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小学生多角度阅读的策略研究

2021-06-11徐辰萍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多角度课本剧司马光

徐辰萍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而需“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以“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本文主要针对语文课堂上培养小学生多角度阅读进行研究。

多角度阅读是有创意阅读的基础,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阅读材料,而且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开阔思路,弘扬创新精神。不过,多角度阅读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给学生以积极而正确的引导。

一、树立多角度阅读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时应时刻做好学生的榜样。如,教学《司马光》的重点段落“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时,一位教师就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如下问题段落中的“举”能不能换成“搬”?“使劲”可不可以省掉?用“一下”更能表现司马光能干,可课文为什么要用“几下”呢?对司马光砸缸之举,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砸破缸固然能救人,但是,如果掉进缸里的小孩,头正好靠在被砸的地方,他就可能被砸伤甚至被砸死。看来司马光的做法也未必十全十美。这些问题和看法,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令人耳目一新,能有效地活跃学生思维,激起他们从多角度探求问题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多角度阅读的方法

多角度阅读要想取得成效,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

(一)反复阅读,深究精思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无论是接受人文教育,还是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都离不开认真阅读。只有认真阅读,深入思考,才能打开思路,才会有新的发现。阅读中,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深切体会;要不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形成独特的认识;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和联想,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

(二)整体把握,局部突破

要对阅读材料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那是很难做到的。阅读一篇文章,如果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感受和认识,就已经难能可贵了。所以,阅读时虽然应该从全篇着眼,但可以从局部着手,对材料中某些部分或某些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敢于独辟蹊径,发表个人的见解。

(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多方获取相关信息,查阅有关资料,还要听取老师、同学的意见。要把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归纳,吸收其长处,将其融入自己的认识之中。但是不能盲从,不能让别人的东西束缚了自己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善于从新的方面、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设计出多种解决办法。

三、当好多角度阅读的向导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要引导,除了质疑问难外,教师还可以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方式。

(一)让学生设计板书

板书能简明扼要地概括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和写作特点。学生设计板书能促使他们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而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不同,板书设计也就大不相同。

(二)让学生设计练习

练习具有巩固、深化、拓展所学知识的作用,学生对阅读材料重难点的把握不同,对材料蕴含的知识的认识不同,设计的练习也是千差万别的。

(三)让学生续写故事

续写故事需要学生对课文叙述的故事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并按照自己理解的逻辑关系,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续写出情节。所以,续写故事也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对多角度阅读的兴趣。

(四)让学生编演课本剧

编演课本剧需要学生对课文的情节、人物、结构乃至语言等,有独特的理解,而且还要补充细节,调整顺序,改动语言。所以,编演课本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多角度阅读的积极性。

(五)让学生开展辩论

学生针对阅读材料中的某一问题展开辩论时,发言人不仅要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主张,还要反驳对方的看法或主张,并力求用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说服对方。因此,学生不仅要对阅读材料有全面深刻的理解,而且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运用自己掌握的各种语言技巧,所以,辩论是促进多角度阅读的一种重要手段。

四、设计多角度阅读的流程

多角度阅读是一项由个体和群体合作进行的复杂的心智活动,应有一个科学的流程。教师应引导学生按既定程序活动,以求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更大的阅读成效。

(一)独立阅读

每个学生独立浏览阅读材料,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然后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与文章有关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重新阅读,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先考虑这样的问题有没有提出来讨论的价值,并试图加以解答。如果觉得确有价值而自己又无法解答,就把它记录下来。

(二)提出问题

每个学生将独立阅读时发现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小组成员对不同的問题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一些最值得讨论的问题,然后提交全班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全班同学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筛选,最后确定有较大价值的问题做深入探究。教师作为参与活动的一员,更重要的作用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探究问题。探究的问题要有“四性”:一是挑战性,答案应是未知的,阅读材料上也没有直接的解答;二是适应性,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经过个人和群体的努力可以得到比较网满的解决;三是开放性,不同的人可以求出不同但同样是正确的答案;四是启发性,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开拓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三)解决问题

第一步,每个人选取一两个问题,参阅相关资料,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深入思考,然后把思考结果表述出来;第二步,在小组内交换各自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第三步,全班交流。每个人不仅要发表个人的见解,而且要敢于辩论。

以上是本人在阅读指导上的一点尝试,我认为要想开展好阅读活动,完善和补充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指导,向学生授之以渔,使学生能终身学习,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多角度课本剧司马光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司马光砸缸之谜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司马光砸缸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