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教学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空间观念”中的研究

2021-06-15胡静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空间观念微课教学核心素养

胡静

摘 要: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微课”教学已逐渐为教师所认可,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文章以广东省首届优课评比一等奖《确定位置》为例,对其进行分析,论述微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对学生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教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空间观念”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标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目前有很多教师把“微课”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生动、活泼。“微课”学习,使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教学过程轉变成学生的高效自学,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将体验与情感结合起来,学习兴趣高涨,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微课”学习已逐渐成为教师所认可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既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也是当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使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事物——学会使用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的学习过程”。“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内容,在课标中属于“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对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中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关系”。本课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课中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对学生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立足生活经验,创新教材——培养空间观念的土壤

微课设计不受教材限制,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需要和学习特点,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度调整,根据教学实际强化探究,最终帮助学生把握几何问题的本质。

本节微课正是在了解编者意图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定向运动教学情境进行了调整,把不便于学生理解的内容调整为结合学生实际、有兴趣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需,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使教学直奔重点,为学生有效地探究奠定了基石,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也正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实,教学活动更加扎实,教学过程更加厚实。教师做到既不落窠臼、不拘泥于传统、不脱离实际,又不流于形式,真正实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立足学生,创设情境——培养空间观念的兴奋剂

发展空间观念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上课伊始,利用微课创设了让学生说说同学的座位在哪儿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前我们用第几排第几个来表示同学的座位,那么,竖着数的第几排就叫列,横着数的第几个就叫行。”教师利用丰富的情景将学生自然地引入新知的探究中来,增添了数学课堂的人文情怀和生活魅力,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新知学习中来。学生在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挑战的学习情境中,学得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立足探究,创设冲突——培养空间观念的生长剂

空间观念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分解”和“分析”,即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分析是在大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把整体的个别特征、因素、层次分解出来,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培养空间观念具有过程性,教师在本微课的整个探究过程中,两次创设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内需,顺学而导。

第一次问题冲突:认识数对。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班级中自己的位置,引出不同的说法,由此质疑:如何方便交流和沟通?在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问题冲突,进而学习数对知识。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了两个数学化的过程:一是表现形式从人物图——点子图——方格图;二是描述方式从随意——列行(有序)——数对。

第二次问题冲突:用数对确定位置。当学生初步认识数对后,引导他们用数对来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借助班级的行与列,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可以直接应用已形成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体会数对和人的对应,经历数形结合。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体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微课中二次创设的认知冲突,都是在学生学习的需求中、思维碰撞中、不断深度思考中产生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整个新知教学,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较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完整的认知体系,在学生头脑中建构了“无数个点——线(方向线、圆弧线)——唯一的点”的空间网络,而且让学生真正经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了空间观念,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了一种数学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立足微课,媒体运用——培养空间观念的助推剂

空间感知依赖学生亲自动手,让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这是由“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的特点决定的。微课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通过内容丰富的图形符号感知多媒体的视听觉全方位冲击,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巩固。微课中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能把课本知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还能直观、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新知识,简化思维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的升华奠定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根据数对可以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教师正是在教学关键处,由微课直接把学生的座位图抽象成方格点子图。为学生提供了直接、具体的图形表象,借助方格图让学生描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传递思考的信息,形成知识的对接,点燃学生联想的火花,创造出思维发展的空间,最后达成共识。在整个认知冲突中,空间观念的建立、知识体系的形成,微课都发挥着不同寻常的作用。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体现了教材与内容、教师与学生、媒体与教材关系的把握。

总之,合理使用微课,能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直观、形象地展示学生内心深处的活动,多角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多维度体现教师富有创意的教学思路,多层次感受到学生认知的变化,微课是培养空间观念名副其实的助推剂。

五、立足發展,精编练习——培养空间观念的强化剂

常规习题往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就要求教师拥有一双慧眼,不就题论题,而是善于发现普通习题中蕴含着的开放因素,为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练习题的设计不拘泥于现有教材,而是结合教学情境有的放矢、层层推进。使练习层次清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微课中的根据数对画图练习,及时训练,巩固、强化了教学难点。在根据数对涂方格及画交叉点不同的习题设计对比,以及用数对创造不同的图形,练习侧重点不同,不仅分散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且对后续知识的教学起到了渗透的作用。微课准确把握教学的节奏,处理得恰到好处,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六、立足价值,拓展应用——体验空间观念的应用价值

在最后一环节,教师巧妙有效地利用微课资源,引入极坐标系的创始人雅各布·伯努利,并播放了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在军事和生产勘探、方向导航中的广泛应用,将它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为学生提供数学问题的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数学思维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体现空间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蔡宝昌,于淼.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考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根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4).

[3]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城小学,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空间观念微课教学核心素养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意义及方法
微课堂,大世界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