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06-13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针灸

陈 妹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辽宁 沈阳 110031)

脑卒中是脑血管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疾病中占75%以上,主要是患者脑部局部组织供血出现障碍,脑部组织由于缺血缺氧发生局部组织软化、坏死[1-2]。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以及复发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为此笔者通过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分析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从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接受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120例,根据数字单双原则随机双数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单数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各组均6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3.54±17.53)岁。观察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4.09±18.12)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符合临床对照分析条件。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者。②经MRI和CT诊断确诊者。③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排除标准:①发病前有精神、意识障碍、痴呆或失语者。②脑卒中后发生严重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检查者。③依从性低、中途主动退出、患者或家属任意一方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包括:结合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被动活动训练,每日定期对患者肌肉进行按摩,促进其局部血液循环,每4 h对出现障碍的肢体进行被动按摩,每次20 min。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治疗,对患者需针刺穴位周围皮肤进行标记与消毒处理后,采用0.3 mm×50 mm灸针对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外关穴、昆仑穴、阳陵泉穴等穴位施针进行治疗。①对神志障碍者,则需要施增智开窍针法,第一组施针穴位:风池穴、翳风穴、哑门穴、完骨穴、解语穴下颌角直下施针0.8寸微捻针得气后出针,于率谷穴以及前后各1寸处施针平刺0.6寸,于神庭穴、本神穴、百会穴施针平刺0.6寸,于神门、内劳宫、内关穴处施针0.4寸行强刺激。②上肢偏瘫则选取曲池穴、大椎穴、阳池穴等。③下肢偏瘫则选取太溪穴、委中穴以及环跳穴等,得气后停留30 min出针。

1.4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①依据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I)对两组患者精神状态(分值越高效果越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越低神经功能缺损越情况越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②并按照1995CSS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判定标准如下。痊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超过90%,或者病残程度为0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50%,或者病残程度为1~3级;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20%;无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2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或者死亡判定为恶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组总例数×100.00%。

1.5 统计学方法 将本课题研究相关结果纳入SPSS21.0分析中,计量资料使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MMSE、CSS、BI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MSE、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MMSE、CSS、BI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MMSE、CSS、BI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3 讨论

中医学者认为,脑卒中是以血瘀证与风症为主,属于“中风”范畴,由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引起机体气血亏虚、运行不畅从而引发血脉不畅所致,临床中主要以疏风散邪、辅助正气为治疗方向[4-5]。

颜世淮和张迁[6]在研究中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到了显著的降低,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证实了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有效性。卢圣阳等[7]研究中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缓和应用针灸+红外线穴位照射+康复训练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患者VAS评分、FMA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等评分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证实了针灸+红外线穴位照射+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张军和郑武熙[8]等应用针灸、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其他研究也证实了针灸、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肢体运动功能等的有效性[9-15]。本次研究中,实施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智力状态评分、自理能力评分、肢体活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此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充分证明了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行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肢体功能、智力方面的改善,有助于临床效果的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针灸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