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权时变泊松模型的电力信用风险判别及预警系统设计
2021-06-11周俊袁佳明万伟江
周俊,袁佳明,万伟江
(国网衢州供电公司,浙江衢州 324000)
在电力企业中,赊销等方式是保证企业盈利、发展电力市场的重要手段[1]。由此产生的电费拖欠,会给电力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影响电力企业正常运营[2]。电力市场发展与电费及时、可靠回收之间的矛盾是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对电力信用风险进行判别时,通常采用基于灰色关联聚类系统[3]对电力企业风险进行判别。该方法以较高的精度提取电力企业常见特征,既可用于系统中的比例抽样,又可用于分类,但该方法较为复杂;使用Word 系统[4]进行电力用户风险判断时,根据计算结果获得最佳分类数,但是结果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导致判别效果较差。
为了改善传统系统判别效果差等问题,提出基于加权时变泊松模型的电力信用风险判别及预警系统设计。利用加权时变泊松模型,判别电力信用风险,并在硬件设备支持下及时预警。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系统对电力信用风险判别及预警效果较好。
1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对长期稳定运行的电力用户来说,负荷特性保持其在所处的电力环境范围内,只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能超过此范围[5]。因此,在上述信用风险判别后,可使用同期电力负载特性设定风险等级标准,并监视出现的电力消耗,针对不同风险判别误差作出相应警告[6]。因此,负载特性风险预警需要建立定期更新机制,对受到外界影响的最新负载特性值进行合理校正,保证所有电力信用风险均处于封闭值管控范围内,由此设计硬件结构[7]。
业务应用系统在开发时主要依赖平台服务、集成开发服务、平台任务调度服务、应用系统服务以及业务系统开发数据库。其中,平台服务需要独立部署,为系统提供组件程序包;集成开发服务必须遵从平台服务下载的组件包,当集成攻击关闭时,已下载的组件包将被自动删除,业务系统开发服务需要在人机部署平台下实现[8]。
1.1 系统组件关联设计
将系统不同层次间组件形式进行整合,形成不同层次编码模块,各个组件之间关系如图1 所示。
图1 系统组件关联设计
将展现层的各个控件连接到业务逻辑层的控制与管理模式之中,再通过公共组件层对异常行为进行检测,并经过数据层分析后进行实时预警[9-10]。
1.2 DSP核心组件
将接收电力信用风险信号的收发器通过TendaA9信号放大器发送到信号处理器之中。通过调节、放大处理后,将结果传送到CAN 总线,以此控制电力信用风险信号的接收速率[11]。
选择DSP 处理器作为核心组件,将平台集成在同一电路板中,如图2 所示。
图2 DSP处理器
该处理器的3 种工作状态为:第一种是信号输入和采集过程中,产生除了基本数据以外的其他干扰数据,经过编码后只在存储器中,不存储到ATA 设备中;第二种是编码后,数据被直接写入ATA设备中;第三种是回放状态,即从ATA设备中读取之前保存的数据,解码并回放[12]。当DSP 处于第一种工作状态时,可以切换到第二种或第三种工作状态[13];当处于其他两种工作状态时,DSP只能回到第一种工作状态中。
1.3 宿主机接口设计
电力信用风险判别及预警系统宿主机接口设计如图3 所示。
图3 宿主机接口设计
图3中,eth0接口为预警管理接口;eth1接口为信用风险分析接口;eth2接口为信用风险判别接口;eth3接口为系统网关接口;eth4 接口为宿主机接口[14-16]。
宿主接口主要用于电力信贷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各组件之间的通信,通过各接口管理和分析日志数据。
2 软件设计
长期拖欠电费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电力企业的正常经营。在电力企业中引入信用管理系统,通过对用户信用评价规避电费回收风险。电力信用风险判别及预警系统总功能框架如下所示:
1)预处理功能:根据电力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收集整理的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归一化和缺陷值填充,为信用风险判别模型提供样本;
2)样本维护功能:动态维护信用评估培训样本数据;
3)指标维护功能:为实现定期动态维护功能,建立电力客户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数据库;
4)模型维护功能:基于对电力用户缴费特点的全面调查与分析,设计加权时变泊松模型,实现加权时变泊松模型的动态维护功能;
5)评价管理功能:利用加权时变泊松模型,判别电力信用风险,并构建了电力客户信用评估数据库;
6)风险预警管理功能:采用应用层次分析模型,设计开发电力客户欠费预警系统,对短期欠费、中期欠费风险预警信息进行综合评价。
2.1 基于加权时变泊松模型风险判别
为了保证电力信用风险判别及预警系统能够准确进行判别和预警,通过构建加权时变泊松模型,判别电力信用风险。
设Q(x,y) 表示第y电力运行时段x内电力信用较差的用户数量,则x时段内有n个电力信用较差的概率为:
式中,f(t)表示在y电力运行时段内电力信用较差用户风险判断速率函数。
由于时段x内电力信用较差的用户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天气变化、地理环境、电气设备或其他因素影响,会出现负载特性值异常变化现象,并超过原始正常运行的范围,继续使用原有的设定方式会与当前出现的状态相冲突。
因此,信用等级判定与外界因素有关。为了简化模型,可将f(t) 看作线性函数,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不同运行时段内电力信用较差的概率进行加权,并赋予较大权重,增加紧邻区域的相关度。权重为:
式中,α表示最大似然因子;m表示出现电力信用的样本总数。
标记信用好为“1”,信用差为“0”,由此构建的加权时变泊松判别模型为:
式中,b为常数;K表示根据前一时刻的紧邻时刻预测值增益函数,i表示加权次数。
如果r(x) 为正时,那么判别的电力信用风险结果为1,说明该用户具有良好信用;如果r(x)为负时,电力信用风险结果为0,说明该用户信用风险较差。
2.2 预警流程设计
使用用户的最新电力数据,使负荷特性值保持合理的准确性,从而确保用户处于相应风险封闭值监控之下。因电力用户的运行特点不同,其校正程度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信用风险等级标准设定如表1 所示。
表1 信用风险等级
预警流程如图4 所示。
图4 预警流程
实时监测某一用户运行数据,并与风险阈值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判别模型对相应情况进行及时预警。
3 实验分析
在硬件安装之前,需打开配件盒,将网线主动连接到硬件设备中,并接入网络。当使用PC 主机直接连接设备接口时,需使用HTTPS 协议登录管理界面,通过该界面获取验证结果。
3.1 组件调试
分别使用基于灰色关联聚类系统、Word 系统和基于加权时变泊松模型系统调试系统组件,调试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3种系统组件调试结果
分析表2 可知,基于灰色关联聚类系统在日期控件、图表控件两个组件下无调试,导致系统在判别过程中无日志交互行为,数据库不完善,导致系统判别不精准;使用Word 系统在文本框、图表控件和服务交互3 个组件下无调试,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无数据增删改查功能,导致系统判别结果精准度较低;使用基于加权时变泊松模型系统调试系统组件,具备服务交互、增删改查功能,不会影响系统判别结果。
3.2 电力负荷演化分析
在3 种系统组件调试结果支持下,分析信用风险较低情况下的电力负荷演化情况,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3种系统电力负荷演化情况
分析图5 可知,使用基于灰色关联聚类系统在2.0 ms 以后,无电力负荷出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正是组件调控阶段无日志交互,造成电力负荷演化突然中断,导致系统预警效果较差;使用Word 系统时负荷集中在7 500~9 000 MW 范围内,且在2.4 ms以后无电力负荷出现,缺少数据增删改查功能支持,使预警效果较差;使用基于加权时变泊松模型系统从开始到2.5 ms 时,始终存在电力负荷,且演化过程完整,为系统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持,促使预警精准度较高。
4 结束语
以电力企业信用风险特征为出发点,文中分析和识别电力企业负荷特征,采用加权时变泊松模型设计电力企业信用风险判别及预警系统,根据不同风险等级预警信息构建电力用户风险响应机制,主要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该系统遵循构建风险预警系统的一般原则,在风险分级的基础上,阐述了风险预警思路,并根据实际电网企业的风险管理经验,提出了风险度量判定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电力信用风险整体预警活动,构建长期风险响应机制。
2)因各电力用户负荷特性的运行特点不同,其风险阈值判断的准确性不高,且缺乏科学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加权时变泊松模型,以确定其风险阈值,并用备选数据随机重新排列原始负荷特征数据,以消除对风险阈值提取的影响。