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提升中小学教师理论素养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1-06-15赵欣
赵欣
【摘 要】信息化时代提升中小学教师理论素养的路径由线下延展到线上,为培养教师理论意识和素养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此良好环境下借助教师改变模型深入分析提升教师理论素养问题、成因及改进路径,运用线下实践与线上辅助支持融合模式加速教师理论素养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理论素养;教师改变;线下线上;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5-043-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经过5年左右努力,使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指出教师需经历新手教师、经验型教师、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的蜕变,期间将稳步实现从教育的执行者、实践者、反思者到创新者角色递进式转换。理论素养提升贯穿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阶段,是新手教师、经验型教师到优秀教师发展的基础。
运用教师改变模型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有效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加速教师专业发展需借鉴教师改变模型。McKenzie和其同事提出了教师改变模型,该模型包括改变教师行为四因素,即学校文化、教师信念、教师实践、学生成就,四者之间相互影响和促进。学校文化改变教师信念,教师信念改变教师实践,教师实践直接影响学生成就,而学生成就肯定了教师实践,坚定了教师信念,巩固彰显了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促进教师改变。教师改变具有渐进性、长期性、深层性、复杂性的特点,是一个渐进长期过程,是教师从心理到行动的深层改变,教师改变既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又受到内部个人经历和三观影响,是一个复杂过程。教师理论素养提升是一个教师善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改变向好的动态过程。学校可以借助教师改变模型从四个角度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无理论支持的改革创新缺乏科学有效性
运用教师改变模型从四个角度发现和分析教师缺乏理论素养的问题及成因,致力于科学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加速教师高质量专业发展。
1.环境建设:学校文化中缺乏培养教师理论素养的意识
学校文化是教师理论素养提升的大环境,在学校文化中倡导理论指导實践是教师专业科学发展的基础。现实中的学校文化并没有把教师看做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士,而是将其看做经验积累后具备一定技能的工匠,所以学校文化构建中缺乏培养教师理论素养的意识和内容。一是理论指导实践思想宣传不够,学校更注重教育教学经验传承,即使新教师带着丰富系统的理论知识迈进学校,但忙于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老教师出于经验的传帮带,也会逐渐忽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二是学校网络资源建设更偏重面向学生提供教学资源,教师理论知识学习资源薄弱。三是学校虽是育教师育学生的双育人基地,但过度注重培育学生,强调教师理论知识的输出忽视输入,理论知识供给不足不仅影响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使教师不能准确有效地把学校文化和育人目标落到实处。
2.精神建设:教师个体信念构建中注重经验忽视理论
教师信念可构建、可转换,注重理论知识的信念构建是教师提升理论素养的不竭内驱力。教师信念具有顽固性、主观性、隐蔽性特征,是教师个人对教与学的现象判断,缺乏理论指导的判断会造成实践的失误。教师在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才可传承。新教师带着固有信念进入学校,这种信念来自其学生时代的经历。学校文化注重经验忽视理论将影响该学校的学生,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信念中会带有经验指导实践的认知,对理论表现出漠然态度,对理论学习评价不高,在实践中只会用经验解决问题。这种不科学信念来自于主观,不容易发现,更不容易改变。这种教师的理论素养提升有困难、耗时长,其专业发展历程比较艰难。
3.教学实践:教师实践中缺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指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国家政策支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改革创新大胆实践,那么抓手是什么呢?《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鼓励支持中小学教师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国家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科研活动改革创新,为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广大教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科研活动,然而在不甚了解科研概念、科研理论、科研方法、科研程序、科研成果如何打造的情况下匆忙上阵,科学研究理论准备不足和能力欠缺的教师做的科研必然是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浪费了时间精力,没有达到创新思想、模式、方法和形成教育教学特色的目的。
4.学生成就:不懂学生成就数据对教学改进的重要性
教师教学实践促成学生成就,学生成就激励教师提升理论素养并运用科学方法改革创新。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有些学校没有学生成绩记录分析和综合素养评价软件,无法及时对学生成就改变做出科学反馈,教师拿不到数据,阻碍其发现解决问题。二是有些学校有学生成就评价软件,有些教师从理论上不懂得学生成就可以促进自己专业发展,有些教师知道学生成就报告可助力解决学生学习问题,但固有信念和性情不支持其主动干预学生学习,或教师干预学生学习时由于理论素养不高,效果不够明显,教师偏低的效能感影响其改变学生的积极性。
线下线上融合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实践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转变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新政指引下,线下实践与线上辅助支持融合模式加速教师理论素养提升。
1.夯实基础:加强网络资源建设管理
信息化时代学校文化构建从线下延展到线上。网络资源建设管理有利于培养教师理论学习及运用意识并转换信念,是教师提升理论素养的基石。学校网站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库,组建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负责其建设管理。资源建设渠道一是校本教师培训以线下面授为主,学校对培训进行录制后放入资源库;二是没有网站的小规模学校注册百度云盘放入理论资料;三是采取集团化办学或合作办学模式的学校可直接开展线上理论知识培训;四是聘请专家或学校卓越教师从理论学习角度定期筛选网络资源;五是教师从实践需要角度推荐资源。资源种类可以是优质资源链接网址、电子书或纸质书、视音频课程和论坛等。网络资源为教师理论知识自研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性,它使教师在需要理论时顺手拈来,潜移默化培养了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步使理论学习与运用形成一种学校文化和教师习惯,长期累积达到转换教师信念的目的。
2.科学路径:叙事研究与微课题研究分阶段运用
教师叙事研究和微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巧妙结合、分层运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教育叙事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打下理论基础,鼓励教师把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故事的方式记录下来,叙事内容包括故事、反思、理论三部分,它更适用于新手和经验型教师理论素养提升。学校组建教师叙事研究共同体,鼓励教师为经验寻找理论支持,培养教师透过现象探求本質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撰写多个同一主题和理论支持下的叙事将成为一篇科研论文的论据,有利于科研成果打造。网络资源具有可重复性和无边界性。学校资源库或百度云上的理论知识可供教师在叙事研究中重复学习不断反思应用。在学校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教师还可到社会网络上获取,与本校同行交流研讨,还可通过自媒体等网络渠道向社会讲述教育故事,与校外同行和专家共研。
(2)科学路径,叙事研究与微课题研究分阶段并列运用。微课题研究是教师运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具体小问题进行观察、分析、运用理论知识改进,探寻现象与本质之间关系的实践,它更适用于已具备丰富经验、对教育教学得心应手,需要专业再进阶的优秀和卓越教师提升理论素养。微课题研究不仅需要理论支持,而且需要方法论做研究工具,对教师的理论素养要求更高。微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学习一般科学研究方法、程序、理论、撰写研究报告、打造科研成果。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研究方式是边学习边实践。教师在理论指导实践时可通过网络获取专家指导。网络资源规范了教师科研行为,同时使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产出的研究成果更具普适性和推广性。
(3)反馈激励,收集分析善用学生成就大数据。学生成就是对教师改进教育教学的反馈和鼓励,可增强教师效能感,激发教师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和改革创新。有学生评价软件的学校学生成就可直接生成网状图供学科教师改进教学使用,学科教师需要运用学科和心理学理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补足学生学习短板。没有学生评价软件的学校教师需掌握统计学原理、EXCEL表或SPSS统计软件使用技能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然后依据结果改进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提升学习能力。教师在网络上依然可以找到收集分析学生成就数据的理论和技能的资源。
参考文献
朱旭东,张华军等. 教师专业精神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王维.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叙事[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6.
袁玥. 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指南[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