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考核指标建设探索
——以茶艺服务环节为例
2021-06-13杨颖
杨 颖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1 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考核指标建设思路
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考核指标建设可以根据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培养结构、考核指标来确定。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考核体系的设立必须从职业教育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各学科、各学院的实际情况,确立适用于本专业的考核指标体系。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养老事业迅速发展、养老服务种类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的美好现状显现的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供给“不适老”之间的矛盾,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与老年人的接受和应用能力之间“数字鸿沟”矛盾也在加剧。让“夕阳时光”更美好与通过“数字反哺”帮助老年人更好掌握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以达到让老年人生活在一个更加安全、体贴、舒适的“老年友好型”的社会需求协调发展也是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考核指标建设要重视的问题。
然后,根据确立的指标体系明确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形式以及教学团队的能力要求。最后通过评估实施效果确立并完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标准。
2 考核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
据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末全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2.54亿,2019 年《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预测至2026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 3 亿,2035年超过 4 亿,2055 年达到4.88 亿,占总人口的 35.6%老龄化程度将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伴随着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日常照料健康服务与生命安全保障等需求不断增长遥 而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信息产品和智慧服务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国家颁布和实施的一系列与智慧养老相关的政策法规显示,智慧养老已日趋成为加强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举措,成为提高老年服务的技术化和专业化水平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缓解养老服务资源紧缺与效率低下尧供需不匹配等困境的重要手段。
根据以上情况和以往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调研、分析结果,初步确立以增强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创新性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和提高岗位胜任能力为主要脉络,设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面向学生考核标准的初步框架(如下表)和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初步建设要求。
依据确立的初步考核指标结构,组建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由中校内专职教师、企业专家、行业专家构成)。课程教学团队对原有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明确了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知识体系和教学形式等内容。具体的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考核形式如下(表2):
表2 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考核形式
在研讨的过程中,教学团队统一认为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管理非常重要,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并养成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是培养养老服务与管理能力的先决条件,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运用教授的科学工作方法
完成每一个阶段性任务,并将每一个阶段性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课程考核。商讨结果以初步的课程的结课考核指标呈现。课程教学团队同时拟定了与学生的考核指标相对应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评估指标的初步框架。
3 以茶艺服务环节为例的考核指标体系的实践验证
参与此次实践论证的对象是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18级的学生,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这一系列考核、评价标准被应用于该年级2019至2020学年第一学期的《养老服务》课程中。我们以茶艺服务环节的教学为例,在执行上述的标准的同时,教学团队始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记录和沟通,并适时调整。
在课程教学中期,课题组根据跟踪记录的结果和与学生以及课程教学团队的沟通情况,开展了一次研讨活动,发现:1、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素养、信息处理知识和技能、双创意识和能力、专业技能拓展等方面培养的支持程度依次为22.12%、19.19%、11.66%、25.37%和21.66%;2、80%的学生能够适应并支持课程采用阶段性考核与汇报演讲的形式,20%的同学由于前期知识掌握稍有不足或性格原因稍显吃力;3、在教学形式方面学生希望获得进一步改善的是企业和行业专家在实践练习中的指导力度;4、18%的同学希望加强对学习日常的监管;5、78%的同学认为自己在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方面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熟练程度方面和形式设计方面;6、行业和企业专家的指导时间不确定和过于分散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和效果;7、可实践项目的局限性较大,制约了学生思维和行动能力的拓展;8、学生选择实施的实践项目以服务范围拓展、养老活动开展较多,忽略了岗位技能的创新;9、教学过程的管理特别是实践阶段的管理难度较大。10、由于此次《养老服务》课程的教学中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度较高,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设计中各环节的参与度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改善。鉴于这些情况,课程教学团队制定了相应的调整措施:1、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必须做到在课程教学周期内的任何时候对学生在何地进行什么实践都能清晰准确的掌握;2、在后期的实践指导中适当增加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领悟知识、拓宽思维、提高技能;3、鉴于行业和企业专家的工作特殊性,在后续的实践指导中,根据各位专家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对固定的线上或者线下指导时间,具体时间可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和专家的时间提前一天确定,每个阶段性任务完成期间每位专家至少安排一次集中指导;4、每位行业和企业专家至少提供一个可供学生进行实践的项目,并负责指导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完成该实践项目;5、教学团队中的每位成员要做好工作记录,包括备课、指导、对学生进行测评、对课程的评估以及思路创新等;6、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养老服务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对《养老服务》课程的结课标准和和课程评估指标进行了细化,增加了学生的特色成果考核和课程特色发展部分的考核内容。
为了达到《养老服务》课程达到双创类课程的预期教学效果,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课程教学团队依据研讨结果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在此次《养老服务》课程的考核结束之后,课题组和课程教学团队共同对该课程进行评估。面向学生的结课考核成绩中,茶艺服务环节96%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双创意识和行为等方面都获得了提升,考核总分均在80分以上,其中33%的学生表现优异,考核分数超过了90分。在面向课程的考核评估中,课题组按照修订的考核指标对课程进行了评估,参与评估的人员包含主讲教师1人、教学督导1人、企业专家2人、行业专家1人以及全班学生,评估结果取5名评估人员的平均值。
评估结果显示《养老服务》课程的整体效果良好,在教学设计的规范性、执行力度上还需进一步完善,教学团队的结构以及对教学团队的管理也需要加强,实践资源的建设还需要持续完善。课程评估结束之后,教学团队对整个实践过程记录进行分析、探讨,对《养老服务》课程的结课标准和课程评估指标再次进行了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了较为科学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