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脱贫背景下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研究

2021-06-11刘玉升褚蓉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业院校

刘玉升 褚蓉

摘  要: 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扶贫对象和贫困类别认定的精准性,构建以经济帮扶为主要手段,融合诚信教育、心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和生命教育为一体的长效帮扶机制,实现贫困生认定程序、帮扶理念、返贫预警机制三个优化,建立精准扶贫数据库、提升贫困生内生动力和长期跟踪反馈机制以预防返贫。

关键词: 全面脱贫; 精准扶贫; 职业院校; 贫困类别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2-0011-05

“精准扶贫”概念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到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习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1],习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两会上再次强调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十九大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精准扶贫作为我国扶贫道路政策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能否完成2020年全面脱贫的重要战略任务。全面扶贫背景下,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工作应加强扶贫与扶智、扶志深度融合,构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认清贫困类型分类别帮扶,充分调动大学生内生动力,建立预防返贫的预警机制。

一、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现状背景研究

(一)全面脱贫背景下高校贫困生现状

我国近年发布的高等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至今,职业院校大学生生源为农民工及基层农民的比率逐渐增加,通过对贫困家庭子女的职业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其提升就业能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彻底改变贫困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职业发展,从而实现贫困家庭的完全脱贫。1978-2014年间,我国贫困人口的总数从7.7亿减少到7017万,贫困发生率从97.5%减少至7.2%,平均年度减少贫困人口约为1945万人。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贫困人口7000多万,2015年我国提出了全面脱贫目标,定于2020年完成全国贫困人员全部实现脱贫,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和保证贫困县全部摘帽,需要全国上下形成合力,其中,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是实现教育脱贫的重要举措。高校的精准扶贫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象精准、标准精准和发放时间精准。2016年国务院扶贫办六部门联合印发了《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确定了教育脱贫的任务和方向,2019年我国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职业院校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指出要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并提高补助标准。

(二)我国高校经济贫困生精准资助现状

分析《2018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发现,2018年全国共有4387.89万普通高校学生接受了政府、高校和社会设立的各项高校资助政策的帮扶资金1150.30亿元,资助总额相较2017年的1050.74亿元增加了99.56亿元,增幅为9.48%。主要资助形式为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和其他特殊困难补助等。其中,本专科学生接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人数分别为5万人、82.51万人、576.92万人、446.94万人,资助金额分别为4亿元、41.26亿元、166.96亿元、325.54亿元。2018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基本原则、认定对象和认定程序,进一步完善了资助内容和形式,使高校精准扶贫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每年9月份,各职业院校都会对入学新生和在校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确保扶贫对象的准确性。2020年是“学生资助数据质量提升年”,大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实现资助项目、资助信息、资助学校的百分百信息化。

(三)职业院校内部资助系统的构建现状

目前,职业院校内部资助工作一般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资助体系相对统一和完善,具体包含“奖、勤、助、贷、补、减”六类。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和校级奖学金,资助对象以大二及以上年级为主,既包含贫困生也包含普通学生;勤工助学金指学校为贫困生提供有偿的校内外兼职,按工作时长结算报酬;助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和企业助学金等,国家励志奖学金为5000元/生/年,国家助学金分2000、3000、4000元/生/年3个档次,学校和企业的助学金因学校不同差异较大;国家助学贷款由职业院校贫困生在生源地办理,每学年金额不超过8000元,毕业后在规定时间内偿还;贫困生补助由学校为突发事件影响的学生提供,金额视具体情况确定;学费减免主要针对建档立卡学生和特殊家庭学生,减免金额视具体情况确定。现阶段,对贫困毕业生增加了求职创业补贴、失业补贴等帮扶政策,在经济层面给予贫困生有力支持。

二、全面脱贫背景下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二)精准识别不到位,贫困生档案不完善

教育精准扶贫机制通过对学生贫困人群的信息收集,精准发现学生的贫困问题,精准提供相应的帮扶。[2]目前职业院校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精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随着脱贫工作的大力推进,不能掌握贫困生资助对象身份的动态变化,部分高校贫困数据更新不及时、管理不到位;二是全面脱贫背景下,贫困生需要提供的贫困证明材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落实不到位、管理不完善,存在鱼目混珠现象;三是资助部门工作人员在贫困生等级认定登记过程中主观因素过高,不能充分利用贫困证明材料、民主评议和与生源地民政部门核实等手段。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对贫困生的统计工作依旧使用传统的逐级上报、汇总管理,没有利用现代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建立分類别、分层次、分地区的动态贫困档案数据,不能做到点对点精准帮扶,没有落实“一生一档案、一生一政策”的帮扶要求。

(二)贫困类别甄别不到位,脱贫工作片面化

大学贫困生类别除了家庭经济贫困之外,还存在精神贫困、知识贫困、就业能力贫困和生存能力贫困等,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管部门在脱贫工作中不但要治标更要治本,尤其要注意“对症下药”。目前形成的校内资助系统已经基本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贫困问题,但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个体能力的差异,导致很多大学生存在其他类别的贫困存在,解决精神贫困等问题与国家倡导的全面脱贫并不矛盾,如果其他贫困类别不能得到根治,即使短期内脱贫也将会导致返贫或反复返贫。由此可见,虽然资助工作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但各类别的脱贫教育需要学校统筹管理,各级部门互相协作形成合力。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并没有认识到其他类型的隐形贫困和返贫危机,没有加强立德树人、职业技能、职业规划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升,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和生存需求,导致校园脱贫工作片面化。

(三)生命教育不到位,缺乏可持续性发展机制

职业教育对于贫困生来说不完全是学历教育,而是融合专业技能、心理健康、职业发展和社会认知的系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存在于贫困学生,普遍存在于各年级在校大学生,如何认识生命、了解生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生源质量、培养时间、社会认可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在调动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等方面有很大不足,部分职业院校过早地将学生投放到实习实训中,忽视了个体之间生命成熟度的差异,导致了不必要的隐形贫困现象出现。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没有形成个性化指导、体验式教学、分类别管理、全程化教育和定期跟踪反馈为一体的可持续性发展机制。职业院校的脱贫工作不局限于贫困学生本身,也包含学生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组成,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生存能力、意志品格和职业素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脱贫。

三、全面脱贫背景下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应对策略

(一)优化贫困生认定程序,建立精准扶贫数据库

1. 优化贫困生认定程序。首先要厘清贫困生类别,将经济困难贫困生和其他类型贫困生在认定程序上区别开来。经济贫困生一般包含建档立卡、低保家庭、孤儿、残疾、烈士子女以及突发变故等类型,在对此类贫困生认定过程中,一要严格审阅由扶贫部门或民政部门开具的佐证材料,主动了解学生状况,以防不报、漏报和瞒报;二要结合个人申请、多形式回访、民主评议等手段进行量化;三要实行跟踪管理,及时修订和更新贫困生信息,确保资助对象精准无误。对于就业能力、生存能力贫困等类型的认定,一方面,要建立多部门联合协作的融合性管理机制,由学校心理发展中心、资助中心、职业发展中心、思政教育部门等,在教学过程中主动了解发现上报、学生工作部门调研审核确认、学校主管部门统一协调管理;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加强筛查,其他贫困类型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由经济贫困引发的,但并不完全发生在经济贫困家庭,各部门要在保证个人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共享贫困资源信息,在重点关注贫困学生附属问题产生的同时,将覆盖面扩大至全体在校生,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帮扶理念。

2. 建立精准扶贫数据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职业院校要加强与民政部等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手段实现碎片化数据整合;第二,建立完备的动态化信息库,实现各类贫困学生信息搜集、识别认定、资助帮扶、跟踪反馈为一体的标准化数据模型,确保资助服务的时效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第三,要建立分类别精准扶贫预案,学生一旦被认定为某一种贫困类型,系统可以自动匹配相应的帮扶策略,既保证扶贫的规范性又确保帮扶的个性化,使精准帮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贫困生的特殊性看,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衍生的其他贫困, 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性资助(物质、能力、精神等) 进行充电、储能、增力, 他们相比非贫困生来说更需要一种能力德性。[3]

(二)优化全面脱贫帮扶理念,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确定内生动力的重要武器。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曾经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同样,贫困大学生要实现全面脱贫更要激发自身内在动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个体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ps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与归属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和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lization needs)五个层次,认为人的最迫切需求将成为激发人行动的主要动因和动力,较低级的需求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较高级需求的追求[4]。要切实做好贫困生帮扶必须要明确学生的需求层次,经济困难、生存能力困难学生一般以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为主,心理贫困学生更多体现在爱与归属需求和尊重需求,职业发展困难学生更多体现在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精准扶贫要在通过经济资助等物质帮扶满足个体生理需求的基础上,有針对性地开展其他需求层次的帮扶活动,各需求层次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交叉存在,某种需求得到满足后进入下一层次的时间也因人而异,切勿拘泥于传统的理论限制。

2. 自信心是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明确提出了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018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在全面脱贫攻坚战中要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对事物的影响是有限的,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真正决定事物本质和发展的是内因。职业院校要激发大学生脱贫内生力必须协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一要通过思政课堂、职业生涯教育、校园文化等手段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学生实习实训参与度;二要积极举办各类竞赛、校园活动以提供更多个体展示机会;三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让学生将个体发展同国家兴衰融为一体,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四要开展多形式拓展培训、心理测评和生涯体验,为将来走向社会寻求良好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