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石柱县气候资源优势及开发利用思路

2021-06-14向远慕丹王贞适况正中

关键词:石柱风速康养

■ 向远 慕丹 王贞适 况正中

2019年7月,中国·重庆(石柱)第三届康养大会以“气候与康养”为主题在石柱黄水召开。石柱县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气候条件,确定了“转型康养、绿色崛起”的发展主题和“风情土家、康养石柱”的价值定位。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柱县,图1)地处长江上游南岸、重庆东部、三峡库区腹心,既是集民族地区、三峡库区、革命老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的特殊县份,又是“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全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拥有较为丰富的人文和生态环境资源。

1 石柱县气候资源优势分析

本文利用1959—2018年石柱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气温、降水、光照、湿度、风向风速等观测数据对石柱县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同纬度成都、重庆中心城区、武汉、长沙、武昌、合肥、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进行对比,探讨石柱县气象资源的优势。

1.1 四季分明,气温温和

石柱县8月平均日较差最大,为10.1 ℃,1月平均日较差最小,为6 ℃,全年有11个月的平均日较差为6.0~9.5 ℃。石柱县7月平均气温最大,为26.6 ℃;1月平均气温最小,为5.7 ℃;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差为20.9 ℃,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分别为16.2、25.4、17.2和6.9 ℃,四季气温差明显,季节分明。

石柱城区夏季平均气温为25.4 ℃,比重庆主城区偏低2.1 ℃,与邻近及近纬度城市相比,较成都偏高0.5 ℃,较杭州、长沙、武汉和南昌等地偏低1.6~2.9 ℃,石柱平均高温日数为14 d,较同纬度多数城市(重庆、武汉、长沙、南昌、杭州等)低1~14 d,较上海和成都高4~9 d,极端高温天气少,气候温和。

1.2 降水丰沛,空气湿润

从降雨量的月际变化来看:5月、6月降雨量最多,1月、2月降雨量最少,夜雨在夏季最多,为214.3 mm,约占全年夜雨总量的36.40%,峰值出现在5月,达93.1 mm。

石柱城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略低于成都,与近纬度城市对比空气较湿润。在川渝地区因秦岭大巴山阻挡,北方冷空气影响弱,风也小,加之雾天较多,即便是秋冬季也少有干燥的感觉。

1.3 冬多云雾,夏多骄阳

石柱城区1974—2018年冬季雾日在3~18 d,轻雾日在25~84 d(图2),雾日天数较适中,有利于欣赏云雾美景。云雾过多,不利远眺;而云雾过少,则无云雾景可赏且紫外线强烈。在石柱游者可在早间欣赏到云雾缭绕之人间仙境、朝阳初露、云蒸霞蔚。云雾散去时,山顶可极目远眺,美景尽收眼底,有一览众山小之气概;傍晚来临,则可欣赏日落、晚霞之美景。

光热水条件的完美匹配,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指标和条件。石柱城区夏季的日照时数占全年的41.57%,春末夏初雨水多且集中,同时光照条件也较好,非常有利于植物生长,至夏末秋初,降水量级和降水日数略有减少,光照时间较长,有利于作物收成和人们出行游玩。

石柱常年平均夏季日照时数为527.7 h,每天平均日照时数5.74 h。与同纬度其他城市相比低,高于成都、重庆主城。

1.4 东风为主,风速温和

石柱县气象站于2007年1月1日完成迁站,石柱县气象站迁站前,主要盛行偏东、偏南风,其中以东南风频率最高,多年平均为5.72%,其次为东风,多年平均频率为5.41%,东偏南风再次之,多年平均频率为4.45%。

石柱城区常年平均风速为0.87 m/s,其中2015年最高(1.6 m/s),1960年最小(0.3 m/s)。近60年来,年平均风速呈增加趋势。春季平均风速为0.97 m/s,夏季平均风速为0.93 m/s,秋季平均风速为0.77 m/s,冬季平均风速为0.8 m/s,四季风速较为温和。

1.5 空气质量好,优良天数多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质量指数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型数值形式,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本文利用近5年典型空气污染优(2018年)劣(2017年)年景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进行对比,经计算,石柱县2018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0 d,占全年的96%,2017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 d,占全年的91%,即使在空气污染较严重年景,石柱县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也在90%以上,说明石柱县空气质量好,适宜居住、休养等(图3)。

1.6 舒适期长,康养腹地

人体感觉舒适与否除了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湿度等有密切关系。选取温湿指数(

THI

)和风效指数(

K

)来计算气候舒适度。温湿指数是通过温度和湿度综合反映人体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计算公式为:

式中:

T

为气温(单位:℃),

RH

为相对湿度(单位:%)。

风效指数是指:人们裸露皮肤在气温和风速不同组合作用下体感冷暖程度。一般用月平均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与风速三项指标。计算公式为:

式中,

V

为风速(单位:m/s);

T

为气温(单位:℃);

S

为日照时数 (单位:h/d)。

利用石柱县气象资料,经过计算得到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从温湿指数来看,可以看出,采用不同气候适宜度评价方法对石柱县气候适宜性进行计算和评价,结论略有差异,当两种指数不一致时,冬半年(9月—次年2月)使用风效指数,夏半年(3—8月)使用温湿指数。综合分析,石柱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舒适的月份为5—10月,合计6个月。舒适月份与旅游黄金季节重叠,气候适宜避暑养生旅游。

2 石柱县利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2.1 利用气候立体分布,打造立体农业

石柱县地处渝东褶皱地带,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起伏下降。县境为

多级夷平面与侵蚀沟谷组合的山区地貌,群山连绵、重峦叠嶂、峰坝交错、沟壑纵横。地表形态以中、低山为主,兼有山原、丘陵,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层带分布十分明显。不同种类或品种生物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每一个气候层带适宜生存繁衍的生物有明显差异,因此,不同气候层带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和方向也不一样。发展立体农业的核心问题,就是根据农产品对气候生态条件的要求,确定其优势气候层,进而确定不同气候层带的优势农产品。

2.2 利用地形小气候,发展特色农产品

石柱县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形小气候,为生产独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条件。如“水中人参”石柱莼菜、“石柱红”辣椒、黄连、三星香米、高山土豆、野生菌类等,这些利用各种小气候条件生产当地的“优质”气候农产品,通过对其进行优质气候品牌认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农产品,显著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生产的高效益。

2.3 开发旅游气候资源,促进石柱旅游业发展

石柱县地貌复杂多样,海拔高差极为悬殊,最高点海拔达1934.1 m,最低处海拔仅119 m,境内山丘岭谷起伏,溪河纵横交错,气候类型多样,自然、人文景观广为分布,为建设各具特色的旅游区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利用气候多样性,促进旅游业发展,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根据各旅游景区的气候特点,确定各地的最佳旅游季节、时间,不宜旅游天气,各旅游景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旅游主题、特色等,如:最佳避暑期、漂流期、垂钓期、赏花期、滑雪期及一些特殊景观的观赏期等,以此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改善旅游效果,提高旅游综合效益;二是开发利用旅游气候资源,拓展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基地,如:建设避暑、滑雪、漂流、赏花、攀岩、大风体验、林海听涛、观光农业等基地,通过对气象景观的普查调查,扩展因天气、气候变化叠加环境形成的可供观赏的奇异气象景观、自然景观,如:彩虹、雨雾淞、积雪、云海、朝霞、星空、红叶、春花、流星雨、日晕、月华、大风体验等,开展各类有特色的旅游活动。

2.4 打造养生气候品牌,促进康养石柱建设

加强对石柱县“石柱山水、清凉富氧、风情土家、康养宜居”的独特地理气候禀赋特征的深度挖掘,积极开发石柱县生态康养型旅游气候资源,通过把石柱县打造成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重庆)气候旅游目的地(气候养生类)”等国家气候标志品牌,纳入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建设等项目,评比除石柱黄水、冷水以外的其他“清凉小镇”等,为石柱县旅游发展升级版提升“气质”和“颜值”。2019年7月,中国·重庆(石柱)第三届康养大会以“气候与康养”为主题在石柱黄水召开。石柱县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气候条件,确定了“转型康养、绿色崛起”的发展主题和“风情土家、康养石柱”的价值定位,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打造康养经济、建设康养石柱,推动观养、住养、动养、文养、食养、疗养和康养制造产业发展。2018年以来,康养经济所带来的GDP已接近石柱县全年GDP的一半,由此可见,气候资源的价值不言而喻,已成为石柱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对气候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利用将成为石柱经济发展的下一个发力点。

2.5 科学规划,适度发展特色养殖

在石柱高海拔地区,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水资源,为养殖味鲜色美的“冷水鱼”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应及早根据水域条件进行科学规划,在规划中要把水质的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切忌盲目发展,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另外,气候对石柱中益中蜂的养殖影响也十分重要,气候因素对蜂群的繁殖、出勤采集等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气候因素中,以光照、温度、湿度、降雨量和风对蜜蜂的影响最为突出,需进一步结合各类气象要素,合理规划养殖,提高生产效能。

2.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石柱县气候资源优势明显,但气象灾害仍时有发生,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雷电、大雪、大风、干旱、冰雹、低温连阴雨等,需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救灾法规制度建设,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增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能力和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与恢复重建能力;增强重大工程防灾减灾能力和科技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同时增强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深入阅读

陈铁喜, 陈星, 2007. 近50年中国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分析. 高原气象, (1): 152-159.

程炳岩, 李永华, 唐红玉, 2012. 重庆市气候业务技术手册. 北京:气象出版社.

唐红玉, 翟盘茂, 王振宇, 2005. 1951—2002年中国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 气候与环境研究, (4): 32-39.

汪凯, 叶红, 唐立娜, 等, 2010. 气温日较差研究进展: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6): 31-37.

猜你喜欢

石柱风速康养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石柱迷宫
推进康养产业党建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蘑菇石柱
2006—2016年平凉市风速变化特征分析
原州区近30年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风速概率分布对风电齿轮
《函数》测试题
巴勒贝克发现第三根超巨大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