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路径
2021-06-15朱森第
朱森第
随着全球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深度渗透、融合创新,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引擎,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着力破解制造业数字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切实有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现今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先进制造业铸就制造强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着力于制造强国建设,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目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需立足现有制造业基础,重点强化顶层设计和新技术融合应用。一方面,国家层面已经制定了系列战略和规划,如制造强国战略以及“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人工智能、服务型制造等领域的专项规划;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集群式突破并加速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在两方面作用力共同推动下,我国制造业开始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迈进,逐步成为智能、绿色、融合、服务、超常的产业,既能满足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也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并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先进制造业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主体之时,即是制造强国战略任务基本实现之日。
我国先进制造业大致可有三个来源,即“有中造优、无中生有、交叉出新”。其中“有中造优”包含产品智能化和制造智能化;“无中生有”是新技术产业化后形成的先进制造业,新模式成功运行而发展为新产业;“交叉出新”即交叉而衍生新的领域,同时跨界而形成新的业态。
先进制造业发展中,与数字经济呈现出交汇融合发展态势。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数字经济增速达到GDP增速3倍以上,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地方上,已有广东、江苏、山东等13个省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北京、上海数字经济GDP占比超过50%。制造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而制造业数字化的程度还不够高,有相当多的提升空间。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任务相当重,加快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数字化转型助力产业改造升级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推进数字化转型作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重要抓手,以生产要素数据化为依托,加速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融合,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最终实现智能制造。2011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大力推进数字化车间(工厂)建设,相继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智能装备发展专项和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新模式应用中支持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在实施的数字化车间项目中,以智能制造为建设目标。从几百个项目完成情况看,企业的生产效益提升、产品不良品率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效果明显。成功的项目,总体来看,有效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制造发展离不开“不忘初衷、抓住关键、市场主导、两头发力” 的十六字策略。
不忘初衷,明确目标
要把握好推进智能制造的目的及意义,不是单纯的建设一批无人工厂、黑灯工厂、透明工厂,它的初衷在于构建生产效率更高、单件成本更低、产品品质更好、市场响应更快、资源消耗更少、环境影响更小、核心能力更强、职工生活更美的“八更”智能化制造系统。
抓住关键,协同推进
智能制造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智能制造系统主要由系统设计、制造工艺、网络环境、精益生产、智能装备构成,要抓住重点、持续发力、协同推进,避免出现“木桶效应”。从目前情况看,智能制造装备作为智能制造系统的重要支撑,其发展速度明显低于智能制造推进力度,推进力度大于产业发展速度,将使国内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因缺乏市场支撑而失去发展机会。
市场主导,厘清思路
要注重效益、着眼市场,因企制宜、找准痛点,避免一拥而上。要把握方向、分析市场,分步实施、小步快跑,避免一拥而上。要敏捷柔性、响应市场,构建灵巧的制造单元,避免一成不变。要未雨绸缪、创新市场,只有贴近用户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避免一劳永逸。
两头发力,聚焦重点
一头,要聚焦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和智能制造赋能。我国制造业企业中有95%的中小微企业,他们是我国制造业的基础,大型骨干企业的很多产品都由中小企业配套生产,因此要着力推动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另一头,要加快发展支撑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要重点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VR/AR、5G等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技术融合,赋能制造业。只有聚焦这两头发力,智能制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制造工艺创新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的关键之一在于制造工艺创新。制造工艺是制造业的灵魂,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制造企业的看家本领和商业秘密。机械制造工艺大致分成形、加工、改性三类,其中,成形工艺要求材料成形加工向更轻、更薄、更精、更强、更韧、成本低、周期短、质量高发展。如,流程工业的冶金生产工艺,随着转炉冶炼、电炉冶炼、连铸、连轧等新工艺的使用,短流程工艺普遍,冶金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周期大为缩短,能耗、排放大大减少,企业获得更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又如,离散工业的焊接工艺,凡钢材大约40-60%需通过焊接工艺而制作成工件,为满足工件成形多样化需求,各种焊接工艺不断研发创新、改进完善,并不断吸收融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生产效率、工件质量大幅提高。
当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把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作为制造工艺创新的赋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推动工艺创新。赋能技术可重点聚焦于工艺参数优化、反馈补偿、智能迭代、工艺仿真、数值模拟、方案比较、复合工艺、工艺装备等方面发力,开发新的智能化工艺和装备。
成都要建好“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
近年来,成都市加速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属于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的城市,当前又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期,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潜力巨大,智能制造市场前景广阔,能够在西部地区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建议成都市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
支持重点领域龙头企业打造国内领先的跨行业跨领域的“双跨”综合型平台,培育一批区域优势明显、产业特色显著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形成一系列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
建设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标杆工厂
实施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评估诊断,鼓励企业紧扣重点环节,推动5G、新一代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等与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关键技术装备集成应用,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和产品
在国家智能制造整体战略布局下,聚焦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传感控制等领域,组织科研院企联合发布重点产品战略性技术路线图谱,开展制造工艺技术应用基础研究、智能装备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构建融合发展生态
加快引进培育工业互联网实验室和技术测试床,开展工业APP、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新型技术研发与测试验证;支持龙头企业联合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向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开放数据入口,实现制造、创新、服务能力共享;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体系;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技术服务商。通过若干年努力,成都制造业可通过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使先进制造业成为成都制造业的主体,从而率先實现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成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