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患者的影响
2021-06-11朱松
朱松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监护室,河南 473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营养过剩造成的冠心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导致手术患者相应增多。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是临床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与传统体外循环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该术式操作难度大,对护理要求较高,加之患者普遍存在认知低下、依从性差等现象,对手术及预后造成不同程度影响[3-4]。随着医疗理念转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上升,传统护理模式难以满足患者个体化护理需求。在此背景下,个体化护理干预因其针对性强、适用性广等特点逐渐受到临床重视,已在肾结石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护理中取得良好效果[5-6]。本研究就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患者遵医行为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行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范围为45~77岁,年龄(61.48±5.31)岁;纽 约 心 脏 病 学 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Ⅲ级19例,Ⅳ级15例;基础疾病:高血压15例,糖尿病13例。观察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范围为46~78岁,年龄(61.73±5.84)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Ⅲ级16例,Ⅳ级16例;基础疾病:高血压17例,糖尿病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基层管理路径专家共识(建议稿)》[7]中相关诊断,具有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指征;均为择期手术;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对手术不耐受;凝血功能障碍;心肌扩张、肥厚等;有精神疾患、认知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常规宣教(包括疾病、手术相关知识、解答疑惑、手术配合指导等),术前准备(禁食12 h,禁饮4 h),术后体征监测、基础护理等。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1)深化健康教育。入院后,整合患者资料,对患者病情、文化程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案(包括心理干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康复)。采取一对一方式讲解冠心病、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相关知识、治疗优势及效果,让患者认识到护理配合的重要性。(2)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利用心理学专业知识给予心理干预,通过语言安慰、动作安抚、音乐疗法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避免谈论敏感话题,鼓励家属给予最大化亲情关怀,多陪伴患者,增加有效交流。(3)术前准备。①术前1周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给予糜蛋白酶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3次/d;②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给予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合并高血压者给予硝酸甘油等降压药物,每日监测血糖、血压,并控制在正常范围;③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分别为6 h、2 h,避免发生低血糖。(4)术中配合。核对患者信息后,提前调整好手术室温湿度,加温预输液体,协助患者摆放体位,背部垫一软枕,建立好静脉通道后固定,避免受压;麻醉前采用正性暗示法,帮助患者放松,术中连接保温毯,确保患者体温36℃以上。(5)术后康复。①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血糖等,观察尿色、尿量,每2 h翻身拍背,雾化吸入促进排痰;②定时捏挤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管道受压、扭曲,引流量>200 ml/h时考虑出血可能,及时通报医生处理,术后48~72 h拔除引流管;③每日测空腹血糖,血糖偏高时给予降糖药物,术后3 h即可拔除气管插管,尽早从ICU转至普通病房;④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后给予少量温水试饮,未出现胃肠不适可给予流食,如有不适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式;⑤术后第1天可自主进行床上活动,耐受者可在护理人员指导下下床活动,以不产生疲劳感为宜;⑥嘱患者穿宽松、柔软衣物,保持床单、衣物干燥整洁,用餐前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早晚擦拭皮肤,做好个人卫生。两组均持续干预至患者出院前。
1.4 观察指标 于患者出院前评价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并比较两组康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1)遵医行为:参照祝秋萍等[8]制定的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量表,自制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48,重测效度为0.854,包括情绪控制、健康行为、治疗与护理配合、应对方式4项,每项总分100分,评分越高,遵医行为越好。由2名护理人员分别进行评估、分析数据,计算平均值,最终统计学系统计算,保障数据准确性。(2)康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ICU监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3)术后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心律失常、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并发症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遵医行为 观察组患者情绪控制、健康行为、治疗与护理配合、应对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具体见表1。
2.2 康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ICU监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具体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2,P=0.020),详见表3。
3 讨 论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不断上升,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患者人数相应增多,由于该术式对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为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提高患者预后,加强护理干预尤为重要[9]。由于患者个体特征不同,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文化水平及家庭情况等,因此不同患者对护理需求也不尽相同,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区别实施护理干预[10]。
表1 两组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分,±s)
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6 46情绪控制81.45±6.53 90.75±5.46 7.410<0.001健康行为82.16±5.42 90.86±5.34 7.755<0.001治疗与护理配合84.53±6.05 93.62±4.27 8.326<0.001应对方式78.82±6.95 88.23±6.24 6.833<0.001
表2 两组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患者康复情况比较(±s)
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
表3 两组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46 46应激性溃疡4(8.70)1(2.17)心律失常2(4.35)1(2.17)肺部感染2(4.35)0(0.00)低氧血症3(6.52)1(2.17)总计11(23.91)3(6.52)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6 46拔管时间(h)7.46±1.75 5.23±1.14 7.242<0.001 ICU监护时间(d)2.63±0.82 1.91±0.65 4.667<0.001下床活动时间(d)3.42±0.64 2.15±0.37 11.652<0.001住院时间(d)13.28±2.55 10.89±1.67 5.318<0.001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情绪控制、健康行为、治疗与护理配合、应对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ICU监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分析原因,常规护理措施大多根据科室临床共性实施,缺乏针对性,但患者存在个体差异,难以满足患者不同护理需求,导致护理质量欠佳。个体化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最大区别在于其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为患者量身定制护理方案,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护理需求[11-12]。本研究于术前综合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充分尊重患者个体特征,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有效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疾病、治疗及护理等认知需求,提高其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常规术前准备中禁食、禁饮时间过长,易造成胃肠不适,引起应激反应。研究表明,强烈的应激反应会对手术造成影响,增加手术风险,且不利于术后康复[13]。同时,大部分患者伴有负性情绪,加之手术刺激,导致肾上腺素过度分泌,增强应激反应,进一步增加手术风险[14]。个体化护理干预通过优化术前准备、加强心理干预、提高术中配合等措施改善患者机体应激状态,缓解焦虑、紧张情绪,提高患者术中舒适度,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预后[15]。个体化护理干预通过术后病情监测、呼吸护理、引流及管道护理、活动指导、个人卫生指导等措施,规避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从而加快术后康复进程,使患者早日出院。
综上所述,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提高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促进术后康复。
[1] 汶阿妮.个体化心理护理对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9):1113-1114.DOI:10.3969/j.issn.0253-9926.2017.09.048.
[2] 王东艳.谵妄护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3):365-367.DOI:10.3969/j.issn.0253-9926.2017.03.052.
[3] 杨翔缨,钟美容,唐淼燕,等.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现状及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9):1514-1518.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9.19.016.
[4] 朱玲,朱仕绉.系统CGA护理模式在住院老年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5):568-570.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7.05.040.
[5] 赵玉琴.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肾结石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5):778-780.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8.05.052.
[6] 郝松艳.基于奥马哈系统个体化优质护理在老年AMI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8):2842-2846.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8.18.036.
[7]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慢病管理专业学组.中国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基层管理路径专家共识(建议稿)[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251-261.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7.03.001.
[8] 祝秋萍,姚丽文,王旻靖,等.提醒性药盒的综合干预对院外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5): 1424-1427. DOI: 10.16821/j.cnki.hsjx.2016.15.027.
[9] 陈鹏,王鹏,黄庆先.加速康复外科策略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36(4):280-284.DOI:10.3969/j.issn.1007-5062.2017.04.011.
[10] 庄媛.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及要点[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5):1429-1430.DOI:10.16821/j.cnki.hsjx.2017.15.030.
[11] 刘敏,刘静梅,王波.个体化精细护理对心脏搭桥手术患者心功能和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9,40(11):1106-1109.DOI:10.16252/j.cnki.issn1004- 0501-2019.11.006.
[12] 王萍,裴小芹.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双心路径护理模式对患者健康行为的促进效应[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4):398-402.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8.04.006.
[13] 严露,顾则娟.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应激发应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12):2487-2489.DOI:10.3969/j.issn.1671-7171.2019.12.072.
[14] 李天宝,肖营凯,凌云,等.影响胸腔镜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康复的因素分析及护理[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7,23(5):623-624,632.DOI:10.3969/j.issn.1007-9688.2017.05.34.
[15] 曹袁媛,吴昊,张雷,等.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9,32(5):518-522.DOI:10.16571/j.cnki.1008-8199.2019.0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