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纷繁的科学史中精选真人真事,设计项目式课程
2021-06-11赵雅萍
赵雅萍
液晶材料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液晶作为新型材料的代表出现在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完善学生对物质的认识,了解物质结构研究的现代技术和先进成果。学生熟悉液晶的用途,初步了解液晶的聚集状态,但对其分子结构和显示原理比较陌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待挖掘,是良好的驱动性素材。
通过挖掘真人真事和外显问题解决思路,有助于设计出高品质的项目式课程。对真人真事的挖掘、筛选和组织的方式丰富多样,本案例从纷繁的科学史中对真人真事进行精选和思路外显,由此设计项目式课程。
挖掘真人真事,外显问题解决思路
学生如何才能像科学家一样“设计制作液晶显示屏幕”呢?需要挖掘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路,再将这些內容转化成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能力。
为了拼接出一段科学家设计制作液晶显示屏幕的历史,先进行初步查找。液晶发现至今已经历了130 多年,涉及到许多重要事件,但许多资料没有描述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深入查找国内外书籍和文献中关于液晶显示的历史,将不同资料相互补充,按“里程碑事件”筛选,初步罗列出20 余条真人真事。这些真人真事中涉及材料、物理、电子等专业内容,有的内容容易理解,有的内容很深,非专业人员很难读懂,较难转化成学生活动。因此,根据“内容深度”最终筛选出12 条真人真事,其后通过追踪科学家的原文文献,查清楚了真人真事。
本课程希望将科学家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学生要解决的问题,这些事件中,每位科学家都在解决1 个问题,让学生解决12 件事过于零碎。因此,笔者采用组合策略,把科学家解决的问题归类,形成了3 个核心问题(如表1 所示)。这3 个核心问题是不同类型的任务,科学家在解决时也有不同的解决思路。
● 在“发现液晶并探究其性质”时,科学家的思路是:
xz-1 科学家从异常现象出发,提出可能与其聚集状态有关的猜想;
xz-2 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液晶获取证据;
xz-3 发现具有新性质的材料,命名为液晶;
xz-4 归纳分子结构特点获取证据;
xz-5建构分子结构与其性质的解释模型。
● 在“设计制作黑白液晶屏”时,科学家的思路是:
hb-1 概念设计,利用液晶、杂质、偏光片等设计明暗变化的原理;
hb-2 精细设计,设计实体结构,用多个液晶盒组合显示数字,进而形成产品。
● 在“优化制作彩色液晶屏”时,科学家的思路是:
cs-1 拆解产品要素,形成若干需要改进的子目标,比如拆分的子目标有改进液晶材料、设计彩色显示方案等;
cs-2 针对子目标进行设计;
cs-3 组合优化,最终组合其他部件形成液晶屏幕。
项目拆解与任务活动规划
按历史发展线,将科学家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学生解决的问题,将组合后的3 个核心问题转化为项目下的3 个任务,根据真人真事和科学家的问题解决思路拆解成7 个活动,形成项目框架(表2)。
项目展开的具体设计
项目导引
学生先调查汇报显示屏幕的种类,再阅读液晶显示历史中的大事记,汇报液晶显示的科学发展阶段。然后进行项目策划,明确本项目可以循着科学家的科研之路,从探秘液晶出发,经过制作黑白液晶屏和优化制作彩色液晶屏形成最终产品。
设计意图:项目导引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项目背景,并且明确后续的任务拆解。因此,设计了学生调查、阅读、汇报和项目策划等任务。着重让学生体会一个产品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由简单到复杂的优化迭代的过程。
任务 1:探秘液晶
任务1 分为2 个活动。活动1 中,学生先感受液晶的流动性,再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液晶的双折射现象,从而猜想其聚集状态(图1)。其后,学生归纳液晶分子的共同特点,形成“结构- 性质”的完整解释。
活动2 中,学生重复历史上科学家的实验,观察液晶在电场中的变化(图2),并根据液晶分子极性作出解释。
设计意图:本任务希望让学生认识液晶这种特殊聚集状态的物质,并了解其在电场中的变化,为后续的显示用途作铺垫。学生面临和科学家类似的问题,通过提出猜想,获取证据,形成结论。学生在探究液晶的结构和性质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
任务 2:设计制作黑白液晶显示屏
该任务中,学生先评价历史上科学家设计的显示方案,并利用偏光片、导电玻璃、向列型液晶等实验器材动手制作扭曲向列型液晶盒。然后7 位同学一组,将各自的液晶盒按照图4 所示摆放,控制液晶盒明暗显示不同的数字。
设计意图:本任务中,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直面产品设计问题,液晶的原理设计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采用评价方案、模仿制作的开放度。学生切身体会问题的困难,体会科学家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任务 3:优化制作彩色液晶屏幕
本任务中,学生通过有机化学知识改进液晶分子结构,研发更适合显示的液晶材料。其后,学生利用光的三原色原理,创造性解决问题,并利用彩色色膜和液晶盒制成一组模拟彩色液晶像素点。最后,观察拆解好的“液晶显示器”教具,了解液晶显示器的结构,进而进行宣讲。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设计的基础上,优化液晶材料和彩色显示,了解真实电视屏幕的复杂和精巧。至此,完整地设计出彩色液晶屏幕,并形成液晶像素点的项目成果。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物理和工程的跨学科知识的能力及善于合作、勤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深刻认识科学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
成果交流
本环节设计了项目研究报告、产品发布会,科学史会和公众号系列文章发布等多种成果交流形式。产品发布会上,各组学生介绍本组的概念产品,并现场演示。科学史会上,各组学生介绍液晶显示史上典型科学家的研究之路,以PPT 汇报或科普剧的形式展现。以上学生的各类成果均可以在公众号传播。
设计意图:本项目的成果既有动手做出的实体作品,也有体现思维成长的作品。因此,设计了多种成果交流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思维成长在此环节要充分梳理,并以研究报告、思维导图、PPT 等方式固化下来。实体产品以召开产品发布会的方式展示,学生还可以做一些创意设计,比如用液晶盒拼成有意义的图形等。总之,在成果交流环节,让学生充分收获项目研究成功的喜悦。
反思与讨论
根据科学史设计课程和教学实施的策略
将科学家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学生解决的问题,形成课程框架。历史上科学家解决了许多问题,通过聚焦关键事件,组合几个核心问题,从而转化成项目的任务和活动,形成课程框架。
丰富的真人真事资料转化为课程内容材料。科学史中的真人真事资料可以充分运用到课程内容中,转化为学生的动手活动、资料卡片、正文内容等。总之,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知之路,在教学资料的支持下,解决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与历史上科学家的共鸣。
教学实施时增强历史场景感。可以在教学中适时给学生提供当时科学家的照片、方案等素材,让历史和课堂碰撞,学生更易体会问题的真实感和科学家的智慧。
促进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活动设计
学生在学习中鲜少有机会深入体会国际合作、科学事业共同体、技术革新等,液晶显示是一个颠覆性、全球性的科研项目,恰好能承载这样的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同样可以设计对应活动,可以让学生绘制国际合作网络图,落实学生对国际合作的理解;让学生绘制液晶显示三阶段时间轴,落实对科技发展迭代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