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在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13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苏醒体温保温

邓 珍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山东 淄博 255000)

低体温是指人体中心体温降低至36 ℃以下,可进一步增加机体耗氧量,减少基础代谢率,加重组织器官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性[1]。一般情况下,人体核心温度为37 ℃左右,正常的体温可以维持人体各项功能的稳定性,然而在手术与麻醉状态下,受冲洗液、麻醉剂、手术创伤等原因的影响,人体体温往往呈下降趋势,若未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进一步增加感染、苏醒延迟、出血等并发症风险[2]。同时,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自身体温调节系统、基础代谢率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极易干扰术中正常体温的稳定性,因此,老年患者也是低体温的高发群体[3]。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本院对49例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用了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本院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纳入标准: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本次研究已向患者与其家属进行告知知情;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对于研究内容予以批准。排除标准:全身麻醉手术禁忌证;急慢性感染;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异常;既往有影响基础体温与基础代谢的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术前体温异常。94例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为(68.52±4.20)岁;手术时间为64~112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2.85±10.53)min;手术类型:妇科手术30例,泌尿手术8例,乳腺手术11例。研究组49例中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为(68.50±4.31)岁;手术时间为64~115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2.75±10.48)min;手术类型:妇科手术31例,泌尿手术8例,乳腺手术10例。两组基线资料构成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合理控制手术室内温度22~24 ℃,湿度40%~50%;提前检查手术器械与设备的性能,备好应急处理物品;常规消毒手术区域,之后铺无菌巾;开放患者静脉通道,配合麻醉师与手术医师进行各项术中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研究组应用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具体如下。①加热手术床:使用加温电热毯预热手术床,待电热毯表面温度到达37 ℃时,协助患者转移到手术床上,并给予持续加温。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核心体温,若超过37.5 ℃则暂时停止加热。②缩短手术时间。熟悉各项操作流程与内容,尽量加快手术速度。术前通过讨论制订手术计划,节约手术时间。③加热液体。通过电子加温设备,将输入的血液与液体进行保温,通常设置温度在37 ℃,冲洗液在保温箱内预置温度在42 ℃。④覆盖术区外部位:由于皮肤表面是机体热量新陈代谢的主要部位,所以为了减少体温的流失,应注意术中减少体表不必要的显露,使用棉被、穿棉裤套等方式对术区以外部位进行保暖。⑤防水敷贴:在手术区附近黏贴防水敷贴,以便收集外流的冲洗液,确保手术部位的干燥。⑥辅助保暖方式:通过气管导管联合湿热交换器保证患者呼吸道内的湿度与温度,以套脚套与下肢绑定血液循环泵,促使静脉血液回流,加强保暖。⑦完成手术前:完成手术前30 min,预热苏醒室床铺,备好保暖用物。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②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入手术室时、切皮时、术中30 min、手术完成时)体温的变化。③比较两组术中低体温(体温<36 ℃)与寒战的发生率。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比较()

2.2 两组不同时间段体温的变化比较 两组入手术室时、切皮时体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30 min、手术完成时体温较对照组更高(P<0.01)。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段体温的变化比较(℃,)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段体温的变化比较(℃,)

2.3 两组术中低体温与寒战的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发生术中低体温1例(2.04%),寒战0例;对照组发生术中低体温8例(16.33%),寒战6例(12.24%)。研究组术中低体温与寒战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χ2=4.405、4.438,P=0.036、0.035)。

2.4 两组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比较 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为(16.20±3.52)min,对照组为(21.30±4.23)min,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更短(t=6.487,P=0.000)。

3 讨论

术中低体温是影响手术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普遍认为与患者的机体情况、年龄、手术室环境温度、术中输液、失血量、麻醉、组织剥离操作等因素有关[4]。老年患者机体功能与各项调节机制呈退化状态,所以术中低体温问题十分常见,持续的低体温状态不仅可以影响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与凝血功能,且会延迟苏醒时间,增加术后感染风险[5]。

常规手术室护理主要将完善术前准备、遵医嘱配合手术操作、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等内容作为工作的重点,缺少对患者全面的体温支持,易使患者术中体温发生波动[6]。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对于常规护理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补充[7]。有研究对人体表面进行了30 min的预热,结果显示预热模式可以有效抑制术中核心体温降低[8]。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中,加热手术床能够为患者机体提供持续的热源供应,减少外周温度与核心温度的梯度差,抑制热量辐射与流失。同时,加热过程中可以促进患者外周血管扩张,缓解麻醉诱导后血管扩张所致的温度流失与循环波动。有学者认为,在术中常规输入液体时,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使外源液体温度与体温相近,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体内热量的流失速度[9]。加热液体可以提前做好液体加温与保温工作,继而减少机体热量的消耗。缩短手术时间能够减少麻醉剂使用量,以及患者皮肤的显露时间,为术中保温提供有利的保障。覆盖术区外部位减少了不避要的身体显露,避免皮肤表面热量消散。防水敷贴通过吸收外流冲洗液,确保手术区域的清洁与干燥,利于维持体温平稳。辅助保暖方式中利用循环泵与湿热交换器,促进了患者静脉血液回流,并保证呼吸道温湿度,继而达到辅助保温的作用[10]。完成手术前提前预热床铺,为患者提供了持续性的保暖支持。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30 min、手术完成时体温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1),术中低体温与寒战的发生率、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更低(P<0.05或P<0.01)。可见,在术中情况相当的情况下,采用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抑制患者术中核心体温降低,减少机体耗氧量,继而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总之,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可以有效保证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体温的稳定性,降低低体温与寒战的发生率,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猜你喜欢

苏醒体温保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植物人也能苏醒
能“保温”的雪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保温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