且也从这个侧面有效地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进行了细致的描述[4]。

而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涉及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我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经济、文化形态和传统习俗以及不同类型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民族文化多元的大背景下,我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就通过蒙古族的套马对蒙古族人民群众的生活进行了充分的反映。而在《五朵金花》当中,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展现主要是通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民族歌舞和生活方面的对话来展现的。而正是在对民俗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展现过程当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逐渐升温,并且最终推动电影达到高潮,深受观众喜爱。

三、民俗文化在相关影视作品中的展现

我国有制作贺岁片的传统,每到元旦和春节的时候,就会有一批以轻松搞笑、娱乐大众并且充满合家欢的团圆意味的电影出现。作为贺岁电影,它们能够帮助人们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当中度过春节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圆满欢喜是我国观众普遍的心理需求,很多贺岁电影题材与节日庆典,以表现对国家层面的祝福或是民间传统习俗为主,并且以幽默热闹的喜剧或是比较诙谐的动作戏为主,让人们在开怀大笑当中洗去一年的疲劳,在节日当中能够彻底放松身心,感受到真实的喜悦[5]。

早期的贺岁片在中国香港地区非常盛行,每到年末,很多香港业内的影视明星就会以不计片酬或是客串的方式来参与贺岁片的演出,他们的目的不在于展现所谓的演技,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表演调动起观看者快乐的情绪,比如《花田喜事》和《家有喜事》,或者是周星驰等人主演的无厘头喜剧等,都是贺岁片当中的经典作品,而且几乎每一部都是票房大卖。

1997年,冯小刚执导了我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该片在播出之后大获成功,从此冯小刚和葛优成为一对黄金组合。他们在后来的数年间拍摄了一系列的贺岁电影,如《手机》《私人订制》等。在这些作品当中,无论是语言调侃还是电影氛围,都有深厚的北京市民气息,其中的各种插科打诨都能够对当前的社会现象给予讽刺,同时令观众感到十分幽默,达到了娱乐大众的目的。冯小刚影视作品当中所充斥的民俗元素,是贴近中国人民群众生活的,加之所拥有的浓厚的老北京气息,其电影能够更好地植根于民众之间,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情况和内心的真实想法,故其贺岁影片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6]。最近几年,贺岁电影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独特制作道路,一直坚持对民俗文化的反映,从而在我国拥有极为牢固的票房和观众基础。

影视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民俗文化在影视艺术当中的不断呈现,而这种呈现也慢慢地不局限于我国国内的影视作品。在很多日本、美国以及韩国等国外的影视剧中,中国的各类场景和民俗文化也会时常出现,而且对于我国民俗文化的呈现也越发丰富。早期的电影《杀死比尔》当中,导演就将中国功夫和日本武士刀法这些东方民俗文化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再如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和《花木兰》等,更是有效地融合了中国的民俗故事以及西方的影视表现手法,二者的结合使得这两部影片得以票房大卖。从这一点上来说,影视作品当中的民俗文化呈现是一个扩散化且愈发多元化的过程。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无法完全脱离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标志,影视作品当中的民俗文化不仅对各民族的风情进行了有效展现,也推动了人物形象的深度塑造,并且对于影视作品主题进行了间接深化,更使得这些多元化而独特性极强的民俗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播。观众在感受影视艺术的同时,也感受着民俗文化给自己所带来的视觉和听觉冲击。相信在未来的影视艺术发展过程当中,对民俗文化的呈现还将继续向多元化和全球化两个大方向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红革.当民俗文化遇见电影艺:中国民俗性电影评析[J].电影文学,2017(1):28-31.

[2]邓丹.浅谈影视艺术对民俗文化的呈现与传播[J].艺术品鉴,2017(9):89-90.

[3]张玉霞,贾梦.红色经典电影的四重文化价值[C]//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孙明经电影教育”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9(76):78-79.

[4]张玉霞.民俗镜语与影像建构:民俗在中国影视艺术中的运用及其审美价值[J].民俗研究,2010(1):217-218.

[5]王竟成.传播文化,记录历史:纵谈影视艺术对西部民族文化的开掘[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05.

[6]邓民兴.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影视艺术创作[J].电影文学,2017(4):13-15.

作者单位:

郴州广播电视大学

猜你喜欢

影视艺术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互联网+”时代下的影视艺术教学研究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浅谈影视艺术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连贯性
《战马》之马
影视艺术传播视野中的内容与形式
闽西影视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