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研究

2021-06-15王艳

学理论·下 2021年5期
关键词: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化

摘 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的发展意味着人类生产能力的增强,也意味着人类朝着全新的发展方向前进。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以网络大国的崭新姿态在国际社会上,以多种方式与别国开展对话交流,针对“全球性问题”提出“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互联网事业快速发展,网信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加强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研究,进一步促进网信事业发展,对切实维护国家网络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网络安全;国家安全;信息化;网络强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5-0001-03

当今,互联网不仅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引发各领域变革的主要力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互联网已经融入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同步推进。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逻辑起点

(一)理论传承

1.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指导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实际能力,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实现的是物质交换的能力。生产力的大小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界能力的大小,它不仅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等实体性要素,也包括科学技术、劳动组织、生产管理、智力资本等渗透性要素。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的总和,是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尤其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思想奠基

1949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全国政协一次会议期间,对科技界代表讲:“你们都是科技界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很重要,我们建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等重要论断。1992年,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279江泽民同志强调:“对信息网络安全的保障和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和安全。”[2]301胡錦涛同志指出,要“改变我国信息资源行业分隔、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促进信息共享,保障信息安全”[3]。

(二)现实依据

1.互联网开辟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全球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人类处于农业社会,是以从采集野果、打猎捕鱼向畜牧耕种发展为标志的;人类处于工业社会,是以大机器为载体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代替个体手工业和简单工厂协作生产方式为标志的,以此超越了人类的体力劳动极限;人类处于信息社会,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科学技术广泛发展应用为标志的,互联网的发展则更加注重人类脑力劳动的发挥,带来了生产力的又一次质的飞跃。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但还不是网络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把握时代特征,早在201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之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倡导并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首届开幕。自此,开启了新的对话窗,输送了新的话题源,产生了新的共识圈,规划了新的强网之路,中国的网络强国之路已经起航。

2.互联网成为国家间博弈的主阵地

互联网源于美国。这就使其在互联网技术方面,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处于绝对优势位置,也拥有了控制互联网领域的绝对话语权。2011年美国发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已经暴露出其在网络世界称霸全球的野心。加之,2000年俄罗斯出台的《国家信息安全学说》、2009年英国公布的《英国网络安全战略》、2009年7月法国成立了国家信息系统安全办公室、2011年德国发布的《德国网络安全战略》、2013年日本出台的《网络安全战略》、2013年5月印度出台《国家网络安全策略》等等,这些都促使我们坚定建设网络强国的决心。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发展脉络

理论一定是源于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在实践历练中的经验总结。习近平同志自1982年到河北省正定县开展工作以来,就对信息化建设予以关注,其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大致历经了萌芽、初始、形成和发展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1982年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至1994年4月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对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由于互联网发展不充分,习近平同志对于网络发展及信息化的论述并不多,但他对科技发展及其重要性有所察觉,并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

第一,信息时代是未来的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电视机在国内尚未普及,但世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习近平同志密切关注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提出:“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4]他认为,中国要发展得走创新之路。在正定工作的那几年,习近平同志不仅给党员讲“土地播种施肥”,也讲“信息技术革命”。他敏锐地察觉到“第三次浪潮”将会给中国带来的发展变化,这成为他关注互联网的源头。

第二,信息也是生产力要素。在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就为20世纪80年代的正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换句话说,发展经济就是要重视信息。习近平同志说:“一条信息可以给一个工厂增加巨大的经济效益,一条信息可以使一位普通农民成为万元户。”[5]他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同样也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从多大程度上发挥信息的作用,因为信息就是财富,占有更多的信息就是获得财富的途径。自此,利用信息就成为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二)初始阶段

从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直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省委常委、浙江省委书记、上海市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务。工作期间,他提出一系列城市建设理念,如“数字福建”“数字浙江”等,成为地方探索信息化发展的成功实践。

第一,信息化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早在福建主持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它是我国和我省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四个现代化,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6]基于此,习近平同志鼓励建设信息化省市,以地区为建设对象,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应用系统,将全省各领域信息最大程度集成,建设省市经济社会信息化。通过网络平台传递信息,不仅拓展了依托信息的经济模式,还充分利用信息化改造傳统产业;不仅运用信息化建设推进建立廉洁政府,还以此为契机,建设信息化社会,实现社会资源的整合共享。

第二,强调创新是信息化建设的命脉。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要抓好信息产品的科研生产,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比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要集中力量抓住关系国家安全和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加大研究开发力度,推进产业发展”[7]。一方面,要尽快研发核心技术,拓展技术转化为产品的渠道;另一方面,要搞好信息化工程建设,为技术创新提供载体平台。

(三)形成阶段

从党的十八大召开至党的十九大,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形成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提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一系列新论断,系统概述了网络强国的具体内涵及实现路径。

第一,提出网络强国建设的具体要求。2014年,中央就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而且提出五点具体要求以贯彻落实。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要注重“六个加快”,以实现网络强国战略目标: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总之,无论是五点要求的提出,还是“六个加快”的强调,都彰显了要把我国建成网络强国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第二,提出推进全球网络治理的新主张。中国已经成功举办七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其宗旨在于让互联网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中国人民,践行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理念,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四点原则,以变革全球网络治理体系。还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进而打造属于全人类的网络空间。

第三,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8]网络安全不仅涉及意识形态、数据、技术、应用、资本等各类安全问题,还与其他领域的安全问题紧密相关。然而,我国的网络安全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维护网络安全对“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2014年4月,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信息安全纳入国家安全的范畴,提出了涉及11个方面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自此,坚决确保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也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四)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大召开至今,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网络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重大作用,回答了网信事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对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内涵、外延做了进一步深化。

第一,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网络强国建设,要把人民作为一切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作用。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仍然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宝。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员人民群众凝聚网络安全的正能量,体现了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的总要求。

第二,网络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1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意味着,到了2050年,我国将成为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等等。换句话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建设网络强国,这是时代的要求。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多次讲话中提及信息技术革命,指出网络将改变中国,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对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也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第三,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成立。2018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布。自此,2014年2月成立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升格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同时,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管理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这一改革,使中央机构的职权更为分明,不仅体现了网信工作由党集中统一领导,还体现出对互联网体制机制进一步改革的决心。

第四,“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提出。2018年4月,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肯定了网信工作开展以来的一系列实践,并将这些经验总结和实践创新统称为“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信息时代要敏锐把握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新变化,这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强调自主创新对于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是对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核

(一)网络强国建设的价值目标: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改革的价值目标。同样,网信事业的发展也应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网信工作的开展要适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要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应有之义。在保障网络安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广大党政领导干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意识,把网信知识列入领导干部任职培训内容之中,通过举办各类培训活动,使领导干部们真正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信息化建设对提升履职能力的重要价值,将信息化思维应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中,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提升服务效率。

(二)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技术自主创新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命门”是互联网核心技术,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内生动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6年就指出,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还是在核心技术上。他认为,核心技术的范畴非常大,包括基础性技术、通用型技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等等[9]。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網络技术的主攻方向。基于此,我们要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相结合,加大自主创新方面的科研投入比重,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对核心技术的攻坚。同时,在把握时代条件和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核心技术的成果转化,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实现在关键技术上的协同攻关。

(三)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主体要素:网络专业人才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资源是专业人才,技术创新的关键就在于专业技术人才。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汇聚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网络建设人才,扎实开展专业人才的定期轮训,重视培养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从而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9]另外,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事制度;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探索网信领域的科研成果、利益分配机制。

(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前景展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互联网开放与共享的特点将全球化推向高潮,这就使得世界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实力和中国气概,将中华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价值理念推广到全世界,正如马克思所展望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想大同世界。对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10]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即:第一,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第三,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第四,保障网络安全;第五,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10]。从而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6-08.

[4]习近平同志在正定[N].河北日报,2014-01-02.

[5]蒋丰.他耕耘在正定的原野上[J].中国青年,1985(1).

[6]“数字福建”建设的重要启示——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推动信息化建设纪实[N].人民日报,2018-04-20.

[7]习近平.缩小数字鸿沟,服务经济建设[N].福建日报,2002-05-17.

[8]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9]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10]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N].光明日报,2015-12-17.

收稿日期:2020-09-13

基金项目:天津市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思想研究》(TJKS16-001Q)

作者简介:王艳(1983-),女,天津人,讲师,博士,从事社会主义基础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全国多地联动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还看新法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完善
华人卷入两起涉美“国家安全”案
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