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廉政专题片何以频频“出圈”

2021-06-11曾那迦

党员文摘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育片出圈专题片

曾那迦

肃清秦光荣流毒、重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云南卫视

2021年1月21日晚间,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4集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开播,再现近两年纪检监察机关对木里矿区非法采煤、响水化工园区爆炸事故、泉州隔离观察点坍塌事故、孙小果涉黑涉恶案件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事件背后的责任、腐败、作风问题的调查过程和处置情况。

此前不久,已有一批廉政专题片在大众平台上“出圈”,比如云南省纪委监委出品的《清流毒——云南在行动》。该片一经播出就火了,引起全国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转发。而在它播出的前几天,《青海银行原董事长王丽的“奢侈品”人生》一片才刚掀起一阵转发热潮。反腐警示教育片的陆续“出圈”大火,俨然已经形成一种趋势。

在《清流毒——云南在行动》中出镜的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处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当口,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已更加注重“以案促改”,强调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警示教育片因而被更加重视起来。对体制内公职人员,警示教育片用“案中人”点醒“梦中人”;对社会公众,真实生动的案例能起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作用。

圈里圈外,为官场祛魅

“若不能改变部分社会人士对贪污的成见,肃贪倡廉工作就得不到彻底的成功。”2014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40周年之际,一部反映廉政公署40年来反腐倡廉历史的4集电视纪录片《廉政公署》播出。

这部影片以大案要案为切入点,记录了香港从一个贪腐猖獗的城市演变为全球著名廉洁之都的艰难历程。虽然在体裁上这部影片属于纪录片,却为后来的廉政警示片的拍摄制作提供了一个生动真实的样本。

一名有廉政警示片制作经验的纪检监察干部表示,廉政警示片在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腐警示教育片,主要面向体制内干部;另一类是电视专题片,通过网络平台和电视频道公开播出,讲述正风肃纪反腐给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故事。

以往,很多警示片会标上“只面向内部发行”,仅供某一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工作资料内部流传、收看。这种为特定目标受众制作的警示片不同于常规的专题片,功能诉求仅为警醒和教育。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光教授曾经参与过反腐警示片的摄制解说,他说:“这两类警示片最大的不同在于,从原来仅对少数人的警示,扩大到对整个社会廉政文化教育、法制知识普及的程度。两者的宗旨虽然不变,但公众收看的警示片需要找准新的角度和方向。”

除了反腐警示教育片,现在的电视专题片也越来越敢于把贪官污吏“圈里圈外”的所谓明规则、潜规则挑明。

从封闭到公开,从简要的案情通报和说教到案中人齐刷刷地现身说法,廉政警示片在这几年间迅速发展,除了在体制内工作者中间形成震慑效果,还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反腐败斗争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更接地气,警示片也能好看

庄德水对记者说:“以前的反腐警示片更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警示。而现在这种专题片是把贪腐全景展现在党员领导干部和普罗大众面前,更加具有现场感。”

与以前的同类题材影片相比,以上述云南播出的专题片为代表的一批警示片在呈现角度、艺术手法上都有了新的变化:更加“接地气”了。播出3天时间不到,《清流毒——云南在行动》专题片就在腾讯视频、抖音、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累计播放超过50万次,各类转发微信公众号文章累计阅读量亦达50余万。

肃清秦光荣流毒、重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云南卫视

用公众的话来说,这片子更“好看”了。里面许多关于原党政高级干部的违纪违法事实都是首次披露。

从影片题材的选择来看,现在各地都愿意选择一些在当地已经引起关注的典型腐败问题进行分析、展示。庄德水分析说:“让相关的当事人,特别是被审查调查的行贿人、知情人、办案人,从各个角度来讲述反腐败故事,改变了我们原先那种刻板的反腐教育方式,更加注重语言传递的通俗性和可接受性。”

露细节、换角度,警示教育“永远在路上”

中央纪委自2014年以来陆续推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巡视利剑》电视专题片,为一批高质量反腐警示片得以与公众见面开了好头。

2018年,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公报明确要求“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作用”,为警示片走向更广泛的受众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政策指引。

一名从2016年开始从事警示片制作的湖北广播电视台员工表示:“一部震撼人心的警示片,除了违纪违法对象本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触目惊心之外,还有一些要点可以更好渲染警示氛围。”他总结说,优秀的警示教育片既要陈述违纪违法事实,又要深挖事实背后的思想蜕变过程,还要有违纪违法对象的忏悔。

好故事需要更强的现场感,“到现场去、听本人说”仍将在未来的警示片拍摄中被进一步强化。比如,宣布留置、宣布处分、移交司法、开庭审判等流程都具有不可复制性,现场所呈现的效果也无法模拟。

除了涉案贪官本人现身说法、回首不堪外,成千上萬现金、豪宅豪车、名贵古玩字画、名牌服饰烟酒这样的涉案赃款赃物出镜,总能抓住更多人的眼球。青海银行原董事长王丽就是因为其整整一柜子爱马仕丝巾、40多个名牌包,以及专门买来藏匿赃款的房子而备受关注。

“细节往往是一部作品成败的关键,一部好的专题片真正能打动人的就是那些细节。”山东广播电视台一名参与警示片制作的记者表示,片中违纪违法人员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办案人员讲述的某个关键细节,就能直接反映出人物特有的性格、心态,使人物个性特征更加丰满,揭示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微妙联系,使警示片更加具有感染力,能够真正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

但也有观点认为,警示片不宜披露过多的贪腐官员堕落细节,对贪腐案件做太过精致的艺术化包装,以防沦为满足观众猎奇心态的产品。警示片在采编过程中,要警惕并摒弃猎奇与“看戏”心态。

对此,庄德水认为:“不能因为反腐警示片会披露一些贪腐细节,可能会引起模仿、‘热炒而害怕去拍摄。反腐警示教育片、专题片应该积极大胆去探索,继续挖掘、选取、揭露典型案例来开展警示教育。纪检监察干部应该认识到,拍摄警示专题片不是自我挖苦或自挖墙脚。它其实是现身说法,用自我革命的方式来开展廉政教育。”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廉政瞭望》)

猜你喜欢

教育片出圈专题片
萌囧动物出圈记
探索品牌出圈的底层逻辑
“国潮”出圈之旅: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
通江县:3000余名干部集中接受警示教育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纪检新手“出圈”记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中盐西安公司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褪色的人生》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