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寂”字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2021-06-15毛彩丽

青年文学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审美观消费观

摘  要:本文从“寂”字出发来探究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过程以及其所创造的美的世界。通过中日对比可以看出,日语中日本人对“寂”持积极的态度。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日本人的自然观和佛教的影响。对“寂”审美意识不仅影响了日本的俳句、茶道、绘画、庭园等艺术的世界,还影响到了现代日本人的消费观。而这种审美观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今世界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寂;审美观;审美过程;美的创造力;消费观

作者简介:毛彩丽(1994.10-),女,汉族,山东菏泽人,日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8--02

引言:

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却有着不同的审美意识。中国人尚华丽、富贵之美。如春节,中国人喜欢穿喜庆的红色,宫殿的外观也喜欢用红色,以示兴旺、发达,如“故宫”。而日本却与此不同,崇尚简朴、自然的“寂”之美。比如茶具,他们喜欢长时间使用过的“寂物”;再如音乐,他们喜欢苍劲的“寂声”。正如千宗室在《茶道全集》中所说,“寂”味恰恰是从这里体现出来的,这才是能够打动我们心灵的最强有力的东西。

一、“寂”字义

翻阅《全译古语辞典》可知“寂び”是“寂ぶ”(“荒ぶ”)的未然形、连用形,与“錆び”同源。其意义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表示寂寞的心情或寂寥的景色。作为派生词,和语有“寂しい”、“物寂しい”、“こ寂い”、“うら寂しい”、“寂寥”、“寂寞”等。汉语中“寂寥”只能用来形容风景,“寂寞”采用来形容人的感情,但日语带“寂”的词既可以修饰人的感情也可以描写外部的风景。例如:

⑴ひとり暮らしは寂しい

独自生活真寂寞。

⑵寂しい夜道

冷清的夜道

⑶秋の夕暮れは物寂しい

秋天的黄昏很凄凉。

⑷今日は物寂しい

今天很孤单。

⑸寂寞とした風景

凄凉的景象

⑹寂寥感

寂寞感

第二、陈旧情趣的样子。例如,“寂声”、“寂物”、“綺麗寂”等。“寂声”是指苍劲老练的声音;“寂物”是使用过半旧的茶具;“綺麗寂”则是指一种寂静中带着华丽、明亮而寂静的风情,皆是一种不事张扬、稍感古风的美。由此可见,日本人对“寂”味是肯定的。而把那种负面、消极的印象都给了与它同源的“錆び”。比如咎由自取一词,日语中所对应的就是“身から出た錆び”。这是因为在武士社会时,日本人是要腰佩刀的。如果刀生锈的话就没有用了,从而衍生出这样一个词,给这个词带来了一种消极的色彩。

第三、“さび”可以作为接尾词使用,如“男さび”、“女さび”、“翁さび”、“神さび”等指“某种样子”行为。不仅扩大了其使用范围,而且把“寂”从有形之物抽象成一种无形的氛围、感觉。这是日语中独特的用法。

从“寂”的本义的是“寂寞、寂寥”出发作为一种古风的审美情趣而被肯定,再进而被抽象为一种感觉和气氛的变化,可见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在底层起着作用。可以说对“寂”的审美是日本人非常重要的审美价值取向之一。

二、“寂”的审美意识的审美过程及其原因

“寂”既有“寂寥、寂寞”之意,同时也作为日本人崇尚的美学理念的一种,如“和、敬、静、寂”中的茶之“寂”、“侘、寂、栞、轻”俳句之“闲寂”。这个过程经历了从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审美过程。第一次的否定是由于“寂”本身所包含的消极色彩而决定,而第二次否定则是为审美主体通过自我超越,构建了一种新的审美观,从而获得了精神的自由。

所以形成这种审美意识离不了是日本人的自然观和佛教的影响。日本有八百万神,他们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都当做神一样崇拜。且地震、海啸等灾害多发,使人们对自然抱有敬畏之意。因此,日本人选择舍弃自我以此超越自我,感受自然之美,也因此获得了一种精神的自由。正如东山魁夷所说,天地万物的存在与无常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只有舍弃自己,才能离真实更进一步。正是因为舍弃了自我,所以并不鲜明的青与黄、嘶哑的声音、用旧了的茶具等在日本人看来反倒充满情趣,成为了“寂”之美。

另外,“寂”这一美的内涵与佛教的美学理念也有着很深的关联。日本是受佛教影响很深的国家。佛教中的美学理念中的“空”之美、“静”之美, “闲”之美均与的“寂”之美的内涵是相通的。所谓“空”之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看无确有。所谓“静”之美则是指种岁月积淀之美,而“闲”之美则是一种内心爽朗之美。

三、受“寂”影响的艺术世界

日本人擅长用“寂”营造艺术的世界。如东山魁夷的“月”。蓝色的背景下,只有暗淡远处的山和两棵松树遥遥相对,豪不见月亮的踪影,却让人想象月儿隐藏在云中之景,给人一种“寂”之幽雅美。再如枯山水,虽没有现实中的山水的美不胜收,却通过再现水墨画中艺术化了的山水,给人一种“空寂”之美。不仅仅是绘画、庭院,“寂”对俳句和茶道的影响也十分深。

㈠蕉风俳句之“寂”

芭蕉被称为日本的俳圣,他将俳句与和歌、汉诗文同等地位。他独创了蕉风俳谐,其中“寂”是其核心。例如,

⑺古池や 蛙飛び込む 水の音

⑻閑かさや 岩にしみ入る 蝉の声

例⑺中,芭蕉没有选春天的花,而是独具匠心地选择了一口幽深的“古池”。乍暖还寒时,作者只身一人在古池旁边沉思。突然一只青蛙跳入那古老的池塘,扑通一声打破了古池长年的寂静,也将作者从空想的空间带回现实。古池的静即是环境的静,而青蛙的动则是更凸显了這种静。句中并没有作者,但是在这寂静的氛围之中,使人不由得想象作者神游物外之时又被拉入现实,在虚与实之间游走的样子。芭蕉是安于“寂”并享受这种寂的,由此才使“古池”产生了美意。

例⑻中,作者写盛夏的如阵雨般的蝉鸣之嘈杂,用了一个“渗”字。当然蝉鸣无渗透岩石之力,但是通过在作者将“寂”的美化眼前的现实已经变成了一个异想的世界。由此,声的“移动”与岩石的“静”形成对比使俳句更具有表现力。在蕉风俳句的世界里,一个弱小的蝉却投射出作者独特的“寂”之心。

㈡茶之“寂

茶唐代由空海传到日本,故此空海被称为茶叶传到日本的第一人。其后经由荣西至千利休到达全盛。他发明了“草痷茶”,使茶得以普及,由此日本形成了自己的茶道。 “寂”是茶道的核心理念之一。首先,“寂”之美体现茶具的色彩枯淡。比如“一闲张”这种明朝由飞来一闲传到日本的漆器。它的制作方式是在木模外贴上纸后再将模具从中抽出,涂上朱红色的漆。即使色彩并不明丽,却呈现一种幽雅的美。茶具的颜色为了与茶室的环境相配,营造出了一种寂静的美。其次,“寂”之美还体现在茶室的环境幽雅上。东山魁夷曾说山崎的妙喜庵, “好像不会受到时代的潮流影响”一样寂静。千利休的设计茶室时,为了注意力因外面的景色而分散专心品茶,只设计了四个半榻榻米大的房间。而且墙壁几乎与外界隔绝,只留有一个低矮的入口和几扇窗。但是自然的氛围是无论如何也隔绝不了的,因此,在茶室中虽不见一木一草,却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愉悦。最后,“寂”之美还体现在茶室的窗的设置上。茶室的窗被称作茶室生命,可以将光引入室内,控制局部的明暗。茶室将窗设在点前之前,不仅照亮了点前,也使主人将茶道之美传递给客人,这扇窗成也是联系主客之心的窗。

㈢受“寂”影响的现代日本人的消费观

“寂”审美意识在当代并没有消失,这在现代日本年轻人消费观中就可见一斑。他们需要的“轻薄短小”的物品设计的都非常简朴。他们甚至不要求品牌,只要实用、品质好就行。无印良品就是很好的例子之一。其设计都非常的简单、实用,可见日本人仍非常崇尚简朴美。因此,可以说“寂”的内涵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在现代人身上不断地被演绎、诠释。

四、结语

语言可以折射文化。日本独特的风土和人文环境孕育了日本崇尚“寂”审美趋向。由此对俳句、日本画、茶道、枯山水等艺术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这种审美意识被现代人赋予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对于这种审美意识的差异,需要从多元的角度去理解和借鉴,取长补短。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大西克礼、王向遠(2012),『日本風雅』[M].吉林出版集団有限責任会社.

[2]東山魁夷、唐月梅(2008),『美的情愫』[M].复旦大学出版社.

[3]松尾芭蕉、陳岩(2011),『奥の細道』[M].訳林出版社.

[4]杉山俊幸(2016),『無印良品のデザイン2』[M].東京:日経BP社.

[5]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J].世界博覽, 1988(4).

猜你喜欢

审美观消费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正确认识消费
消费观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浅谈日本传统建筑中的日式美学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