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文化走向大众

2021-06-11冯远军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

摘要:数学被誉为是一种理论的、系统的科学。数学之所以被认定有教育价值,是因为它被看作是一门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学科,数学也归于哲学的一个范畴,它具有一般文化的三条准则,即:独特性、相容性和大众性。

关键词:基础数学;教育;文化

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数学化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门学科只有达到能够运用数学时才算是真正发展了,一项技术是否成熟的标志便是数学化的程度,正如谷超豪先生所讲的:现代高科技的核心便是数学,数学已成为人类理性文明高度的结晶。因此现代的人们时刻都能够、也应该感受到数学这一特殊的文化对我们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这也必将影响到今天的数学教育。

缺少兴趣培养,是我国基础数学教育中的失误。现在的中小学数学教育,侧重在技术性训练,培养的是应试能力,鼓励的是拿了奖就是好学生,不少原本对数学很有兴趣的学生,变成了做题机器,在机械性的劳动中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在数学领域,兴趣是成功的关键。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痴心的钻研。所有在数学上有所建树的人都是源于兴趣。优秀青年数学家田刚在谈到社会上对数学家的认识时说,所有在常人看来,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数学家,其实与常人无异,他们是因为数学带来的快乐而沉迷。为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尝试进行新数学课程的改革,这项改革就是要在青少年数学的入门阶段,减少纯数学语言,给予他们更多的形象化的东西,这是数学教育改革尝试的第一步。

数学作为文化、而不仅仅是技术,要走向大众,需要学校的数学教育来作起步。

数学教学应充分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数学既是创造的,也是发明的,大到一门学科,小到一个符号,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出于某一种思考。数学教育应当努力还原、再现这一发现或发明的过程,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数学知识的源泉。比如说数学性质的教学,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性质,由学生去整理及总结发现的全过程,让学生看到它的文化功能。

数学不仅仅是一些演算的规则和变换的技巧,它的实质内容、能够让人们终身受益的是思想方法。一般来说数学学得较好的学生他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能力都较好,这也说明数学的学习、尤其是推理意识的培养,对公民的文化素养的提高是大有帮助的。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数学教育应当在提高全体公民的推理能力这一基本的文化修养方面多做一些开拓性的工作,比如教学中的数学问题应走出封闭的体系,增加综合发展性和思维开拓性,改变呆板的单一题型,减少机械模仿,淡化技巧形式,增加探索性、开放性的情景问题的研讨。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著名数学家霍格本曾经说过:“数学史实际上是与人类的各种发明与发现、人类经济结构的演变、以及人类的信仰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确实,打开数学发展史,见到的分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使得数学的学习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的传播。通过对数学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世界数学宝库中中外各国数学家令人神往的成就及其为科学事业献身的感人品格和不同寻常的经历,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数学惊心动魄的发展历程,探索先人的數学思想,有助于掌握数学发展的规律,指导数学的进展,预见数学的未来。

数学的文化意义还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更由于它的应用价值,只有用于社会实践、融入大众文化的学科才是有生命力的学科 。如今随便翻开报纸,“拓扑结构”、“随机变化”、“线性规划” 等名词赫然在目,什么“股市走势图”、“价格分析表”更是随处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越来越离不开数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生产及文化层面上的应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社会文化基础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作为文化的数学也应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发展到今天,纯数学已经不可能为普通百姓所接收和理解。这就要求数学的某些内容非得降低要求,冲破理论框架的束缚,适当地来改造数学,从高度抽象、极其枯燥的形象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走向大众,更好地顺应人类学习的需要。从生活的角度来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着数学,有些已被人们意识到,有的则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数学已不再是仅仅为选拔、淘汰式的教育服务,而首先应该帮助每一个人树立“人人都应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掌握必需的数学”这一信念。比如说让小学生学一点概率的知识,从而让他们从小就了解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必然性、随机性和可能性;再比如说有关生活应用题的教学方面,目的应是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存在着与数学有关的各种关系,将这种关系用数学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而更好地去研究这种关系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需要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数学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这就如喝茶,慢慢地品尝,才能回味无穷。过去的数学教育往往是以学生学会解题为目的,许多学生只不过学会了仿照例题的解答形式作机械的操练,因而要求以多求熟、熟能生巧。不可否认,就解题为目的的数学教学,题海战术功不可没,但也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一旦不再需要解题时,数学的功能在他身上即刻寿终正寝,这样的数学教育又有多大意义呢?如何让数学教育在每一个人身上能够有更多的沉淀和积累,作为他个人文化底蕴不可缺少的一块基石伴随他的一生,这才是数学教育的一大功能。就如学了语言更善表达、学了艺术更会观赏,学了数学应当使他更会理性地去思考、辨析。能够沉淀下来的东西一定有一个感悟、筛选、消化、摄取的过程,急风暴雨、填鸭式的灌输只可能助长肥膘,不可能造就思维。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真正功能是在今后更长的人生路上,到了那个时候他还能感悟数学,那才是真正的数学素养。

作者简介:冯远军(1973.11-),男,汉,广东,深圳市龙岗区龙西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深圳市龙岗区龙西小学 广东 深圳 518116)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传承 民族 文化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什么是文化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