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团队合作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小儿腹股沟疝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
2021-06-11王艳艳陈淑惠林志琼白晓燕
王艳艳 陈淑惠 林志琼 白晓燕
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麻醉科,厦门 361000
腹股沟疝是儿科常见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体内组织脏器经腹股沟区向体表突出,持续发展会引起肠梗阻、肠坏死等多种严重并发症[1-2]。外科手术是治愈腹股沟疝的唯一方法,可有效促使突出组织脏器回纳,修补腹股沟区缺损[3]。但手术具有侵袭性,术后疼痛、并发症等难以避免,且腹股沟疝患儿年龄较小,手术耐受性差,给临床护理提出更高要求。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合作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护理将MDT合作模式与ERAS理念相结合,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由多学科专业人才参与,提升护理决策的科学性及针对性[4-5]。基于此,本研究在腹股沟疝患儿围术期采取MDT合作ERAS理念护理,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范围为2~11岁,年龄(6.90±1.99)岁;病变部位:左侧43例,右侧57例。观察组男66例,女34例;年龄范围为2~11岁,年龄(6.22±1.97)岁;病变部位:左侧44例,右侧5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6]腹股沟疝诊断标准;均具有手术指征;年龄小于14岁;患儿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腹部手术史者;合并重要器官原发性病变者;存在精神、智力、交流障碍者;资料不全或拒绝参与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科护理:术前帮助患儿完成检查,做好手术准备,术前指导患者做好手术准备,常规禁食(术前10 h)、禁水(术前4 h),术中控制温度(25℃),充分补液,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后遵医嘱进行预防感染、镇痛用药,哭闹者给予安抚或肢体制动,排气后允许经口进食,鼓励患儿尽早活动,但不强求,持续干预至出院。观察组实施MDT合作ERAS理念护理:(1)建立多学科护理小组,成员包括儿科护理人员、儿科医生、麻醉师、儿童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儿科护士长负责工作协调,各学科专业医生负责专业评估、指导,小组共同完成围术期护理。(2)ERAS护理循证,以“加速康复”“腹股沟疝”为关键词搜索资料,分析腹股沟疝患儿围术期护理问题,并从资料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支持证据,据此制定加速康复护理方案。(3)护理方法。①术前。由专业的儿童心理咨询师与患儿沟通,分析患儿性格特点,做出心理评估,给予心理支持指导;采用语言安抚、肢体抚触等方法缓解患儿负面情绪,年龄较小(7岁以下)患儿用玩具、动画片进行注意力转移,年龄较大者采用儿童语言介绍疾病、手术及护理等,纠正其错误认知,激发治疗信心;术前缩短禁食时间(术前6 h),术前2 h给予患儿饮用150 ml左右无渣果汁,然后禁饮;术前15 min调高手术室温度至27℃,湿度45%~60%,进入手术室后下调至25℃。②术中。麻醉前麻醉师与患儿交流,进行语言安抚,其他人员配合转移患儿注意力;手术台铺保温毯,对输液、冲洗液进行加温,根据术中出血、时间限制性补液,确保术中补液量低于1 000 ml。③术后。麻醉苏醒前做好体位监测,确保头偏向一侧,麻醉苏醒后立即鼓励患儿,告知其手术顺利;术后持续药物镇痛,由麻醉师进行疼痛评估,规范术后镇痛用药方案,选择三阴交、足三里等镇痛穴位按压,年龄低者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转移疼痛注意力;术后3~4 h给予患者饮用温水,无咳呛后隔2~3 h可给予流质、无渣饮食,营养师根据患儿营养状况、年龄、术后情况进行营养评估,确定饮食种类及营养摄入配比,肠蠕动后转为半流质,排气后转为软食,之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术后4~6 h辅助患儿进行创伤关节活动及按摩,每隔4 h进行1次,术后12 h左右辅助患儿床边坐起,耐受后可进行早期床上肢体训练及肌肉拉伸,术后16~18 h床边坐起活动,并尝试下床站立,耐受后下床活动,确保活动时无疼痛加剧表现,活动时家长从旁辅助,做好情绪安抚。
1.4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疼痛、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1)于术后不同阶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评价疼痛程度,由2名护理人员分别根据患儿表情判断疼痛程度,不同表情分别对应0~10分,0分为无痛,评分越高则疼痛越严重,完成后计算平均值。(2)护理人员记录两组患儿术后下床活动、肛门排气、住院时间。(3)护理人员记录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渗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疼痛比较 两组患儿术后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后4 h,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腹股沟疝患儿术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腹股沟疝患儿术后VAS评分比较(分,±s)
注: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采取多学科团队合作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VAS为视觉模拟评分法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100 100术后4 h 4.75±0.67 4.71±0.72 0.407 0.685术后48 h 2.88±0.63 2.15±0.54 8.798<0.001 t值20.333 28.444 P值<0.001<0.001
2.2 两组患儿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术后下床活动、肛门排气、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腹股沟疝患儿康复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腹股沟疝患儿康复情况比较(±s)
注: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采取多学科团队合作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100 100下床活动时间(h)25.02±6.19 17.83±5.25 8.858<0.001肛门排气时间(h)27.47±5.04 22.12±3.98 8.331<0.001住院时间(d)4.08±0.87 3.21±0.59 8.276<0.001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6,P=0.027),见表3。
表3 两组腹股沟疝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常用手术,较传统外科手术微创性更高,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8-9]。然而腹股沟疝患儿年龄较小,围术期极易出现哭闹等情况,从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术后康复。
常规外科护理主要是遵照医嘱指导及手术类型进行干预,且护理方案多由医生个人决定,缺乏灵活性、专业性[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48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下床活动、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MDT合作ERAS理念护理在腹股沟疝手术患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MDT合作ERAS理念护理在循证医学指导的基础上,由多学科专业人员参与护理方案的制定及专业指导,提升围术期护理的专业性、科学性、规范性[11]。腹股沟疝患儿年龄较小,情绪控制能力及手术耐受性差,难以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影响术后康复。在患儿围术期由专业儿童心理咨询师负责心理评估,并根据患儿年龄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情绪干预,能够减轻围术期心理应激,保障手术及护理工作的开展,进而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渗血等发生风险。疼痛是手术的典型表现,也是造成患儿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12]。临床由麻醉师负责镇痛用药,配合穴位按摩、注意力转移等综合镇痛方法,有利于减轻患儿疼痛程度,促进术后康复。为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术前、术后均需进行禁食,但常规术前、术后禁食时间过长,不利于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13]。ERAS理念强调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要求术前给予饮用高糖饮品,不仅可避免饥饿引起的负面情绪,还可提高肠道耐受性,为手术开展提供良好的营养基础;配合术后早期进食,由营养师进行膳食调控则可刺激胃肠道蠕动,缩短排气时间,尽早改善患儿营养状况,加速各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术中限制性补液、综合保温则可避免大量补液及低体温对基础代谢、凝血、免疫、肠道功能等造成的影响,可进一步缩短肠麻痹进程,减少术后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早期活动是ERAS理念的重要内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够通过重力作用促进胃肠蠕动,改善全身代谢循环,加速术后各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14]。欧阳剑波等[15]在腹股沟疝围术期采取MDT合作ERAS理念,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此结果与本研究相似,进一步证明MDT合作ERAS理念在腹股沟疝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然而MDT合作与ERAS理念联合应用相关报道较少,缺乏核心文献支持,临床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促进腹股沟疝患儿康复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综上所述,在腹股沟疝患儿围术期采取MDT合作ERAS理念护理,能够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