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朱生豪翻译的风格与特色
2021-06-11姜铭刘苏缘陈越许洋黄敏哲
姜铭 刘苏缘 陈越 许洋 黄敏哲
说起朱生豪,我们不得不想到他翻译的莎士比亚的作品。他以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语言特色,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爱国忧民的情怀完成了大量的译莎工作,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至今仍流传胜广。文章将以其翻译作品《哈姆雷特》为例,探究分析朱生豪的翻译风格特色。
一、影响朱生豪翻译特色的因素
朱生豪精通英语语言与其文化和中华古典文化,并热爱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对其抱有极大的热忱。同时,他处于中国闭关锁国、内忧外患的时期,其在文化上的表现为:中国文学形式单一。为了打破这样一个局面,满足读者不同的理念需求,朱生豪开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决定将外国文学传入中国。为了使读者能更好的了解原著的精髓,他始终秉持在翻译中保留原文神韵的宗旨。同时他从读者与观众角度思考,让译文跨越不同的文化环境,保持与原文相似的文化内涵。
二、朱生豪翻译风格特色分析
(一)归化和意译的使用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保持原文内容和形式的翻译会给读者带来理解障碍。因此,朱生豪没有采用逐字逐句翻译的方法,而是根据原文大意来翻译,这充分体现了本民族语言文化的特色;同时使用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使读者充分理解原文。意译与归化的使用,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与欣赏性。
例如他在《哈姆雷特》中使用的一些称谓:‘A gentleman 被翻译为侍臣, ‘Ghost of Hamlets Father 被翻译为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一般来说,我们认为gentleman代表绅士,ghost代表鬼,但是这样的翻译放入戏剧语境中是非常令读者不解且十分生硬的。朱生豪根据原著意义对翻译进行改动,使得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鬼魂”比“鬼”只多了一个字,但给读者带来两种不同的感受。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朱生豪的翻译是经过了细心揣摩的,是真正为读者着想的。
(二)淫秽概念隐喻的翻译
以“语言大师”著称的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概念隐喻这一手法更是频繁出现。(概念隐喻包括转喻、暗喻、拟人、反讽等修辞方式。)朱生豪对概念隐喻在在戏剧中的翻译的处理也是相当成功的,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淫秽概念隐喻的处理。
例如:Could you on this fair mountain leave to feed ,
And batten on this moor? .....
朱译:你甘心离开一座大好的高山,靠着这荒野生活吗?
在原文中,‘mountain 指巍峨高大、足以让人依赖的先王,而指卑鄙险恶的今王。这里的‘mountain 和 ‘moor 都象征着淫秽意义的概念隐喻,此处表达哈姆雷特对母亲的批评与愤怒以及母亲乱伦的本质。而在当时中国伦理道德背景下,孩子应该是孝顺长辈的,母亲嫁给前夫的兄弟更是耻辱且违背中国人民所信仰的观念的,是难以令人接受的。因此,朱生豪删除淫秽意义,直接翻译为“大好的高山”和“靠着这荒野生活”,使读者在理解意义与所表达的感情的同时,又不至于不接受污秽的语言。
很显然,朱生豪对淫秽概念隐喻的翻译考虑到了两方面因素。第一,是中国读者的文化环境。如上所说,中国礼仪道德观念中,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方为正道,是接受不了外国这样开放的语言文化的;第二,是保证语言具有戏剧化特点。因为朱生豪翻译的是戏剧,是适合舞台表演的。而那些淫秽之词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故朱生豪对它们进行了直译、改动等处理,使其更加容易被观众接受。
(三)诗化的白话文体
阅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我们不难发现剧中出现了大篇幅的诗体语言,其韵律和节奏感都是十分强烈的。而朱生豪使用诗话的白话文体来翻译,既保留了莎士比亚的行文风格,又能使读者理解。在这里,只有这种语体可以将原著内容表达地淋漓尽致:若使用文言文,首先晦涩难懂,其次在文学形式上一如往常单一不变,便少了生气;若选择白话文,那富含韵味的地方又难以体现出来。
例如:And yet, to me, what is this quintessence of dust?
朱译:可是在我看来,这一个泥塑的生命算得了什么呢?
这里把quintessence of dust 翻译为泥塑的生命,略带一丝嘲讽之意,言简意赅,如此的语气也与哈姆雷特王子的身份相符。
再如:As by lot, God wot. It came to pass, as most like it was.
朱译:上天不佑,劫数临头。偏偏凑巧,头也难保。
此处朱生豪保留了诗化的形式,用白话文翻译出来,贴合了原戏剧的诗体特征。同时,遵循了原文的结尾押韵原则,四个四字词语也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与原文所表达效果相符。
要想将原著的内涵和精神和形式做到对应,是需要保持“神韵”上的契合,译者必须反复研读原著、仔细斟酌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朱生豪对外国文化的独到的见解和深厚的了解以及朱生豪翻译时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爱国忧民的民族精神。
三、结语
朱生豪的翻译特色是基于译莎目的、当时国内文化背景所形成的,体现了他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对莎剧的浓厚的兴趣。总体而言,他的翻译特色是注重“神韵”,即译文忠实于原文的意蕴,保留原文的内涵精华,译文句子连贯通顺,读者能够理解,有可读性和适合舞台表演。尽管朱生豪的翻译作品仍有不足之处,但他对待翻译工作的态度以及注入的心血是不容忽视的。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原著的仔细揣摩、反复推敲、忠实于原文内涵以及对中国读者的深切考虑。故其翻译风格和翻译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去尊重、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崔艳华.从原型 —模型翻译理论视角看朱生豪《哈姆雷特》概念隐喻译 [J] .湘南学院学报,2015(4),55-57
[2]郑银雪,谭定钟.朱生豪莎士比亚戏剧翻译思想研究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7),317
[3]孙瑞.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看朱生豪译者风格 [J].海外英语,2012(9),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