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建设
2021-06-11孟宪刚宿宝芝
孟宪刚 宿宝芝
摘要: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史,仅有我国具有五千年来不间断的历史进程,其中深刻蕴藏着各类复杂、波折过程。这也是我国千百年来不断积累、沉淀、筛选后的文化成果,更是我国在各国综合排名中长期占据重要地位的核心依仗。鉴于此,我国各级校园应积极将传统文化作为各学科、课程教育教学的关键辅助素材,将其延伸为各地技工院校针对思政教育领域健全建设的承载资源,注重引导学生塑造较为优质的品德品质。并借此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的继承、发扬社会责任向学生自然渗透,促进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系统完善建设的战略任务加快落实。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建设
最近几年,因我国各地技工院校积极顺应教育系统统一改革的领域发展浪潮,促使校内学生群体的整体综合素养对比以往已实现大幅提高。站在社会宏观视角,接受技工院校专业教育的人群规格正不断扩大。同时,因我国信息领域科研人员经多年创新研发、改良与深度探究、摸索,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我国社会完成了日趋成熟的发展目标。这一客观因素使得院校学生群体在接触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时较易受到内、外环境内潜在的西方文化体系的干扰影响,不利于学生全身心沉浸于传统文化主动接收的学习活动中。如欧美主流文化、西方思考思维形式、面对难题阻碍的解决措施等,皆会对院校思政教育学科教师执教成效产生负面冲击[2]。
一、创造多元思政教学措施
纵观我国各地技工院校思政教学课堂现况,不难发展其中部分思政教师并未将教材课本内容有机结合传统文化,造成授课内容单一、学生思政探索渠道闭塞等不良问题层出不穷,对其综合素养的高效加强形成间接消极影响。因此,思政教师应科学、迅速落实二者互相融合、交互的执教任务。在备课阶段,思政教师应挖掘、探究课本教材中所触及传统文化领域相关的知识要点,将其作为授课活动中拓展学生传统文化认知面、打造多元执教课堂的有力支撑点。并在实际课堂中,思政教师同样需对自身坚持的学科教育主张、教学措施实行转变、优化工作,将执教硬性条件高度匹配传统文化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有效灌输,有助于学生积累自身传统文化底蕴、增长思政内涵、提高个人素养。
以思政基础知识的讲解课堂举例,思政教师可将我国“天人合一”这一传统哲学主张作为执教突破点,在潜移默化间向学生诠释“苟利国家生死以”的高尚爱国精神;还可搭载儒家主流观点“舍身取义”这类价值观念,为学生悉心传授“人不信不立”现代形式的诚信教育;在“概论”知识点解说中,思政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行使用互联网、书籍、课本等多样渠道深层次探究“实事求是”最早起源于“修学好古,”增添学生思政课堂学习新体验,以及我国多年践行实施的“群众路线”理论建立在传统“民可近不可下”观点基础上。而我国社会极力推崇的“自主独立”精神是“天行健”、“独立不惧”等概念内涵的深度引申。思政教师可通过这类各领域传统文化实现强化学生的红色革命知识消化、掌握效率,向其弘扬革命传统;另外,在“形势政策”思政课堂中,思政教师可依托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学习活动。以“文化自信”举例,教师应围绕传统知识向学生展示我国璀璨的各类分支文化,如优良美德、崇高理念、精巧技艺等。为教学活动注入新活力,筑牢学生践行文化自信的根本基础[2]。
二、结合文化体系与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形式在如今技工院校被广大思政教师推广使用,除了因其具备高质的教学成效外,更在于该教学策略是思政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思政教师带领学生展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可逐步树立其健康“三观,”增强其针对问题、现象的发现、思考、处理、总结的基础能力水平,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所以,思政教师应积极联络学生召开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设定为活动重心,着重打造“润物无声”的活动效果。
在思政课堂内,教师可与学生一同完成“拍卖你的生涯”这一寓教于乐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其价值思想的深度、广度;承办“道德讲座,”向学生灌输我国历史多年沉积下的传统优良美德,鼓励学生广泛收集主题资料,大胆讲述自身深受感化的传统道德小故事。让学生在此间互相点拨、指引,多方面感知、领悟到道德楷模的“善行。”教导学生将该群体标榜为道德榜样,自主、积极向其学习;执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策略,在班级内部成立“知行社。”将社团作为活动载体媒介,组织学生前往当地革命基地,向学生解说老一代革命人为国家建设做出的丰功伟绩与巨大牺牲。促使学生可将爱国意识通过思想指导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学习中,引导学生将学习传统文化的被动形式转变为主动自主,可真切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彰显出的独特魅力、韵味。并在其中加强自身思政核心素养,成为当代高素质青年[3]。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教育系统应与传统文化建立起密切互动关系。在技工院校思政教育领域中,思政教师应注重在正式授课中突出传统文化在课堂之上的核心地位,重视采取当代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思政教学形式。在思政教学活动中迎合时下学生兴趣点,实时向其渗透传统文化。这样一来,可针对性弥补院校思政教育事业中长期存在的不足、空白,还会在保证思政教师执教效果的同时,塑造学生对传统文化自主继承、积极弘扬的坚定社会使命感、责任心。对此,思政教师应真实强化传统文化植入思政教学内容的比重篇幅,与时俱进的革新、升级授课措施。强调院校思政教育核心主张,跨越提升思政学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匡礼.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职思政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数控车削加工岗的5S管理教学设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25):4-5.
[2]王慶.课程思政视域下技工院校烹饪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1):81-82.
[3]魏利.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分析及对策[J].职业,2020(11):81-82.
作者简介:孟宪刚 1973年1月 男 汉 山东潍坊昌乐 261053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 本科 讲师 思政课理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