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粘性的文献综述
2021-06-11张玲燕
张玲燕
摘要:随着我国着力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降成本”的提出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回顾了成本粘性的存在性,并分析了成本粘性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以期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粘性;影响因素
一、成本粘性的存在性
早在1993年,Banker等(1993)就发现在美国航空业中费用与收入不会同比例变化,费用增减的数额与收入变化方向有关。直到2003年,Anderson等(2003)明确提出成本粘性的概念,他们类比价格粘性,将成本在企业业务量上升时增加的幅度大于业务量下降时减少的幅度这一现象称为成本(费用)粘性。
我国对于成本粘性的研究相对滞后,较早研究的有孙铮、刘浩(2004),他们以1994年到2001年的292家企业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的上市公司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相比于美国,我国的上市公司费用降低的速度更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低下的管理水平和高昂的代理成本。
二、成本粘性的形成原因
最早研究的成本粘性的成因为调整成本。这是指企业根据经营情况的改变调整现有资源使得资产规模变化所产生的成本。企业业绩上升时,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对内加大投入、增加收入、提升员工积极性;对外发出企业迅猛发展的信号,吸引投资和关注,提升市场竞争力。反之,企业削减成本会导致员工的质疑和投资者的信心丧失。比起增加成本,向下调配资源会有更大的阻力,从而产生成本粘性。江伟(2011)等研究表明收入减少时, 企业会权衡资源调整成本和闲置成本,从而不会立即向下调配资源,由此产生成本粘性。
委托代理理论表明了股东与管理层的矛盾,管理层更倾向于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定,其次才考虑企业的利益。当企业业务量上升时,管理层会为了获得更多报酬从而增加成本支出;反之,为了自身利益并不会及时调配资源,从而产生成本粘性。崔学刚等(2013)发现在更加成熟监管体系和制度环境中的香港资本市场上市的境外企业,其成本费用粘性更小。万寿义等(2017)研究发现管理费用粘性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与股东制衡程度相反。梁上坤(2018)发现,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后,如果比例越高,则粘性水平越低。
管理者乐观预期理论是从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角度出发,当整体经济发展向好而企业业绩下滑时,管理者仍对企业发展持乐观态度,从而不下调资源,等待扭转经营状况,导致成本粘性现象发生。Anderson等(2003)的研究证明了这一观点,并且发现企业经营发展持续恶化时,企业会削减资源投入,逐步降低成本粘性水平。李粮等(2013)考虑了管理者的情绪,认为乐观态度会导致成本粘性增加,持悲观态度则相反。
三、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
有的学者研究企业内部因素对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Chen等(2008)认为管理层持股比例高,则企业的成本粘性水平较低,万寿义等(2010)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为不同人时,也有相同现象。此外,万寿义等(2017)还发现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与管理费用粘性正相关,但是与销售费用粘性关系不大。凌士显和白锐锋(2018)认为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成本费用粘性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在治理水平较好的企业中更明显。赵璨等(2020)通过研究A股上市公司2013-2016年数据发现,“互联网+”与企业成本粘性负相关。
同时不少学者从企业的外部因素角度分析成本费用粘性。Calleja等(2006)认为法典法系国家比普通法系国家中费用粘性更高。刘武(2006)发现不同行业中成本粘性差距较大,房地产行业较低而信息行业和制造业则较高。陈灿平(2008)考虑了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费用粘性的关系,发现我国发达地区费用粘性较小,反之亦然。龚启辉等(2010)认为要素市场的发展水平越高则成本粘性越小。王雄元和高开娟(2017)研究2007年-2013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单一客户占上市公司的比例与成本粘性负相关。
四、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
从企业盈余预测的角度分析,Banker等(2006)基于成本粘性的概念建立了一个CVCS模型,用于预测会计盈余,并且发现其准确性比传统的根据会计报表的预测结果更高。苏文兵等(2012)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2009年数据进行分析,与上述结论一致。然而,吕晶晶(2012)与唐芳芳(2012)则得出相反的结论。
从企业绩效的角度分析,孙铮等(2004)认为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为N形,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成本粘性才有利于提升长期绩效,不能过高或者过低。侯晓金(2009)和朱乃平(2009)等同样发现,适中的成本粘性才能提高企业业绩。王海红(2017)通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证明了这一观点。葛晓(2017)研究我國上市公司2011年到2015年的数据发现,成本粘性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企业绩效。
五、文献评述
国内外的学者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对于成本粘性进行研究。成本粘性的存在已经毋容置疑,尤其是在密集型企业中更加明显。从管理层自身以及企业的战略发展等角度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形成成本粘性,而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以及外部环境会影响其大小。成本粘性对于企业的影响相关研究偏少,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才能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管理和业绩等。
参考文献
[1]孙铮,刘浩. 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 经济研究,2004( 12) : 26-34.
[2]孔玉生 , 朱乃平 , 孔庆根 . 成本粘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会计研究 ,2007(11):58-65.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 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