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改善作用观察

2021-06-13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1期
关键词:障碍满意度糖尿病

范 晶

(辽宁省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病变,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睡眠障碍等相关的不良表现,这会对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不利于患者病症的康复[1]。因此,临床在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为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发挥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通过与常规护理做对照研究,旨在分析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和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抽签法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7例。观察组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14∶13,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3∶14;观察组患者年龄为61~84岁,平均年龄为(72.15±5.68)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62~85岁,平均年龄为(72.54±6.02)岁;观察组的病程为3~18个月,平均病程为(8.32±2.15)个月,对照组的病程为2~18个月,平均病程为(8.34±2.0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本文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②所有患者均合并睡眠障碍,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超过7分[4]。④临床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严重的脏器功能损害或者器质性病变患者。②对本文所应用的药物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5]。③合并重度抑郁发作或存在自杀倾向或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6]。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手段进行干预,入院以后通过临床护士对患者讲解详细的入院须知,应保证患者病房整洁和干净,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将室内噪声控制在30~40分贝。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态,发现患者合并有心理状况问题时应及时进行疏导并做好沟通工作,确保患者能够以正常的心态接受治疗,保证病房当中的温度适宜,并且保证病房具有充足的光线,护理工作应尽量在白天完成,减少夜间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通过综合护理手法进行,具体干预工作如下:①健康宣教:在患者病情稳定以后护士对患者主动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主要告知患者如何进行护理和饮食控制。在进行健康宣教的过程中要选择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使患者能够充分理解所讲述的内容,并明确糖尿病所出现的危害。②控制血糖:合理的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稳定范围之内,每日需在固定的时间之内对患者进行血糖的检测。患者如果自我护理能力有限,可通过护士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进行降糖药物的发放,并做好胰岛素的注射,可有效减少血糖波动对睡眠产生的影响。③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病程相对较长,很多患者都承受着来自于躯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在护理的过程中要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负面情绪,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并且使患者树立良好的决心,以便于提升治疗的依从性。④按摩疗法:辅助患者进行按摩,指导患者进行足底和腰反射区域的按摩,每次按摩时间大约为5 min,这样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自护能力。⑤睡眠限制:护士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对患者进行睡眠限制疗法指导,尽量鼓励患者减少躺在床上的时间,清早安排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午休时间尽量保持在30 min左右,避免患者日间睡眠时间过长。在下午完成各项治疗工作以后,叮嘱患者参与一些文娱活动等,晚间当患者有睡意时立即上床休息,上床后禁止阅读和进食,有效提升睡眠的效率。⑥音乐疗法:根据患者的性格、心理特点、欣赏能力以及个人喜好为患者选择相关的音乐曲目,引导患者进入到音乐情境当中。可以选择每日上午9:00,下午4:00,晚上9:30各进行一次播放,但播放时间不能超过1 h,并且随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以便确保治疗的时效性。⑦内视疗法:在患者入睡以前选择右侧卧位,使患者的右手大拇指放置在耳垂后凹陷部位,并且将食指和中指紧紧的贴在右侧太阳穴,而无名指和小指自然的分开附在头侧,使右肘弯曲贴靠在胸肋之间,抚枕而眠,左侧手臂曲肘,掌心贴在右肩,左手轻轻的搭在右肘之上,双腿以自己舒适的姿势为主,保持自然的呼吸,轻闭双目,不需要刻意的控制呼吸的节律,不需要达到杂念全无,一直到困倦思睡即可,每晚进行半个小时的练习,练习结束以后可以进入睡眠状态。

1.4 观察指标 ①睡眠障碍改善率:如果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的改善率超过10%则说明为睡眠改善;如果没有达到此标准则说明睡眠未改善。②满意度:通过自制的调查量表进行评价。③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对所有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包括4个维度:主观睡眠、睡眠潜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评分为0~21分,超过7分说明患者合并有睡眠障碍,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以IBM SPSS25.0进行统计学验证,睡眠质量改善率和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经χ2验证后用[n(%)]采用;主观睡眠、睡眠潜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PSQI总分等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后用()采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睡眠质量改善率及总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睡眠质量改善26例,对照组睡眠质量改善18例,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30%vs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45,P=0.0051);观察组总满意人数27例,对照组总满意人数20例,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vs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88,P=0.0151)。

2.2 PSQI评分比较 观察组PSQI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糖尿病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等相关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开始受到临床的重视。睡眠障碍会加重患者个体罹患焦虑、抑郁等相关风险,不利于糖尿病的整体治疗[7]。临床有流行病学调查得出,我国成人群体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大约为38.2%,远远高于欧美等相关国家,糖尿病患者当中大部分都合并有严重的睡眠障碍,而且主要以老年群体为代表[8]。有临床研究认为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相对复杂,与患者的生理、病理、精神和药物因素等存在着关联[9]。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相对较为波动,直接导致患者容易合并大脑动脉的硬化,对脑组织的血氧供给会产生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存在紧张焦虑和神经衰弱等相关不良症状,这些原因都会诱发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不足,又容易导致患者机体的各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高质量的睡眠可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指导患者积极的配合相关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能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10]。本文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改善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SQI各维度得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睡眠质量,对提升患者整体恢复效果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能帮助患者改善睡眠障碍的状况,提升整体的满意度,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障碍满意度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