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三教”改革实施路径和有效策略研究*
2021-06-15方媛璐蓝华英
房 静,方媛璐,赵 晶,蓝华英,宋 丹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62)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方案[1]。实施“三教”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解决“谁来教”的问题;教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创新的基本载体,是解决 “教什么”的问题;而“教法”改革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与手段,解决 “怎么教”的问题。笔者以本专业核心课程《药物制剂技术》为切入点,通过教师、教材、教法改革途径的初步探索和实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及综合实力、教材的适用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终提升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较高水平的药物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依托国家级教学资源库项目,初步开展了《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然而,对标国内高水平院校和专业,我院需要优化提升的方面还很多。比如,企业“能工巧匠”或专家来校任兼职教师的数量不高,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基于自身发展和学生反馈进行教学[2],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创新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实践课教学内容和岗位对接紧密度不够,缺少能准确反应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和行业最新趋势的实训教材,且思政融入较少;等等。以本专业核心课程《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为例,虽初步开展了混合式教学,但考核仍以线下考核为主,无法对线上学习效果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和反馈。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不健全,也造成学生的线上学习主动性和效果不高。基于上述情况,笔者通过“三教”改革途径的初步探索,旨在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学生职业素养和学习主动性,以期实现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 教师能力提升途径探索
1)引进企业高水平人才,提升教学团队总体水平。
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提出“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3]。目前,本专业的绝大多数专任教师均持有“执业药师”证,“双师”比例较高。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实践教学能力及综合水平却参差不齐。
本专业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着力引进企业专家或能工巧匠扩充兼职教师队伍。我院在聘请天津药研院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2名高级工程师以外,又增聘了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药物研究院院长和副院长2名专家做我专业客座教授,聘请乐威医药(天津)有限公司1名博士研究员为兼职教师,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团队的师资结构,并通过讲座、研讨、实践指导等形式,提升了团队中的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以工作过程为载体,对接“1+X”证书制度,整合了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组建了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
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本着“以赛促教”的原则,积极开展校内通过各类大赛、技能培训等多种途径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及教学能力大赛,提升教师能力,带动教学模式改革;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在指导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课题研究期间,我们请有多年企业一线经验的老技师、车间主任等现场指导专任教师,了解设备运行的原理和不同剂型的生产流程和岗位要求,使教师熟练掌握实践教学所需的专业技能。本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制剂设备技能比武,除2名教师获得一等奖外,每位参赛教师都得到了不同水平的提升。本专业1名教师参加天津市“工业分析检验”教师技能比赛,获得三等奖。“以赛促教”进而“以赛促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专业1名学生在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天津赛区选拔赛中获得第二名,2名学生在天津市“工业分析检验”学生组比赛获得二等奖,1名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天津赛区比赛中荣获三等奖。这些成绩在教师和学生当中均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另外,我们还立项研究世界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以期构建常态化的发展模式。
3 教材
为了保证教学与时俱进和实用性,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我们借助校企合作优势,深入企业调研;详细了解企业对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理论知识及技能要求;梳理实践教材的内容。校企协同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完善出与岗位对接更加紧密、能够反映行业企业生产实际与行业趋势的工作手册式教材模式。
整个教材建设过程中,我们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最大限度的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具体而言,在教材开发过程中,按照“企业调研—明确岗位群—确定重点岗位—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岗位技能素质要求—确定岗位的职业技能标准—梳理教材框架”的思路,以制剂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将实践教学分解成项目,项目再细分成任务,将真实工作任务融入实践教学,并结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项目化﹑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结合调研所得的实际岗位要求,从员工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出发,突出岗位技能要求,在每个项目任务模块采用工作手册的形式展示,按照教学目标的确定、任务书的下达、相关任务的知识准备、任务引导、任务实施及任务评价等环节展开。
思政元素的融入方面,首先从教学目标中的素质目标引入,然后结合每个实训项目的实训内容和要求挖掘相关的爱国主义情怀、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和素质培养点,在任务导入部分以案例的形式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服务[4]。
数字化资源除了课程自身开发微课、动画及习题库等以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在线开放课、教学资源库等中的图片、课件、微课、动画、视频等多种资源。
在教材的应用过程中发现,工作手册式实训教材能够模拟真实工作情景,代入感强;按照工作任务开展实践教学,与岗位衔接紧密;同时能够补充和提示任务相关的知识,使学生更好的理实结合,融会贯通。在实训室中实现了“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5]。
4 教法
针对本专业核心课程《药物制剂技术》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不健全,无法对线上学习效果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和反馈的情况。我们在对学情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线上线下两部分的学习评价项目。教研组共同调研,确定每一项的分值比例,最终确定了该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70%)和总结性总评(30%)。
1)过程考核(70%)
过程考核由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组成。课前阶段分为资源学习、线上测验、互动帖子3个项目;课中分为签到(考勤)、课堂参与度、职业素养和实训考核4个项目;课后分为考试、平台访问和作业(报告)3个项目。共10个评价项目,按百分制计算。每个项目成绩为多个任务的平均值,各项目所占分值比例不同,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2)期末总评(30%)
期末考试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覆盖整个学期学过的整个主要知识点。
确定了新的评价体系后,我们在本专业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实施。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以及对学生总体成绩的分析,发现使用新的评价体系后,学生的总体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教师对学生线上学习部分的情况有具体明确的了解,更有利于其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调整。
5.结语
以核心课《药物制剂技术》为切入点,通过教师、教材、教法改革途径的初步探索,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综合水平,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创新能力以及学生职业素养和学习主动性。“三教”改革是持续性的改革优化,是逐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的过程,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担,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